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首页 | 发布实录
正文  
2023年民生实事完成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五)发布实录
发布日期:2024-01-09   浏览次数:   字体:〖默认 超大

发布时间:2024年1月9日(周二)下午3:10

发布地点:常州市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2023年民生实事完成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五)

发布人员:孙启明  市民政局副局长     

                 刘锁龙  市住建局副局长

                 徐   海  市委农办副主任

主  持 人:薛   静  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新闻发布会记者席

薛  静    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薛  静】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居才能乐业,本场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市民政局副局长孙启明先生,市住建局副局长刘锁龙先生,市委农办副主任徐海先生向大家介绍“常有众扶”工程和“常有安居”工程的完成情况。首先请孙启明副局长介绍“常有众扶”工程的相关情况。

孙启明  市民政局副局长

【孙启明】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民政连着民心,民心就是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作了重要表述。2023年,常州市民政局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发挥好民政部门牵头作用,针对不同类别的困难群体,实行分层分类保障,聚力擦亮“常有众扶”民生名片。

一是培育发展4A级以上社会组织67家,实施助老、助残、困境儿童帮扶、困难救助等公益项目254个,开展公益课堂932场,公益服务1777场次,直接受益群众13万人次。

主要做法:

1.注重等级提质。联合财政部门制定出台《常州市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启动社会组织“红社营”计划,建成了市、区、街道、社区层面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基地62个,全市全年投入运营扶持资金361万元。鼓励发动社会组织参加等级评估,与36家业务主管单位逐一对接,探索建立有效的联合监管模式,对社会组织提供等级评估集中培训、个案辅导等免费服务,全市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参评率41.12%。

2.注重创投赋能。通过福彩公益金专项扶持、社会化资金引入等方式,全市民政系统2023年共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254个,累计1030万元;全面启动“常有爱·益万家”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市、区、街道三级共扶持项目278个,扶持资金2337万元,涵盖助老助残、救助扶贫、乡村振兴等服务内容,打造了“一起来·益起来”“常有爱·益万家”等社会组织案例项目,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注重品牌增效。推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常社善治”名片,获评“2023年市平安建设优秀案例”;5家社会组织入选首届“江苏省先进社会组织”名单;13个项目入选2023年全省社会组织优秀案例。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社会报等10余家中央和部属媒体来常采访采风,聚焦社会组织服务“一老一幼”工作成效,进一步提升我市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是与市教育局、团市委、市残联合力推进开展困境青少年结对帮扶,完成“梦想小屋”改造400间,组建571人的“希望家长”关爱帮扶团队,开展关爱活动280余场。

主要做法是:

市教育局制定出台《常州市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行动方案》,学校每天固定开放心理辅导室不少于2小时,安排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值班。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社区100%建立家长学校。全市累计开展家庭教育、心理健康讲座4888场,受众411.8万人次。24小时服务热线“96111”接待电话咨询16239人次,一对一面询6380人次,有效开展危机干预134例。为1000名重点学生实施结对关爱帮扶,常态化开展困境青少年结对帮扶活动。

联合团市委广泛募集爱心资金400余万元,以“三面改造、六物到位”为标准,全面完成400间“梦想小屋”建设。以“梦想小屋”为核心基点,整合党政、学校、社会资源,募集“希望家长”571人,广泛开展心理课堂、爱心暑托班、青少年暑期研学等关爱活动280余场,发放关爱礼包,让梦想小屋暖身更暖心。其中爱心暑托班所设班次覆盖所有乡镇和街道,为全市5669名青少年儿童提供托管服务。

市残联出台《常州市残疾儿童早期干预一体化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建立健全0-6岁儿童各类别残疾筛查实施细则与表单,实现“筛-诊-康-治-教”信息共享、服务闭环。今年以来,已为30894名儿童开展体格发育、疾病等方面的评估筛查,发现视力异常1343名,发现听力、心理行为发育、遗传性代谢疾病等394名,建立“一人一档”跟踪随访检测服务;全市33家儿童康复定点机构已为1688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为我市残疾儿童提供可靠保障。同时持续推进定点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机构与普通学校服务合作,让更多残疾儿童享受平等而有质量的教育。建立“双领衔人”医康教结合模式的9个障碍类别融合教育研究工作室,为2300多名特需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切实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

