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信息 >> 正文

钟楼区: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5-07-01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钟楼区运用系统化思维应对基层治理挑战,将党建引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构建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径,绘就基层治理现代化新图景。
  一是党建引领,织密基层治理“末梢神经”。该区以深化精网微格建设为抓手,推动治理力量下沉到最末梢。整合综治、城管、警格等资源,形成“一张网”管理体系,截至2025年6月30日,划分综合网格816个、专属网格334个,细化微网格3687个,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域覆盖。北港街道、永红街道通过“一网格一支部一阵地”建设,打造“融治理”“邻聚里”等特色阵地,让党组织成为网格治理的“主心骨”。五星街道创新打造“益+吾”网格治理品牌,推动机关力量下沉至206个综合网格、73个专属网格,建立“发现—研判—流转—化解—反馈—回访”全流程闭环管理。这种“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组织模式,恰似一张紧密的大网,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的最末梢,形成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党的红色基因深深扎根于基层每一寸土地。
  二是科技赋能,激活基层治理“智慧引擎”。该区以“数治”理念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深化“一网统管”体系,实现“一个平台汇数据,一个门户归系统”,减轻基层数据重复上报、系统管理繁杂的负担。在低空+基层治理方面,创新“一飞多用”空天地巡查体系,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整合9部门13大类巡查事项,设立375条航线常态化自动巡航,通过“机制破壁、协同破题、数据破界”三大创新实践,解决基层巡查人力成本高、巡查难度高、协调难度高的“三高”问题,推动基层治理从“人海战术”向“科技赋能”转型,被多家央媒跟踪报道。持续推进12345热线平台与网格、城运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探索智能分析应用场景,打造“钟灵”分析研判系统,对小区、学校、企业等9类高频对象进行分类画像,形成事件发生、多人同诉、反复上报、敏感诉求、高频关注等5类分析维度,为基层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三是多元协同,凝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该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儒林实践”经验,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设。以“三访三优”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入践行“四下基层”,机关干部下沉,建立镇街班子成员结对网格机制,宣传政策、解决问题、转变作风,以“解剖麻雀”的精神对重点群体、重点场所进行穿透式走访,实现民情“一口清”。推动基层力量多元协同,以信息化手段助力社会面小场所、租赁住房安全隐患整治,守住安全底线。建立“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通过分级响应、限时督办、“双反馈”等手段,确保“事有人管、管有闭环”,全区月均联动处置事项1400件,办结率达99%。深化“人人社区”建设,编制全国首个《“人人社区”建设指南》,培育御水华庭社区、西新桥二村社区等创新范例,通过“居民议事会”“网格志愿者招募”等形式,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四是民生为本,彰显基层治理“实践温度”。该区坚持民生为本,年均八成以上财政收入投向民生,让基层治理成果可感可及。推行“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创业就业服务季等务实举措,建成1万余套人才公寓,配套教育医疗资源,解决青年群体居住难题。聚焦“一老一小”,11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年均2万名高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基本养老服务保障率100%,创成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区、省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先进地区;统筹优质教育资源,集齐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协同育人3张“国家级名片”,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推进城市更新,新运河骑行绿廊、童子河体育绿廊串联文旅地标。活化盛宣怀故居等历史资源,三堡街、油罐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大运河龙舟赛带动文旅消费超亿元,老城厢复兴衬托出背后的民生温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