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经开区以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为目标,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
一、提升“民生温度”,夯实幸福基石
1. 优化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新建普惠托育机构1家,创建省级普惠1家,市级普惠2家,基本实现“一乡镇一街道一普惠”全覆盖。新增托位200个,全区累计托位1920个,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达4.5个,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生育友好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 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横林人民医院调整室内外空间环境,在原有条件下设置儿童专用输液区、婴儿车停放区和公益共享阅读区等,在诊疗服务和诊疗外的身心服务中充分满足儿童的权益与需求,不断提升儿童就医获得感、幸福感,保障儿童健康权利。
3. 建设基层慢性病筛防中心。横林镇中心卫生院设立慢性病诊室和筛查检查室、运动健康指导门诊、运动干预室、科普教室等,依托省平台可获得“同质化”“优质化”管理,推行以饮食管理及运动干预为主的管理措施,提升慢病管理水平的同时居民获得感也得到提升。
4. 优质提升就医体验。经开区街道护理院创建省级优质护理院,加强护理院内涵建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加的健康服务需求,切实提高老年人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开展“健康满格”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年个性化签约45113人次,个性化签约率35.0%,全年重点人群签约108859人次,重点人群签约率84.2%,满足各人群对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需求,让群众拥有健康守门人。
二、聚焦能力提升,激发创新活力
1. 创新公联体合作模式。加强合作对接,经开区与武进区开展公联体签约,这是常州市首家公共卫生联合体。全面推动“武进-经开”聚力融合,赋能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聚焦业务融合、人才培养和科研学科建设等关键领域,赋能两地公共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2. 拓展健康教育新阵地。首次将宣教范围覆盖到社区餐饮点、养老机构、商业广场、建筑工地、人才公寓等,开展健教活动77场,受众人数累计6000余人,涉及一老一小、建筑工人、学校师生等多职业人群。通过宣教,有效推广健康生活理念深入群众,实现健康知识普惠理念,努力打造“经彩健教”项目品牌,让经开区老百姓真正体验家门口的健教服务。
三、树立工作坐标,打好年度战役
1. 疾控防控工作。传染病防控工作显成效。依托监测预警系统,实时掌握全区传染病发病动态,全区未发生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4.69%,甲乙类传染病的控制水平在全市名列前茅。创建全市首家无结核社区。潞城街道作为全市唯一创建单位,目前已完成学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20000多人次的筛查工作,并对糖尿病患者这一高风险人群开展结核筛查11830人次,全面提升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覆盖率,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为构建健康社区树立了典范。
2. 卫生监督工作。三级网络联动,有序开展职业卫生工作。印发《常州经开区2024年职业卫生重点工作攻坚项目实施方案》,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用人单位数1474家,专项治理完成治理率达88%,进一步保护了劳动者权益。指导与执法相结合,有效提升民营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发放张贴医疗卫生监督公示牌、统一医疗废弃物转运单等方式指导民营医疗机构依法依规执业,同时通过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双随机”检查等方式督促规范服务,移送综合执法局处罚各类民营医疗机构22家。
3. 妇幼保健工作。优化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经开区开创婚检孕优一体化的“经开区模式”,一对新婚夫妻同时享受婚检和孕优2种免费检查,实现一站式服务。目前,全区已完成孕优检查321对,在常州市率先完成全年任务。城乡适龄妇女两癌筛查项目。经开区作为常州市两癌筛查HPV免费检测试点先行区,连续4年实现免费检测,区财政保障经费达600余万元,受益妇女3万余人,通过这项惠民措施,较早地发现和预防两癌,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 人口家庭工作。加强政策宣贯,健全制度规范,跑出“一老一小”工作“加速度”。强化政策贯彻,实现计生政策兑现率100%,落实计生特殊家庭“三个全覆盖”,做好“三节三级”走访慰问工作。健全制度保障,出台《常州经开区托幼一体管理办法》等文件,强化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业务指导,实现托幼一体规划、一体实施、一体保障、一体监督,全区现有幼儿园31家,其中20家提供托育服务。满足多样需求,拓展服务内涵,提升“一老一小”服务能力和水平。从优打造载体,设立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试点3个,老年人认知障碍筛查干预试点1个。辖区内2家医疗机构创建安宁疗护病房,创建省级优质护理院1家,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提升至237张,持续提升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推动护理院建设发展,全面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护理需求。
下一步,经开区将以“健康经开”建设为统领,优化资源配置,补齐短板弱项,强化系统整合,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满意度,擦亮“常有健康”“常有善育”民生名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