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新闻发布会首页 | 发布实录
正文  
“优化护理服务,守护人民健康”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发布实录
发布日期:2025-05-12   浏览次数:   字体:〖默认 超大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2日下午2:00

发布地点:市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优化护理服务,守护人民健康”政策解读

发布人员:程逸文  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韩小云  常州市护理学会理事长 

主  持 人:王   鹏  常州市委宣传部外宣处(新闻发布处)处长

发布会主席台

发布会现场

王  鹏  常州市委宣传部外宣处(新闻发布处)处长

【王鹏】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卫生健康工作事关群众健康福祉,常州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近期,常州市卫健委推出一系列举措优化护理服务,促进护理工作更好满足患者需求。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程逸文女士、常州市护理学会理事长韩小云女士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

首先请程逸文副主任作发布。

程逸文  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程逸文】

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

今天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在此向全市广大护理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常讲,“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服务于人的全生命周期,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队伍是卫生健康战线的重要力量,对实施健康中国建设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新需求,我市持续壮大护士队伍,截至2024年底,全市注册护士总数达20817人,较“十三五”末增长了19.92%,每千人注册护士数达3.87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护士占60%,重症监护、肿瘤、伤口造口等25类专科护士1805名。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如市一院“静霞护理”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患者护理服务全过程,市二院开设家庭式一体化产房(LDRP),市七院开展“常青树 暖夕阳”老年友善品牌。加强护理学科建设,培育市级重点护理团队10个、孵化团队6个。2024年选派10名护理骨干赴海外研修,学习国际护理前沿技术。持续补齐护理短板弱项,增加妇儿、老年、康复、中医等领域护理服务供给,发展社区和居家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提高护理可及性。

今年是实施国家卫生健康委《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关键一年,我们将“优化护理服务,守护人民健康”作为核心目标,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护理服务需求,推出一系列优化护理服务,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提升患者的获得感、舒适感、安全感。

一、居家护理预约足不出户。建设全市统一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常享护理”,为全市居民提供执业护士上门居家护理服务和护理专家线上咨询服务。通过线上点单、线下服务的模式,让专业优质的护理服务,走出医院,走进患者家中,护士一键接单,居民在线支付评价,有效解决患者及家属的奔波之苦,真正实现护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首批13家医疗机构入驻“常享护理”平台,上线护理人员664名,发布 “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37项,统一收费价格,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质量监管。

二、门诊护理助力老年就医。二级以上医院实施80岁以上老人门诊就医“零等待”,重点解决老年人就医流程不熟悉、等候时间过长、数字鸿沟等问题。通过设置敬老专区,优化信息系统,开展陪诊服务等方式,在门诊(不含急诊)挂号、就诊、检查、缴费、取药等关键环节为80岁以上老年提供优先服务。由门诊护理人员、志愿者等专门队伍负责接待、协调、问询等。

三、服务规范促进护患交流。常州市护理学会组织专家编印《常州市护理服务规范指引(第一版)》,通过礼仪规范、沟通规范、案例展示,培训指导护士主动加强沟通交流,及时观察患者反应,关注患者需求,给予指导帮助。通过护理服务过程中的细心照护、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提供有温度的护理,增进护患信任,和谐医患关系。

四、专科门诊提升护理特色。医生门诊偏向于医疗诊治,护理门诊则是对患者的全过程管理,利用护理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评估、监测、治疗、护理,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在我市已开设静疗护理、伤口造口护理等25类147个护理专科门诊基础上,新增开设安宁疗护等护理专科门诊10个以上,新增培训专科护士250人以上,护理门诊出诊护士达480人以上,提供专科特色的连续性护理服务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五、智慧护理赋能服务升级。通过电子病历系统与物联网对接,实现护理记录实时同步,智能质控,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借助智慧输液监测系统、智能床垫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婴儿防盗系统、可穿戴设备等,提升用药安全,实现生命体征动态监测,重大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加速康复。探索人工智能+护理服务场景应用,让科技更有温度,让服务更有精度。

护士用专业守护生命,用爱心抚慰创伤。我们呼吁全社会给予护士更多理解支持,我们要用一个个具体暖心的措施建立更为安全、更具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助力护士职业发展,关注护士身心健康,保障护士福利待遇,宣传护士优秀事迹,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护士的良好氛围。

谢谢大家!