【薛  静】

感谢孙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刘副局长介绍“常有安居”工程的相关情况。

刘锁龙  市住建局副局长

【刘锁龙】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关注与支持!下面,我就“常有安居”工程相关项目完成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聚焦“住有所居”,兜牢住房底线

近年来,常州紧扣“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的目标愿景,致力于分层次、多渠道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5.3万套(间),相关经验做法2次入选住建部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清单。

一是因地制宜,挖掘资源效益。坚持向存量要空间、向创新要效益,秉持“改造新建结合、多种模式运营”原则,因地制宜、分层分类筹措房源,精准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等日益增长的居住品质需求。盘活国有存量资源、企业低效资源、社会闲置资源,实现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与产业发展、社区提升、人才引育有机融合,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慧客、兰陵集、永荟寓等与老城厢复兴、城市更新有机融合,雁栖·湖湾、紫星等立足乡镇发展,突出农文旅主题,激发乡村振兴人才活力。

二是以人为本,精准匹配需求。从人才的需求出发,精准匹配区域发展层次、产业结构、人才结构,开发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需求的人才公寓产品体系,形成了覆盖各层次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供给体系,基本实现租赁住房精准供应。利用园区配套用地建设的荷香苑、竹香苑,解决中创新航等企业职工住宿问题,入选住建部可复制可推广清单。金凤凰人才公寓、滨江国际人才公寓等高端人才公寓,成为人才落地栖息、乐享服务、事业腾飞的港湾。

三是优化服务,强化数据赋能。出台《人才公寓建设管理指引》,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星级评价常态化、精细化,以科学可行的标准引导保障性租赁住房规范运行、服务提升。开发“人才公寓在线”系统,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推动青年人才“双资助”补贴“政策找人”、“非申即享”。坚持既注重建设“有形”居住空间,更突出构建“无形”人才发展环境,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从“基础保障性住房”向“全要素服务社区”转变。例如,常州云文丰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入驻西太湖创客公寓4年多来,通过园区专业团队的创业辅导,团队规模从7人发展到80多人,从入驻最初的创客孵化项目,已发展形成产品开发、包装设计、源头采购、仓储以及一键直发等全产业链的电商企业。

二、聚焦“住有宜居”,优化居住环境

找准切入点,突出功能更新与提升,打造“颜值”兼“气质”“安居”更“宜居”的老旧小区。

一是全面提升老旧小区改造。2023年98个改造项目均已基本完工。重点做好改造全过程文章,扎实做好征求意见、认真推敲设计方案、提前落实物业管理等,明确对屋顶墙面、地面铺装、绿化迁移、加装电梯、车位改造、充电设施、景观小品等分专业专项征求意见,2023年所有旧改项目设计方案全部在“我的常州-阳光物业”APP公告。其中,“动员居民参与改造项目工程监督”、“盘活闲置房屋整合存量资源”做法被列入住建部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在刚刚公示结束的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奖中,我市钟楼区永红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等两个项目双双入选范例奖。

二是广推力推充电桩建设。2023年目标为建设居住社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1000个,全年实际建设1412个。全力加强三类小区要素保障和场景打造,推进居住区充电设施应建尽建,其中,新建小区按照项目100%具备充电设施安装接入条件,建设配电分支箱、管线桥架、计量表箱、表后桥架及线缆敷设至每一停车位;旧改小区在改造过程中,同步建设公共充电桩,并鼓励结合照明节能改造增设公用桩作为补充桩。同时,坚持试点探索,推进新城金郡公变小区“表箱入地库”,开展了香悦半岛、永宁雅苑专变地库充电设施改造,完成全部专变小区私桩充电申请居民合表电价等,全力改善接电条件,全面提升居民充电体验。

三是提升加装电梯“幸福感”。按照“能加、愿加则尽加、快加”原则,创新加梯模式,优化加梯流程,以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合力、更高的质量推动电梯加装改造,2023年目标是推进120部,实际完成加装164部,让更多的“老楼房”早日实现“电梯梦”。其中,“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做法被列入住建部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2023年,省住建厅点赞常州市加装电梯政策措施“套餐”,并在全省推广。

