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首页 | 最新发布 | 发布实录
正文  
“深融新智造、服务新中轴”服务业系列 主题活动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日期:2021-10-09   浏览次数:   字体:〖默认 超大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9日上午10:00

发布地点:常州市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深融新智造、服务新中轴”服务业系列主题活动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员:潘冬铃 常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周旭栋 常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王文卓 常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

主 持 人:丁  剑 常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

发布会主席台

发布会记者席

丁  剑 常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

【丁剑】

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深融新智造、服务新中轴”主题活动的活动背景和主要内容。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参加发布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常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潘冬铃先生,常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旭栋先生,常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文卓先生。我是常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丁剑。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还有新华日报、现代快报、常州日报、常州网等10余家媒体的朋友们。对各位朋友的光临,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首先,请潘主任向大家介绍“深融新智造、服务新中轴”服务业系列活动的总体情况,大家欢迎!

潘冬铃 常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潘冬铃】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

2021年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将在今天下午正式开幕,也备受各界关注,在今年这场经贸盛会期间,由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常州市发改委、常州国家高新区创意产业基地承办的“深融新智造、服务新中轴”服务业系列活动也将隆重推出,今天在这里举办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代表常州市发改委,向今天到场的媒体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常州服务业发展的新闻媒体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本次服务业系列活动的情况。

一、活动背景

这次服务业系列活动是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建设,贯彻“532”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发起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突出两业融合(也就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的鲜明主线,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服务产业中轴崛起,提速智造名城建设。

以活动开阔视野,推动思想破冰、发展突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纵深推进,长三角城市都在奋力打破行政壁垒、勇争一流比拼赶超。常泰跨江通道等区域一体化重要基础设施的突破,常州服务业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机遇。而思想解放程度、改革创新深度,决定着服务业的工作力度、发展高度。我们将借助此次活动的高端发布、名家智慧,牢牢把握长三角中轴枢纽发展定位,放眼长三角服务业发展格局,找准并放大自身优势领域,提升常州服务业显示度和影响力。

以活动搭建平台,引导两业牵手、深度融合。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市参与长三角产业竞争的重要力量,要在新一轮产业升级浪潮中抢得先机、赢得未来,两业融合发展势在必行。当前,国家、省两业融合试点培育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前不久,我市天宁经济开发区光荣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名单,是本批试点中江苏省唯一一家区域融合试点。通过这次服务业系列活动,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两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条,推出一批服务业企业发展清单、服务清单,展示一批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加快两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以活动集聚资源,加快产业变革、科技创新。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涌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快速突破和创新应用,对服务业发展的驱动作用不断增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产业变革和迭代。我们将以此次服务业系列活动为契机,积极拥抱科技和产业变革浪潮,充分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进一步集聚项目、人才、金融等创新要素,培育一批引领行业质态的现代服务业领军企业,提档一批重点领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加快建立符合常州城市定位、功能要求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二、活动安排

这次服务业系列活动,重点围绕“五个行动”展开。

第一个是产业牵手行动,主要是组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对接合作。这也是我们整个服务业系列活动的第一场,将于2021年10月11日上午9:00,在中吴宾馆龙城大厅举行。活动将邀请市领导、常州知名企业、机构嘉宾约300人出席。届时还会邀请国务院参事室的专家介绍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举行服务业云超市上线仪式,发起“制造+服务”牵手行动等,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添活力促发展。

第二个是物流驱动行动,主要是发起长三角现代物流发展高峰论坛。常州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是全国唯一一个机场、高铁、高速、水运4种运输方式在15分钟左右能够完成转换的城市,物流发展基础好、区位优势足。如何高标准推进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打造“一中心一高地一枢纽”,提升物流枢纽能级,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集聚智慧。物流高峰论坛由市发改委与市交通局共同举办,将邀请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长三角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物流企业,联动多部门共话发展。

第三个是金融赋能行动,主要是举办服务业创新发展产业金融推介。为推动金融市场为服务业企业、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投融资服务,市发改委与市金融局共同发起金融服务机构路演推介、供应链金融项目推介、服务业产业基金宣传等活动,届时还将邀请部分服务业上市企业,分享产业金融赋能服务业发展的经典案例。

