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劳动关系事关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2024年,经开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规范企业用工行为、预防和化解劳动纠纷、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竭力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
一、强化源头治理,落实推动根治欠薪工作
一是落实根治欠薪牵头职责。召开经开区根治欠薪维权工作部署会,确保《条例》落实到位,四项制度执行有力,农民工工资得到切实保障。接收全国根治欠薪平台反映线索914条,全国根治欠薪平台线索发生率0.48%,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
二是优化工资保证金办理流程。针对工资保证金业务办理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与相关部门明确信息对接、日常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和强化联合惩戒等要求,进一步规范全区保证金业务办理。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施工单位累计72家,完成工资保证金存储70家(其中免缴15家,缓缴期间已竣工验收的1家,缓缴期间注销施工许可证1家),涉及保费3170余万元。
三是畅通欠薪维权渠道。上线“常州经开区农民工维权信息”小程序,以动态地图的形式,整合农民工欠薪维权渠道,推进与国家根治欠薪平台信息的匹配对接。全年累计受理各类投诉举报案件2025起,5人以上群体性案件165起,涉及劳动者2556名,追讨工资(含经济补偿金)2966.21万余元,责令补缴社会保险费146.5万元,新增参保登记168人,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
四是加大专项执法力度。积极开展根治欠薪专项整治行动,坚持源头预防、中游把控、末端追讨,坚持“清欠”与“防欠”、清空存量与遏制增量、主动排查与积极化解“三个结合”。依法对2家企业以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送公安机关查处,并依法将2家企业申请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名单,对3家企业以非法使用童工罪和1家企业以拒不接受(或配合)劳动保障监察移送综合执法局实施行政处罚。结合“厂中厂”综合治理工作及“双随意 一公开”检查,对216家企业对工资支付、休息休假、社保缴纳等方面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核查。
二、提升治理能力,营造劳动关系和谐氛围
一是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用工秩序。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政处罚审核工作,切实强化源头管理、信用管理、协同管理,共排查人力资源公司160家,开具36份《无处罚证明》,向5家劳务派遣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具限期改正指令书5份,责令1家涉及超比例使用劳务派遣工的企业完善员工用工形式。
二是规范企业用工。举办专题法律讲座,以企业为切入口,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防止劳动用工风险的发生。在遥观镇对36家劳务公司开展集中约谈,规范劳务外包单位的用工行为,对规范企业用工、提升法律风险防范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创建。根据省市工作部署,第一时间向各镇、街道传达创建工作精神及要求,今年共培育2家省级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遥观镇被评为常州市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打通和谐劳动关系的“最后一公里”,使群众矛盾不出村。
三、提升预防意识,规范工伤认定程序
全年累计受理工伤认定申请2125件,认定为工伤1834件,视同工伤6件,不予认定63件,撤回申请4件,不予受理3件,终止120件,职业伤害75件,工伤康复38件。
一是开展专题培训,增强工伤预防宣传力度。举办工伤预防专题培训,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发生,营造企业健康发展的生产环境。紧盯辖区内工伤预防重点企业,在开展工伤调查的同时,同步进行工伤保险政策法规、典型工伤案例及职业病危害相关政策的宣传,着力强化安全理念,确保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得到切实保障。
二是严格工作流程,规范认定决策机制。梳理涉及工亡和复议诉讼过程中的异议案件,组织人员进行集体讨论,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协调沟通,综合分析判断,确保认定结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建立与复议机关和诉讼机关的业务交流与反馈机制。借用复议和诉讼机关的经验,开阔案件处理的思路和维度,突破固有思维,勇于开拓案件处理的新思路。
三是多源调查取证,强化部门配合。采用实地调查、电话调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调查取证的效率和质量。与公安等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配合机制,扩大搜集证据的渠道与手段,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调查结果的全面准确。
下一步,经开区将扎实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持续巩固拓展根治欠薪工作成效,强化协同配合,加大宣传力度,畅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切实当好广大劳动者的护“薪”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