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正文

司法局:常州“四企”模式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发布日期:2024-11-07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常州市司法局紧扣“一个统抓、五大职能”,通过立法制规保障护企、创新纠纷化解机制帮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惠企、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强企等“四企”精准纾困行动,打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

一是加强立法制规保障护企。健全法规体系。出台《常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压实起草阶段公平竞争审查,防止影响营商环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及相关政策措施文件出台。起草制定《常州市经营主体服务办法》《推进企业“法治体检”规范实施的若干规定》,优化市场环境,规范法治服务。加强涉及营商环境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坚持问需问计于企,切实保障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在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市场竞争。组织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范围包括截至2023年l2月底现行的歧视和区别对待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地域企业的各种规定,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存在歧视的规定。共梳理出市政府规章19件、行政规范性文件79件、政策措施文件1082件。在审核各责任单位清理建议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咨询论证并提出意见,共有4件政策措施文件需修改,形成清理报告并报送省政府。规范决策程序。严格执行《常州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细则》,制定发布2024年全市重大行政决策目录事项,全面推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实现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记录,未出现因重大决策引起的群体性事件。聘请88名专家和律师分别担任市政府第二届法律顾问和法律顾问委员会智库成员,实现市、辖市(区)、镇(街道)三级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60个机关和部门设立公职律师办公室,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二是创新纠纷化解机制帮企。完善组织体系。联合市委政法委及成员单位制定《关于开展劳动争议纠纷妥善处置行动的实施方案》,从四个方面细化33项重点任务,为深入推进劳动争议纠纷妥善处置提供制度性保障。与市人社局等9部门联合制定《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重点任务安排》,完善“仲裁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工会调解”五调联动的劳动争议纠纷大调解格局机制。打造特色平台。组织基层调解组织提档升级行动,推动在百余家全市重点行业规上企业建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新型调解组织扩面提质行动,建成首个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区域性调解组织,打造集合调解、仲裁、诉讼、法援等服务功能的仲裁机构“一站式”联合调处中心,设立商户、员工“共建型”劳资化解模式的商圈综合体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托行业党委,在新能源、专精特新领域和新业态行业建成特色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4家,打造常州比亚迪调解室等特色品牌。在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区设立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溧阳市创智园警务站公共法律服务室等工作阵地11家。全市7个区级、63家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化解劳动争议纠纷2100余件。推动资源整合。联合市外事办、公安局等14家单位印发《关于支持江苏新能源争议仲裁中心发展的若干措施》,完善现行《常州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并出台英文对照版。与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新北法院等开展共建合作,推动涉外法治服务与“诉调裁”一站式多元解纷。举办“涉外仲裁江苏行(常州)”培训、新能源企业境外投资实务研讨会,帮助企业掌握境外投资策略。构建“1+7+N”三级商会调解平台,推动成立商会调解组织44家,组建调解专家库,建立联排、联调等四项机制,化解企业纠纷1347余起,涉及金额15881.35万元。

三是提升行政执法质量惠企。创新涉企执法服务机制。为解决涉企现场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检查等问题,出台全省首部涉企行政检查行政规范性文件《常州市涉企行政检查办法》,建立完善检查协调和内控机制,推动检查清单制度,实施分类管理,规范涉企检查。研发启用涉企检查备案系统,汇集企业近24万家,行政执法主体300余个、执法人员10000余名,已备案涉企检查近6000次,全市涉企行政检查次数同比下降三成以上。制定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强化涉企检查精准化十项措施,明确检查对象入库精准化、检查监管分级精准化等十项措施。组织开展“厂中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共排查出租发包7165家,承租承包19859家。组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综合运用新闻媒体、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平台,开展调查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全方位查找问题线索。对照专项整治重点,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制约行政执法质效提升的痛难点,聚焦执法不规范、执法方式简单僵化、逐利执法、执法粗暴、执法“寻租”、执法不作为等六大问题,组织全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深入排查存在问题,梳理汇总形成全市41项突出问题清单,通过分析原因、逐项列出整改清单和整改措施,实行整改销号、闭环管理。截至8月底,突出问题已基本得到有效整改。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水平。在全市范围内选取富帮恒冠再生物资、旭荣针织印染、恒邦药业等145家企业作为市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拓宽行政执法监督渠道。聚焦重点执法领域和镇域综合行政执法,通过部门自查、集中评查、交叉评查、司法部门复评等形式,共评查行政处罚案卷700余份,及时反馈通报推动整改。加强人员培训,开展“如山讲堂”执法业务培训班。组织行政执法机关执法证件清理活动,市本级共注(吊)销行政执法证件154件,清理后持证市级执法人员共3266名。

四是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强企。保障产业升级。组织“产业链+法律服务”专项行动,为先进碳材料、新能源汽车、晶硅光伏等重点产业链企业提供定制型法治体检服务。市涉台法律服务团在全市台资企业开展“1+X”法治体检综合配套服务。组织律师、公证员、仲裁员深入企业,通过实地走访、视频会议等方式,开展法治体检2600余场次,“点对点”提示法律风险3580件。促进科技创新。联合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选聘10名专职高水平调解员,组建120名覆盖行政主管部门、高校、专利事务所等行业精英的调解专家库,相关工作经验得到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组织部部长刘建洋充分肯定。发布《知识产权企业合规管理指引》,提供防范和化解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等专业指导。联合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深入研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举办“新能源企业出海合规及法律风险管理”座谈研讨会,推动新能源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开展相关合作。拓展服务领域。整合村(居)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基层法律服务力量,建成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点893个。通过规范功能设置、安排律师值班等形式,打造33个各具特色的人才社区(公寓)公共法律服务室,服务人才7万人次以上。出台《“龙城法服”公共法律服务移动平台管理规定(试行)》,打造“龙城法服”移动平台2.0版。推动涉企法律服务融入“政企通”平台,会同市数据局开发“法治护企”专栏。深化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建设常州法律服务创新园,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增值服务。打造常州市涉企法律事务公共服务平台,集中展示推介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涉企法律服务的机构、人员、平台等,打造“一站式”涉企法律服务的完整闭环。推进涉外法律服务。根据省的部署,整合安哥拉江苏法律服务中心和肯尼亚江苏法律服务中心,按照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的要求,专人负责运营肯尼亚服务中心。建设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先导区,筹建盈科全球1小时法律服务生态圈常州涉外中心,为常州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服务。研制涉企法律服务清单,协调推动法律服务融入“政企通”和“常州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联合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筹建国际法研究中心,建设涉外律师人才实训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