第四个是人才奔跑行动,主要是启动服务业金领英才特训计划。为进一步加强现代服务业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我们举办的“2021年服务业英才特训计划”,也会在今天举行开班仪式,活动将邀请华东政法大学、国家级智库等知名专家学者,为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授课,促进服务业领军人才加速奔跑。

第五个是“三新”经济引领行动,主要是开展专题系列活动。挑选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三新”经济重点产业链,对接宣讲,旨在培育打造一批“链主”企业、隐形冠军,为我市产业提升、民生发展提供全新动能。

三、活动特色

此次服务业系列活动以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高品质服务、实现高效能合作为核心主题,在整体策划、活动形式上都进行了创新,五个行动具体活动内容多达20余项,可谓精彩纷呈,彰显了服务业的服务特色。

通过新颖的牵手形式,引导制造业企业(园区)与服务业企业(园区)之间达成意向性合作,形成强大联盟;通过云超市现场发布,进一步收纳全市重点产业政策、相关企业信息,后续还将进一步完善云超市功能,提供云检索、云调阅、云对接、云沟通等服务;推动服务业基金效能进一步释放,现场将通过牵手形式,为更多优质中小企业注入资本活力。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此次服务业系列活动,不仅与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形成呼应,也是服务业产业集中展示发展成果、提升发展水平的年度盛会。前段时间,在座的不少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很好的前期造势和预热。对此,我们深表感谢,也希望各位新闻界朋友继续关注和支持本次系列活动,持续关注服务业助力“532”战略实施的举措成效,为常州成为全省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的一面旗帜提供更强大的服务业发展力量。

谢谢大家!

【丁剑】

感谢潘主任的介绍,下面请媒体朋友就关心的问题提问。

新华网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网】

现在制造业服务化、服务型制造是产业发展的热点,两业融合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请问现在全市推动两业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成效?这次活动对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加快两业融合有哪些帮助?

丁  剑 常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

【丁剑】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就由我来回答一下。

推动两业融合发展,是落实“532”发展战略,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速智造名城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市发改委以培育“两业”融合试点为抓手,积极探索两业融合发展的创新途径和有效机制。到目前,全市共20家单位(全省共139家)入选省级“两业”深度融合试点单位,位列全省第三。8家单位(恒立液压、星宇车灯、宏发纵横、中车戚机公司、旭荣针织、华鹏变压器、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天宁经开区)被评为省级“两业”深度融合优秀试点,位列全省第二。今年天宁经济开发区光荣入选第二批国家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名单(全国共20个区域试点、40家企业试点),是本批试点中江苏唯一一家区域融合试点。

为提升两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引导力,今年我们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我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扶持性和指导性政策文件。经过层层申报、板块初审、市级部门复审、专家评审等环节,评选出市级两业融合示范企业28家,其中10家还获得市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为更好凝聚社会资本力量,引导中小企业更有能力加快两业融合发展,由发改发起设立的全市首支现代服务业产业基金,首期规模5000万元,为艾肯、微亿等一批优质两业融合企业投资赋能。

本次服务业系列活动的首场,便是两业融合主题。我们前期也做了深入的发动,详细摸排全市重点产业的重点制造业园区(企业)对生产服务环节的需求,对本市现代物流、人力资源、检验检测、节能环保等重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企业)也做了系统梳理,甄别比对。活动现场也会搭建专门的展区,并有重点服务业集聚区、企业做路演推介,为自己代言。活动现场将发布服务业云超市,方便企业开展线上线下对接。我们希望通过活动的形式,尽可能达成双方合作意向,既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好的生产服务,促进两业融合发展。同时也为服务业企业提供更多优质客户,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

我就简要回答这么多,下面再请一位媒体朋友。

常州广播电视台记者现场提问

【常州广播电视台】

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海铁联运成为国家战略部署。请问我市在开展海铁联运方面的情况,以及通过海铁联运方式为企业带来的直接效益?

