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水稻育种拥有明显优势,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武进稻麦育种场、武进农科所两大水稻育种基地,并涌现出羌涵孚、钮中一、江祺祥等一批优秀的水稻育种专家,先后培育出“武育粳3号”、“武运粳7号”等一批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曾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新世纪以来,通过大力实施水稻育种和种子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000多万元,先后成功育成水稻新品种(系)14个,优良品种的推广面积累计1020.8万亩,新增粮食2.55亿公斤。市委书记范燕青多次亲临水稻育种基地视察关心科研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两次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在科研经费、农业项目等方面支持水稻育种工作。为增强水稻新品种选育的综合能力,2009年常州市和武进区两级财政投入3000多万元,对武进稻麦育种场和区农科所进行全面的整合和提升,组建了“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按照“研究一批,储备一批,示范一批”的思路,形成了具有常州特色的水稻育种优势和健全有序的良种更新换代体系,目前全国粳稻推广面积前十位的水稻品种中,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就拥有4个。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充分利用水稻新品种增产优势,在大面积重点推广应用武运粳23号、武运粳19号等高产、优质、多抗主推新品种,良种覆盖率高达99%,优质高产良种基本实现区域化、标准化种植,有效促进了稻米产量、品质、效益的“三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