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三协电机在北交所挂牌上市。这家在电机领域深耕20余年的高新技术企业,凭借产品“体积小、功率密度大、绿色节能”的核心优势,不仅站稳AGV、协作机器人赛道,更为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提供了关键部件。
三协电机的成功上市,往深处探究,是常州金融体系靶向发力机器人产业的生动注脚。
基金矩阵:聚力产业“资金保障”
企业长期专注于步进电机、伺服电机、无刷电机及其配套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2020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1.96亿元增长至4.20亿元,净利润由2206.65万元提升至5636.81万元,其中,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6.05%。
在常州市,此类全生命周期“滴灌”并非个例。围绕“1028”产业体系建设,常州市构建了多层次政府投资基金矩阵,目前已累计为50余家机器人链上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超10亿元,培育上市企业、独角兽、瞪羚等标杆企业30余家;秉持“金融‘活水’润泽硬科技”理念,常州市全力打造“1+3+X”立体化基金矩阵,其中,总规模100亿元的龙城科创发展基金作为一级母基金,与总规模18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60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50亿元的江苏常州新能源产业专项母基金这三大二级母基金联动,通过“直投+子基金”双轮驱动,引导近20支市场化子基金精准投向机器人产业链相关领域。
常州市正通过加强政策精准服务、构建常态培训机制、搭建专业交流平台、深化风险监测与协同化解等一系列举措,持续壮大上市公司“常州板块”的实力。
梯队培育:破解企业“成长烦恼”
以“求新应变”强根基,以“精准服务”明方向。针对机器人企业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需求,常州市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引流”、高效“滋养”,将优质企业纳入上市后备库,开展分层分类培育,同步导入政策、协同、资本等资源要素,助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写就高质量发展佳话。
打造企业上市“苗圃库”。针对“苗圃期”企业,常州市不断链接长期资本、战略资本、创新资本,加强股权融资赋能,营造“热带雨林”资本生态。以运动控制解决方案供应商富兴电机为例,其电机产品已进入机器人厂商供应链。市政府办依托“上市苗圃培育机制”引入中国国新资本等优质资本,支持企业抢抓赛道机遇、拓展具身智能领域应用场景,全力推进IPO进程。同时,市政府办还通过组织产融对接会、上市公司及后备企业交流会等,帮助滚珠丝杆制造商富丽康、旋变传感器制造商华旋传感、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微亿智造、连接器供应商艾迈斯等一批优质后备企业优化股权结构,加快规范股改。
构建规范辅导“培育库”。针对“辅导期”企业,常州市持续优化多层次培训辅导体系,按上市阶段、市场板块、申报层级,定期开展专题交流培训,着力提升企业的规范治理、科技创新及资本运作能力。正值高速成长阶段的PEEK材料供应商君华股份,凭借自身优势成为宇树科技等机器人企业的配套供货商,在助力人形机器人轻量化、降成本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推动君华股份进一步发展壮大,市政府办全力促成该企业在江苏证监局完成辅导备案登记,冲刺IPO申报。今年以来,常州市已组织开展9场“科创突破”系列企业股改上市专题培训,有效引导企业以股改强化合规水平,为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健全一企一策“重点库”。针对“申报期”企业,常州市持续优化“一企一策”重点企业服务机制。深化与沪深北交易所合作,搭建常态化沟通及本地化联合服务机制,邀请交易所专家上门指导,帮助企业合理规划上市路径;与江苏证监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高效推进企业日常监管、辅导验收等工作开展,以政策协同为企业上市保驾护航。
上市赋能:力促企业“创新蝶变”
转型升级,“老产业”焕发“新生机”。主板上市公司恒立液压,原本深耕液压系统领域,后利用资本赋能获得上市首发、再融资募集资金超40亿元,投资设立恒立精密,拓展滚珠丝杠等精密运动控制器件,打入人形机器人厂商供应链,实现从传统产业向新兴领域的华丽转身。无独有偶,南方精工原本专注于轴承制造,上市后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攻克减速器轴承技术难题,顺利进入特斯拉机器人厂商供应链,近期将实施近2亿元定增融资,持续增强综合竞争力。
创新孵化,“优资源”催生“新力量”。创业板上市公司江苏雷利,主营家用电器微特电机及智能化组件,2019年并购鼎智科技,通过上市公司资源赋能,推动鼎智科技在北交所上市。如今,鼎智科技的微型空心杯电机以8毫米直径的纤巧身姿实现毫秒级响应,精准驱动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完成精细动作,获评“LeadeRobot2024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具价值零部件企业”;江苏雷利也推出新一代高精度灵巧手,以高集成度、高灵活性、高精度控制优势,展现“常州智造”的硬实力。
在常州,丰富的场景赋能已蔚然成风:主板上市公司日盈电子推出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为人形机器人赋予更敏锐的触觉感知能力,在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吸引众多目光;国贸股份深耕减速机领域,推出机器人关键部件行星减速机、谐波减速机产品,应用终端从机器狗拓展至人形机器人,不断拓宽业务边界……
《常州市机器人产业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到2026年,常州市要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和集成应用高地,年产各类机器人整机10万台,产业总规模突破500亿元。
从资金的“全周期陪跑”,到政策的“高精准滴灌”,再到服务的“强协同赋能”,常州正以金融为纽带,将政策引导力、资本推动力与产业创新力深度融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