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信息 >> 正文

经开区: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发布日期:2025-01-07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2024年,经开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社会救助保护网越织越密、儿童关爱服务更加精准、社会组织培育亮点纷呈、移风易俗改革深入推进、区划地名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逐渐凸显。

一、围绕保基本、兜底线,救助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1、落实动态管理,精准助力脱困解困

持续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提升制度可及性和覆盖面,将低收入人口纳入网格化管理,确保兜底保障不漏一人。规范开展低收入群体审核认定,足额发放各项救助保障资金。全年为448户589人城乡低保对象核发低保救助金约590.07万元,低保扩围净增27人,较去年底增幅4.8%,位全市前列;开展88名特困供养人员自理能力评估,发放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约178.43万元;动态管理低保边缘困难家庭124户212人,全区新增支出型困难家庭2户,实现零突破;及时审批发放临时救助金274人约76.82万元,其中非本地户籍27人,人均救助2821.82元,成功办理“慈善+临救”联动救助4例。

2、精准认定对象,保障特殊群体帮扶

严格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化管理,按季度对存疑数据开展复查复核。精准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599人,护理补贴1703人,金额累计约1709.09万元。强化困境儿童主动发现和动态管理,规范化运行“苏童成长”信息系统,保障率、评估率和预警处置率均为100%。全区困境儿童245人,较2023年新增67人,领取生活保障金的困境儿童195名,累计发放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约257.83万元。目前已摸排流动儿童4414人,其中登记在册3992人,实行动态管理。

3、强化政策服务,统筹聚合社会资源

建立困难群众执行“摸排、比对、审批、入库”日报制度和退出对象研判报备机制,召开推进会6次。积极开展“冬暖夏凉”免费赠电慈善救助,为全区552户困难对象电户预存200度电。实时开展“暖心护航”智能动态监测,线上预警+线下核实关爱整体平稳。组织举办经开区社会救助服务技能竞赛,营造“以赛促学、以学促干”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经开区“慈善一日捐”活动,用实际行动汇聚慈善力量,传递爱与温暖,本次募捐活动中共募集善款135万余元。联合武进区慈善总会开展夏季高温慰问活动,向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们送上防暑降温物资。

二、围绕抓项目、提质效,社会事务服务进一步深化

1、深化覆盖精康服务场景

深化“一站一特色”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全域覆盖,横山桥德康驿站获评2023年度省级服务示范点,指导横林、遥观2家德康驿站创建省级示范。深化与市德安医院技术合作,加强全区精神障碍社区服务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建立“一户一档”康复对象1083名,其中长期驻站服务对象124名,各站点驻站对象均达30人及以上。累计走访回访3100余人次,举办康复类训练活动381场。精准排查筛选低收入服务对象需求,服务困难对象300余人,补贴助行类、关节训练类、助视助听类等辅具器材金额25余万元,横山桥镇辅具租赁服务点在央视媒体报道。

2、殡葬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清明期间迅速成立清明祭扫工作专班,完善祭扫、交通、消防等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制度,出动引导祭扫巡视、引导工作人员1.1万余人次,累计接待祭扫群众约49.11万人,引导车辆约10.39万辆。巩固殡葬领域改革治理,遥观镇钱家陵园10月底完成提升改造,城乡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力做好《江苏省公墓管理办法》宣贯,推广绿色生态节地安葬。组织举办移风易俗文明宣传月启动仪式,开展清明主题移风易俗活动10余场。

3、提升婚姻登记服务质效

经开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于今年1月1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当天举办经开区首场集体婚礼仪式。办理结婚登记967对,补领补办结婚证146对,离婚申请455对,离婚登记297对,补办离婚证12件,婚姻辅导1197对,劝和、缓离47对,扎实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彰显服务的温度与成效。开设“爱满经开”特邀颁证师特色颁证服务,开展“缘起东方”“520”“七夕”等系列特色婚姻辅导活动,组织青年联谊交友公益活动2场,传播健康和谐的婚恋观念,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围绕建阵地、聚合力,未成年人保护进一步健全

1、推进阵地建设,打造高质量未保站

横林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创成省级示范点,新建横山桥镇、丁堰街道2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并开展儿童关爱服务。指导全区5家未保站进一步链接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爱心企业等资源,开展多样化、系列化活动199场,服务儿童4545人次。依托未保站和村(社区)开设爱心暑托班24场,服务覆盖困境儿童、“双职工”子女、外来务工子女等儿童1000余名。

2、凝聚多方力量,营造浓厚关爱氛围

组织开展春节、“六一”节日期间走访慰问常州市儿童福利院、学校和幼儿园困境儿童。开展困境儿童“微心愿”征集和发放工作,为100名困境儿童发放“微心愿”物品,聚焦困境儿童现实需要,用心用情点亮困境儿童的“梦想之光”。举办“‘经’护未来‘童’享东方”常州经开区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主题活动,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志愿者为儿童提供专业心理干预和服务。

3、抓实协同保护,全面提升帮扶力度

深化困境儿童“分类管理”和“主动发现”机制,强化教育、医保、公安、法检、妇联等部门协作,扩大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数据比对,实现困境儿童及时预警、快速帮扶。落实镇(街道)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社工定期走访制度,变被动申请为“主动发现”,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困境儿童应保尽保。

四、围绕强规范、促发展,社会组织培育进一步优化

1、助力社会组织提档升级

统筹推进社会组织年检,确保社会组织的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本年度共有99家社会组织参与年检,审核合格97家。启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参评单位34家,其中获评4A等级4家、3A等级11家、2A等级9家、1A等级9家,入选“常州市枢纽型、示范型社会组织名录”7家,获评“常州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1家、“常州‘四好商会’”1家、“经开区先进基层党组织”1家。

2、拓宽社会组织发展路径

打造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平台,2024年度成功培育社会组织1家,引进市级社会组织2家。通过开展服务需求调查、项目路演、专家评审共计确定公益创投项目6个,内容涵盖社区治理、儿童关爱、养老为老、助残帮扶等多个领域,累计开展项目系列活动71场,服务社区居民2636人次,在改善民生服务、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3、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

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编制2024年社会组织“双随机”检查计划及清单,完成社会组织抽查5家。通过双随机检查机制,确保社会组织活动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围绕挖资源、共保护,区划地名管理进一步改善

1、加快推进区划地名审批完善

指导横山桥镇完成地名规划,全区地名规划全面完成。按照路名审批规范化程序做好道路命名9条。组织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制发《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方案》,采集上图184个。组织开展不规范道路地名标志排查,协同区建设部门和镇(街道)修正完善不规范地名路牌437块。

2、持续挖掘地名文化资源

印发《关于开展常州经开区2024年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工作的通知》,联合区农业农村工作局及地名文化专家审核,命名经开区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名录11条,均入选常州市地名文化遗产名录。

3、加强界线界桩管护管理

组织召开锡常线界桩修复协调会,市管常锡线14号界桩完成换新。联合武进区、天宁区印发《天武线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和平安边界创建实施方案》,完成天武线“平安边界”三方共建协议书。与5名界桩管护员及村委签订界线界桩维护协议,压实界桩管护员职责。

下一步,经开区将做实做细社会事务领域各项工作,以为民爱民为初心,以工作力度提升民生服务温度,推动经开区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奋力书写民生“幸福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