【丁剑】

好的,这个问题我们有请市交通局的周副局长回答一下。

周旭栋 常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周旭栋】

常州至上海芦潮港“海铁班列”,是在常州与上海芦潮港之间,通过以干线铁路运输为主,两端公路配套的集装箱海铁联运方式,替代原有的纯公路集卡运营模式,开辟外贸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新通道,达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目标。常州作为上海港主打箱源市场,发展海铁联运优势明显。

2019年初常州至上海芦潮港“海铁班列”进入试运营阶段,当年“海铁班列”发送集装箱12112标箱16.3万吨货物,实现本地企业物流运输降本约606万元。2020年1-12月海铁联运班列集装箱发运量26822标箱,完成“公转铁”货物发运量40.98万吨,实现本地企业物流运输降本约1353万元。2020年以来,常州-上海芦潮港“海铁班列”已经成为上海港所有海铁班列开行线路中,发运量最大、运营最平稳的班列线路。今年一季度,“海铁班列”集装箱发运量7890标箱11.07万吨货物,3月份重箱发运3336标箱,创“海铁班列”开行以来单月发运最高纪录,“海铁班列”被上海港授牌“上海港海铁联运示范基地”。目前,常州至上海芦潮港海铁班列每箱运价为3000多元,按照上海市、江苏省、常州市政府对运输结构调整工作的支持,给予相应补助,铁路货运的实际运费每箱为2000多元 。“海铁班列”运送的货物包括了我市柴油机、注射器、电缆、拖拉机配件、智能传感设备、医药产品、交通轨道配件等重点出口产品。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展常州至上海外贸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新通道,积极打造江苏省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引领建立行业标准,辐射周边省市地区,促进实体经济集聚、产业链延伸和丰富,达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目标,保持做为上海港所有海铁班列开行线路中,发运量最大、运营最平稳的班列线路。同时,积极推动我市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打通铁路、港口、政府部门和用户之间的信息通道,建立以铁路集装箱、成件包装、大宗交易、粮油集散、商贸物资的配送流通为核心的物流体系,最终实现铁路口岸、班列集散、甩挂联运、电商物流、工业品集采集配、物流金融等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产业平台。

【丁剑】

谢谢周副局长,下面再请一位媒体朋友。

常州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常州日报】

我们注意到这次服务业系列活动中,有一个金融专场,现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成效显著,那请问金融赋能服务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丁剑】

好的,这个问题我们有请市金融局的王副局长回答一下。

王文卓 常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

【王文卓】

金融本身也是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金融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金融支持服务业发展,参与整合各类资源,强化科技赋能,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整体运行效率,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整合资源,完善服务体系。一是构建“常创投”产业+金融服务体系。设立常州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带动社会资本聚焦生产型、生活型、新兴服务业企业,打造服务业发展新高地。二是打造“常科贷”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围绕产业金融优化金融服务生态,新设规模为10亿元的“创新贷”专项融资支持计划,引导金融机构为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服务业企业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三是提升“常财金”信保+金融服务体系。整合10亿元规模的市级信保基金,按照“1+N”模式构建基金、银行、担保机构风险共担机制,为服务业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有效缓解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二、科技赋能,创新服务模式。一是强化征信促融效应。持续完善常州企业征信平台功能,不断提升信用信息采集和征信产品研发能力,实时掌握服务业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开发纯线上信用贷款产品“常信贷”,实现数据链、资金链和信用链的协同、匹配,为银行机构授信决策、贷后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二是提高在线融资服务能力。依托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常州子平台,及时梳理、发布服务业融资需求企业名单,督导银行机构安排金融顾问主动对接,精准服务。三是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供应链金融产品个性化、特色化设计,推动信贷业务由中介向“融资+融智”模式转变,由单一客户向“行业+客户群”转变。引导金融机构在支持服务业核心企业提高融资能力和流动性管理水平的同时,鼓励核心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进行确权,为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提供便利。

三、健全机制,提升服务质效。一是优化政银企对接机制。建立健全金融与现代服务业政银企对接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服务业重点企业金融服务优选模式,定期摸排、整理、发布服务业重点企业融资需求,督促银行机构主动对接、全程服务。二是优化金融顾问服务机制。打造现代服务业金融顾问团队,优化完善服务业金融顾问智库、企业白名单库、项目信息库、技术专家库等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三是优化服务业信贷投放机制。引导银行机构深入挖掘服务业客户需求,优化信贷投放机制,加大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等力度,支持辖内服务业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巩固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优势。

【丁剑】

谢谢王副局长!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再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