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数据 >> 正文

2021年一季度常州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21-04-19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就地过年”政策对供需两端形成拉动效应,企业生产经营加快恢复,支柱产业较快增长。同时受2020年同期基数较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

一、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工业生产高速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6.8%,增幅列全省第四,苏南第二,仅次于苏州,高于全省平均3.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2020年、2019年分别增长46.6%、10.1%。

2.投资增幅恢复性反弹。1-2月份,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5.5%,增幅列苏南第二;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9.6%,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49.3%。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6.2%,高于全部工业投资高0.7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49.6%。

3.企业效益提升明显。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5.8亿元,同比2020年、2019年分别增长282.2%、44.9%。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相比同期减少494家,亏损额同比减少22.0%;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6.5%,同比降低32.2个百分点,减亏明显。

4.关联指标协调增长。一季度,全市累计工业用电量98.1亿千瓦时,同比2020年、2019年分别增长33.4%、17.6%,增幅列全省第六,苏南第二。全市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开票销售收入3728.7亿元,同比2020年、2019年分别增长43.3%、36.8%。2月末,工业贷款余额1764.5亿元,同比增长13.6%。

5.新增长点支撑作用明显。1-2月份,200个工业经济新增长点企业实现产值774.8亿元,同比增长74.6%,增幅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增幅8.3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46.0%。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63个,超5亿元企业12个,其中,中天钢铁、江苏时代等6家企业新增产值超10亿元。

二、重点行业运行情况

机械行业:今年是“十四五”和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全国各地抓紧谋划和储备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机械行业持续增长。输变电行业订单饱满,东芝变压器在手订单已占全年的86%,西电新增订单1.6亿元;随着疫情对出行的影响减小,轨道交通行业逐步复苏,一季度,今创集团开票销售同比增长43.5%;工程机械行业延续去年良好发展势头,龙头企业恒立液压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09.3%;3至5月是传统的农机旺季,东风农机、常柴股份从去年底开始积极储备货源,自正月初六开工以来就满负荷生产,开票销售同比分别增长77.1%和77.8%。

电子行业:随着消费电子需求回升,后疫情时代国外的4G和5G需求在快速增长,电子行业整体复苏动能加快。一季度,行业龙头瑞声科技开票销售净增超亿元。

生物医药行业:虽然去年基数较高,但新产能及新项目为产业发展了提供了足够支撑,今年仍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合全药业、扬子江紫龙药业开票销售同比分别增长66.4%和106.1%。

建材行业: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国内资源要素持续上涨(425#水泥达到390元/吨)。一季度,金峰水泥、长海复材开票销售同比增幅均超过20%。

冶金行业:去年同期钢铁生产企业连续生产,受疫情影响较小,行业基数较高。一季度,行业龙头中天钢铁开票销售同比增长22.9%。

纺织服装行业:受外部形势影响,部分企业对外订单不足,尤其是新疆棉问题对纺织企业影响较大,黑牡丹产值增幅仅为8%,溢达服装被美国列入黑名单,产值跌幅超45%。老三集团逆势而上,出口形势良好,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06.0%。

化工行业: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和国际大宗商品处于涨价周期双重影响,多数化工产品价格企稳回升。一季度,新阳科技、华润化学开票销售同比分别增长63.3%、32.2%。

光伏产业:总体恢复上行趋势,随着2021年光伏产品成本持续降低,平价上网逐步实现,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一季度,天合光能、东方日升开票销售同比分别增长49.1%、42.7%。

三、市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情况

1.领导挂帅,压实责任。聚焦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和转型升级主攻方向,围绕特钢材料、新型碳材料、轨道交通、动力电池等23条优势产业链,出台了《关于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工作机制的通知》。每一条产业链由一名市领导挂钩联系并明确一个牵头部门,高位协调、靠前服务,全力打造“链主企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的产业链梯队,形成共同推进产业链发展的良好态势。

2.健全机制,推进工作。为保障工作顺利实施,建立“七个一”推进机制,由市制造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和情况汇总,各牵头部门将23条产业链进一步分解到责任处室,明确联络员,加强工作联动,确保工作落实。各牵头部门将在4月底完成产业链推进工作方案制定,摸排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重点项目、服务团队和服务(创新)平台。目前已初步摸排龙头骨干企业167家,重点项目111个。

3.真抓实干,体现成效。机制建立以来,各位市领导高度重视,已督促产业链牵头部门开展工作,了解工作进展情况。截至目前,各牵头部门均已启动相关工作,动力电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链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工作小组并开展了调研。

四、下阶段主要工作

当前工业生产总体恢复向好,但中美贸易摩擦、疫情反复、大宗商品高位运行等影响工业发展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3月份,市工信局通过抽样调查问卷和企业大走访,根据企业反馈,当前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分别是成本增加、国内需求不足和出口受阻,占比分别为70%、28%、26%。

下阶段,市工信系统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千方百计消化破解制约工业发展的各种负面因素,抓住二季度生产建设黄金期,精准发力施策,全力保持工业经济高位平稳的发展势头。

1抓实抓好工业企业运行监测。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监测调度,跟踪了解运行质态、市场环境、要素供应等动态情况,及时分析掌握经济运行中的动态情况,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市区、部门联动,强化统计部门、辖市区预报、资源集约利用信息系统等不同来源数据的印证,及时捕捉企业生产经营变化,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2. 强化服务推进企业平稳发展。全面落实《关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高质量工业智造明星城建设的若干政策》,推进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叠加放大政策效应,切实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就大走访活动中企业反馈的问题和建议进一步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共同协调妥善处理。精心服务45个省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及时跟踪200个市工业经济新增长点项目,发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带动作用,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基本盘。

3. 深化落实产业强链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产业链调研和摸排,细化产业链企业库,解构分析产业链上下游特征,研究建立产业链核心技术短板长板动态表,编制招商目录,及时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与上级沟通,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源落地常州。

4.全力打响“工博会”品牌。围绕“工博会”主题,细化各类活动内容,做好会务招标、嘉宾邀约、重大项目征集、招展招商等工作,确保“工博会”按期高质量举办。借力“工博会”效应,推动全市工业企业智能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加大5G建设力度,加快工业互联网龙头平台外引内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