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市以青春为旋律,以产品为主打,以项目为抓手,做优文旅消费“三大体系”,让文旅日益成为城市重要消费引擎与流量入口,在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及试点城市交流活动上作交流分享(全国仅5家城市交流)。
一是抓文商旅融合,着力做大产业体系。重点靠政策牵引。疫情恢复之后我们就召开了文商旅融合发展大会,出台了文商旅融合发展政策,其中对组织单场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会、音乐活动等演出的主体,每场给予演出营业收入1%的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加速推动了音乐节规模扩大,再通过政府有序引导,城市形象与音乐节品牌气质不断融合。去年,又以“常州,一座真有理想的城市”为话题,携手理想汽车开展营销推广活动,以1亿元文旅消费补贴撬动汽车及文旅消费超50亿元,助力理想汽车第100万台车下线,同时常州也成为国庆假期全国订单和消费增速最快的十大目的地。
二是抓新场景打造,着力做特产品体系。重点靠项目支撑。常州“天生”的文旅资源稍有不足,过去依靠“无中生有”和“小题大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资源创造型”发展道路,当下更是瞄准“新业态”“新场景”,继续做好“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文章,聚焦“一年四季无淡季”“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形成了几类具有常州特色的产品体系:一是音乐之旅,两年举办大型演出活动50余场,吸引乐迷超120万人次,带动综合消费超80亿,全国青年乐迷“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二是工业之旅,挖掘利用丰厚的工商文化遗存,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创意经济相融合,打造了运河五号、大明厂、戚机厂等主题鲜明、类型多元的工业旅游新地标;三是赛事之旅,结合特色赛事发布“打卡清单”和旅游攻略。全省率先实现全域马拉松,去年已办了7场赛事,参赛人员六成来自外地。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八成观众来自外地,一半来自外省。四是乡村之旅,让农村成为休闲度假新入口,打造“星空露营”等新消费业态,2023年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接待游客2272万人次。
三是抓全环节保障,着力做优服务体系。重点靠优质公共服务引人留人。去年7月,全国旅游公共服务工作推进会在常州召开,我们学习汲取了很多先进地区经验做法。从三个端口出发,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游客体验感。一是从人这一端出发,为17万在常高校学生办理“青春留常”学生卡,提供公交、地铁免费出行次数和折扣优惠。建成各类青年驿站102家,保障3天2晚基础需求,最长入住7天。全年提供免费住宿超1.3万天,留常转化率超30%。二是从场景端出发。推动图文博美等公共文化场馆全面延时开放,推广多语种标识、境外卡支付等个性化、便利化服务。三是解决人和场景链接的问题,推行全域公共交通免费乘坐、旅游直通车等服务举措。大力推进交旅融合,溧阳一号公路、芳茂山恐龙主题服务区、常享游交旅融合服务体系等入选国家交旅融合发展示范案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