【王鹏】

感谢程副主任的发布,下面请媒体朋友就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

新华网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网】

刚刚提到的“互联网+护理服务”适用于哪些人群?市民可以在哪里申请?请问市卫健委在规范互联网护理服务、保障人民群众护理需求方面解决了哪些难点问题?谢谢!

【程逸文】

我市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主要服务以下几类人群:一是出院后仍需提供医疗护理的患者,如出院后居家标本采集、肌肉注射、关节功能恢复指导等;二是高龄或失能的行动不便老年人,如留置更换导尿管、鼻饲等;三是孕产妇、新生儿等特殊人群,如母乳喂养指导、催乳通乳、产后康复、新生儿测黄疸、新生儿沐浴、抚触等;四是需要专科护理的人群,如气管切开护理、伤口护理、疑难造口护理、PICC导管护理等;五是需要中医护理服务的人群,如拔罐、刮痧、耳穴等,六是临终患者居家安宁疗护。

市民可通过“我的常州”APP、微信搜索“常享护理”小程序或者通过各家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入口在线预约护理服务。网上预约后,会匹配就近护士提供上门服务,市民也可选择自己信任或熟悉的护士。

我们通过建设统一的“常享护理”平台,为市民提供了一站式服务的入口。同时依托常州市护理学会重新梳理了相应的服务项目和人员资质,发布了《常州市首批互联网+护理服务内容及收费标准(2025版)》,确定了互联网+护理由服务费、交通费、耗材费组成,统一收费标准。对护理服务规范、医疗废物处置、护理记录书写都明确了监管要求。概括来说,通过“统一服务项目,统一服务规范,统一服务价格,统一服务质控,统一服务客服、统一服务品牌”等,为群众提供安全、放心、便捷、高效的居家护理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希望广大市民提出意见建议,我们积极优化改进。

新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日报】

刚刚听到我们常州在关心护士队伍成长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护士还有参加海外研修的机会。想请韩理事长介绍一下,我们在护理队伍能力提升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韩小云  常州市护理学会理事长 

【韩小云】

加强护理交流与合作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明确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要求深入开展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间护理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优化护理服务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发展壮大护士队伍,加强人才培养培训,提高护理服务能力。

为了加快我市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常州市“龙城强医”工程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启动了护理人才海外研修项目,经个人申报、单位推荐、资格初审、专家评审等程序,我们资助10名护理人员赴海外研修。截至目前,已有6人学成回国。主要到英国伦敦大学附属医院、英国伦敦国王大学医院、英国帝国理工大学附属哈默史密斯医院等机构,研修时长3个月。通过这项工作,主要取得以下成效:一是拓展了护士专业的宽度。通过走出去,让护理视角从病区的医疗照护拓宽至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临终关怀等。例如市二院开展的临终关怀、淋巴水肿治疗等。二是延伸了护理专业的深度。 在老龄化社会,如何发挥专科护士的专业特长,做好慢病个案管理,注重生命的长度,更要注重生命的韧度。例如市一院开展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个案管理模式等。三是提升了护理专业的职业荣誉感。发挥了点带面的推动作用,一灯明而万路明。6名护士回国之后,共开展学习交流讲座10次,各单位纷纷将国外所学在本地开花结果,如常州卫校开展了“以团队为中心的学习”(Team Based Learning,简称TBL),其创新性地整合了PBL、小组讨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个人表达、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培养更加多元、更加符合临床护理的需求。市一院开展了循证护理项目管理、手术安全文化建立等。

市卫健委组织了市级重点护理团队的评审,共产生了10个市级重点团队,6个孵化团队,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政策和资金支持,提升护理专科整体水平,加强护理人才梯队建设。另外,在护理学会层面,我们还将组织开展市级专科护士培训、护士长专项培训、高质量发展培训等,为护理各级人才的培训提供途径。

常州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常州日报】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快,老年人护理需求也日益增加。请问程副主任,常州在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便利方面有哪些新的实招?谢谢!

