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常州天宁区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将法治保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各环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了法治支撑。
一是延伸全域服务触角,夯实依法治理根基。高标准建成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实体平台。实现镇(街)7个中心全覆盖,推行“中心+站所”共建,郑陆镇、兰陵街道等中心设立多窗口集中受理、分流办理。依托村(社区)124个司法行政服务站,实行“1名律师+1名干部挂钩1个村”模式,实现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及时收集并解决基层需求。推动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融合,运用省融合办理平台实时跟踪回访。1-9月,累计接待咨询2706人次,接听热线3708人次,化解矛盾2749件,办理公证1159件、法律援助613件。
二是优化考核管理机制,提升法治服务效能。加强对村(社区)法律顾问的常态化管理与履职规范,明确服务清单与考核标准,将服务时长、工作实效纳入镇(街)法治建设考核。依托服务小程序与三台融合平台,实行“每月一统计、每季一通报”机制,动态监督服务情况,确保法律顾问按时到岗、精准服务。1-9月,全区村居法律顾问累计提供现场咨询服务6250余人次,开展驻村法律服务3750余次,举办法治讲座415场,内容涵盖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劳动合同等多领域,有效提升基层群众法律意识。
三是拓展专业服务供给,护航营商环境优化。依托调解室、党群服务中心等载体,在村(社区)建成集咨询、援助、公证、调解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室,推动法律顾问、调解员等进驻。在7家人才公寓设立服务室,配备专业律师,针对人才关切的股权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等核心问题提供精准服务。以3家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室为平台,组建12人律师团队,定期提供咨询、讲座、“法治体检”等服务;整合律师资源建立人才库,覆盖公司治理、知识产权等五大领域。1-9月,律师团队累计排查企业法律风险1200多个,提出建议430余条,举办讲座80余场,化解涉企纠纷520余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