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全面推进财政科学管理,近日,常州市财政局以“业务与财务协同、成本与效益并重”为核心导向,紧扣“政策集成、资金引导、工作协同、提升绩效”工作思路,制定出台推进“业财协同”工作实施意见。通过建章立制定规范、厘清思路明方向、搭建框架筑基础、明确路径抓落实,推动实现“以业务需求精准牵引财政资源配置、以成本绩效反向促推业务提质增效”,聚力打造省内首个“业财协同”市级样板,赋能地方财政稳健运行与部门业务可持续发展。
一是聚焦“联”,重塑协同机制打通业财壁垒。围绕需求与保障、总量与结构、短期与长远的统筹平衡,打破业务与财务之间的信息孤岛,推动预算单位业务谋划与资金使用规划同步部署,确保预算保障精准对接实际需求,同步推动资金总量与结构、阶段计划与事业目标的跨期平衡。建立预算单位与财政部门共同参与重大项目联合评审、联合决策机制,坚持“先谋事、再排钱”,紧扣部门主责主业,将资金、项目、政策、规划一体统筹衔接,形成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后,加强项目排序管理,精准谋划年度支出项目,确保财政资源与党委政府政策目标高效匹配。
二是聚焦“精”,细化路径设计提升预算精准度。在2026年预算编制中,选取2家预算单位开展“业财协同”试点,构建“业务需求—预算编制—执行监控—绩效管理”全链条标准化流程。财政部门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围绕预算安排“该不该”、资金使用“好不好”,重点评估储备项目与单位年度工作计划的匹配性,并遵循“分清轻重缓急,优化保障级次”原则,将项目分为必须保障、统筹保障、不予保障三类,重点审核工作目标、任务量与资金需求的匹配度,结合财力限额核定年度预算,确保财政资源优先投向发展所需、民生所盼的关键领域。
三是聚焦“效”,强化绩效管理实现业财双向赋能。以全过程绩效管理为主线,强化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监控和事后评价。事前对新增重大支出政策和项目开展业务需求与成本收益的综合评估,为决策提供全面信息支持,提升决策科学性;事中通过绩效目标与执行进度“双监控”,及时预警并纠偏止损,切实降低预算执行风险;事后联合业务部门共同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联合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提升评价质量。通过财政与业务的双向发力,实现部门事业发展与财政资金增效的良性循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