【程逸文】

今年我们推行80岁以上老人零等待就是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便利的一项举措。截至2023年末,我市户籍人口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达28.53%,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3.99%。以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平均每天就诊的8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300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针对老年人就医“找不到、用不了、等不及”,我们在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实施80岁以上老年人门诊就医“零等待”这项惠民举措。我们一是设置敬老专区,在医疗机构门诊大厅、候诊区等设置“敬老休息专区”,方便老年人诊间休息。二是就诊优先流程,在就诊、检查、缴费、取药等环节的叫号系统中,自动识别80岁以上患者,在排队界面以“爱心标识”提示老年患者优先级,提供“两平诊、一敬老”优先服务(叫号系统如有80岁以上老年人排队,两个正常就诊患者后排一个80岁以上老年患者,动态调整队列)。三是伴医陪诊服务,鼓励医疗机构组织由门诊护士、导医或志愿者组成的专门服务团队,为没有家属陪伴的80岁以上老年患者提供伴医服务,陪同挂号、就诊、检查、缴费、取药等。门诊护理是集分诊、医疗护理知识讲解、宣传、调解、治疗和护理操作于一身的综合性工作,它在门诊医疗运行中起主导作用。在实施80岁以上老人零等待的过程中,我们门诊护士队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让这项惠民举措落到实处,更有温度。

常观APP记者现场提问

【常观APP】

我看到,目前很多大医院都设有专科护士、护理门诊,我家门口的医院也有专门指导糖尿病用药的护士,想了解一下这些专科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是怎样体现专业性的?谢谢!

【韩小云】

专科护士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指在某一特殊或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不仅是临床护理提供者,还承担教育、科研、管理及跨学科协作等职责,现已成为全球护理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并且在临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专科护士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临床指导者,对于较为危重的患者,她们经验丰富,承担起指导下级护士的责任,例如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的气道护理师-专科组长-床位护士三级查房制度,就是通过呼吸专科护士来帮助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评估膈肌的肌力,是否有肺不张等,通过膈肌锻炼,体位管理等技术帮助患者尽快脱机,从而康复出院,让肺炎不再成为老年重症患者的终点。二是高级实践者,把先进的技术在科内进行推广,最终惠及患者,例如伤口湿性愈合理念,原来90年代换药的时候,结痂的伤口在换药的时候通常会很痛,揭开纱布的时候还会再次出血,但是专科护士将国外湿性愈合的理念带回推广后,换药的时候不仅不会疼痛,湿性的环境还促进伤口的愈合。现在,我们的伤口造口护士已经是全院疑难伤口多学科门诊的重要成员,临床医生在碰到比较复杂的不需要手术处理的伤口,通常都会转诊给更专业的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三是健康教育者,这方面尤其成果显著的是糖尿病专科护士,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至关重要,例如常州市儿童医院建立的“控糖工作坊”,聚焦儿童糖尿病全生命周期的血糖管理,专为儿童糖尿病及其家庭打造的科学控糖健康管理平台。四是健康传送者,专科护士在基层护理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健康主动送到老百姓身边。例如金坛二院整合各学科护理专业团队优势,成立了多学科护理团队,建立了由护士为主导的跨学科健康团队,每两周开展一次社区健康行;武进四院成立5个专科护理小组,特别是静疗护理门诊2020年开设以来,服务两千余人次,为周边老百姓提供了便捷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武进五院呼吸内科作为市基层呼吸科(慢阻肺)市级孵化中心,医护人员成立“肺常健康”团队,更好的服务当地广大慢阻肺病患者;经开区横山桥人民医院推出上门产后访视护理服务,由专业医护团队提供“一站式”贴心服务。

【王鹏】

由于时间关系,本场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请与市政府新闻办联系。

感谢程副主任和韩理事长,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