访谈首页 |  访谈预告 |  往期访谈 |  访谈图片
往期访谈
 
访谈主题:退役军人、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申领政策宣传
访谈时间:2022-06-10 14:00:00 至 15:00:00
主办单位:常州市人民政府
访谈嘉宾:新北区副区长、新桥街道党委书记陈瑛,新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东青
访谈背景:2020年1月,退役军人事务部等2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优待证制度”,逐步为退役军人和“三属”(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统一制作颁发优待证。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将国家发放优待证写入法律。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规范优待证相关管理工作,特开展本次在线访谈活动。
访谈主题:常州救助管理工作
访谈时间:2022-06-10 09:30:00 至 10:30:00
主办单位:常州市人民政府
访谈嘉宾:常州市民政局副局长于巧锡,常州市救助管理站党支部书记、站长赵灵
访谈背景: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党委政府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纽带。近年来,常州市救助管理站以开展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行动为契机,健全机制、压实责任、夯实基础、优化服务,推动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各部门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救助管理工作新格局,维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常州救助管理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访谈主题:“品质生活·常享消费”第三届龙城嗨购节活动相关内容介绍
访谈时间:2022-06-02 10:00:00 至 11:00:00
主办单位:常州市人民政府
访谈嘉宾:常州市商务局副局长张圣,常州市商务局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处负责人王孝忠
访谈背景:此次“品质生活·常享消费”第三届龙城嗨购节活动由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我们商务部门牵头,会同市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文广旅局、体育局、市场监管局、供销合作总社、常州日报社、常州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共同承办,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促进消费为主线,在国家促进消费总体要求下,在省政府“品质生活·苏新消费”活动框架指导下,组织全市商贸、文旅、农业、体育健身等企业推出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消费促进活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引导品质消费,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访谈主题:常州出台金融八条举措 加强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服务
访谈时间:2022-05-31 16:00:00 至 17:00:00
主办单位:常州市人民政府
访谈嘉宾:常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刘敏,常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周玮
访谈背景:3月13日常州疫情暴发之后,常州市金融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会同人民银行、银保监分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简称“金八条”政策),提出以下八条措施:满足防疫抗疫企业融资需求;做好受困企业纾困帮扶工作;聚焦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融资服务;加大对消费领域和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加大对出口型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地方金融组织作用;提高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要求全市金融系统强化金融保障,优化金融服务,彰显金融担当,贡献金融力量。
访谈主题: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
访谈时间:2022-05-30 09:00:00 至 10:00:00
主办单位:常州市人民政府
访谈嘉宾: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白冰天,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处(市外国专家局)副处长张奕涵
访谈背景:自2017年4月1日,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实施以来,随着一大批高质量外资、合资企业及国内龙头企业落户常州,各辖市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理需求日益增多,我市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先后设立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政务服务中心、武进区、新北区和金坛区四个受理点,并于2021年10月起在所有受理窗口正式开展外国人工作许可、居留许可联窗办理,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基层便民服务平台功能,让服务延伸到辖市区,真正做到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疫情防控期间,除新办工作许可外所有业务采取“告知+承诺”的方式,全程在线办理,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人员聚集,并取消了延期业务必须提前30日申请的时间限制,尽可能为企业提供便利。自2021年8月起,推行外籍人才经常项目外汇业务便利化试点,对持有A类、B类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的外籍人才,其办理薪酬收入购付汇业务和以自身名义办理随行子女额度外学费结汇业务,实行用人单位代办、简化合同材料、简化税务凭证和电子化审核凭证等便利措施。
访谈主题:开启知识产权强市创建新征程
访谈时间:2022-05-27 16:00:00 至 17:00:00
主办单位:常州市人民政府
访谈嘉宾: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徐华勤,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常州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丁青峰
访谈背景:2021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指出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从我市发展实际看,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发展定位,无论是优化区域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增强创新策源能力,还是打造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都迫切需要知识产权工作发挥起内核支撑作用。没有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就无法实现全市产业升级;没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就无法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我市锚定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工作目标,以此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
6/1214条,56/203页 9 3 54 55 56 57 58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