三、聚焦“住有乐居”,提升城乡品质

我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抢抓农房改善的“时”与“势”,持续建机制、出政策、强保障、优服务、抓落实,有力有序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农房改善1.48万余户。

一是强化组织推动。坚持目标引领,持续完善工作体系,分解下达各年度目标任务,压紧压实各地目标责任。持续纳入我市“532”发展战略项目、纳入市对辖市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并作为乡村片区整治更新重点建设项目,用好用活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统筹积极因素、共同发力推动,逐步实现由“要我改”转向“我要改”。

二是强化要素支撑。坚持规划先导,持续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引导村庄分类发展和资源分类配置,努力推动“一张蓝图、一本规划”绘到底,全市已有300个规划发展村庄所在行政村完成了村庄规划编制。开展“万师下乡,万村和美”行动,出台《常州市农村居民点规划设计导则》,推广应用农房设计通用图集,组织培训94名乡村建设带头工匠,带动提升农房安全和品质水平。持续完善农房建设审批制度,积极推行线上审批,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一站式”服务,全市共有39个镇(街道)建立“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联审联办机制。

三是强化示范带动。用好省级支持政策,提档升级规划发展村庄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房改善提供重要支撑。用好《关于支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若干政策》,统筹乡村产业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宅基地制度改革、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一体推进,不断推动乡建成果转化,促进新江南水乡特色风貌优美成片。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推进“常有安居”民生工程,群众受益的事坚决干,群众不满意的事立即改,做到推进工作不讲条件,解决困难不找借口,用“情暖民心‘润物无声’、回应民意‘掷地有声’”的实干作风,真正把常州打造成最有温度、人人向往的人居首选地。

【薛  静】

感谢刘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媒体朋友提问。

新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日报】

请问市委农办徐副主任,围绕持续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完成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徐   海  市委农办副主任

【徐   海】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特别是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集成创新政策机制,探索有效实践路径,为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打牢基础支撑。一是建设数字化信息平台。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域农村宅基地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完成51.6万户、164.4万人的资格权的认定和数据入库工作,以及1.7万户、2.2万人非保障户的入库管理工作。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充分共享县、乡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不动产等数据成果,打通农村宅基地全要素管理“脉络”。二是全面推开线上审批服务。整市推进农村宅基地线上审批和闲置宅基地线上交易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一个窗口对外受理、多部门内部联动运行的农村宅基地用地建设联审联办制度,为农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审批服务。目前,全市农村宅基地线上审批累计达到1776宗。作为全国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武进区率先探索宅基地线上交易试点,通过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开展宅基地择位竞价。三是率先出台宅基地改革支持政策。围绕所有权“上升”、新增集体建设用地“农转用”规费、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重点领域环节,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明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中若干政策措施》(简称“宅八条”),为深化宅基地改革、建设现代化宜居农房提供政策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积极主动探索更多有效做法,进一步盘活农村资源,释放农村土地价值,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农村改革动能。

常州广播电视台记者现场提问

【常州广播电视台】

刚才孙副局长介绍了全市社会组织围绕“常有众扶”工程开展的相关工作,请您再具体介绍下市民政局是如何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关注关爱困难群众的?

【孙启明】

一是通过等级评估,提升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水平和服务水平。目前全市社会组织等级评估覆盖率已达41.12%,较去年同期增长10.39个百分点。通过等级评估,全面规范提升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水平和运行水平,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专业能力。二是围绕民政主责主业,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全面启动“常有爱·益万家”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市、区、街道三级共扶持项目278个,扶持资金2337万元,打造出“常有爱·益万家”“钟爱这里·益路生花”“吾有爱·助八方”等一批项目品牌,其中80%的项目聚焦养老为老、助残助孤、扶贫救助、关爱青少年等。三是推进“五社联动”,为社区社会组织搭建服务平台。全市注册社会组织3501家,备案类社区社会组织7391家。2021-2023年实施了社区社会组织三年行动,建立了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机制,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培育出一批管理运行规范、社会影响力强的示范型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其在参与基层治理、服务困难群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薛  静】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请与常州市政府新闻办联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