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数据 >> 正文

江南农商行着力构建五项机制支持制造业发展见实效

发布日期:2017-04-17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作为常州本地最大的法人银行,江南农商行紧紧围绕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关于切实加强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要求,主动作为、积极创新,着力构建五项机制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制造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至2017年3月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434.14亿元,占各项贷款的35.90%,制造业贷款规模和占比均居全市银行业前列。

一、突出制造业贷款投放考核机制。一是对制造业贷款实行差别化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制造业贷款的考核单价,并单列指标实施奖励。二是紧盯“制造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整体不得低于35%”的工作目标,分解制定各分支机构任务目标,加大制造业贷款的考核力度,形成全行目标同向、措施有力的工作局面。

二、建立常态化项目储备和预审机制。一是建立信贷投放目标客户库,进一步完善授信储备机制,同时以名单制营销为手段促进优质制造业客户群增长。该行紧盯省市重点制造业项目名单、地方各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和分行业“小巨人”企业名单、省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名单,总行组织各分支机构针对名单进行摸排、认领,定期跟踪管理。二是建立按月推进、上下联动的营销推进例会制度,总行对名单内企业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会诊的方式给予支行专业性的营销指导,协调分支机构加强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服务。三是建立总行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公司银行部、授信审批部、风险管理部、信贷管理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制造业贷款储备项目进行服务方案设计及风险预审,讨论解决业务发展障碍,提升储备项目审批效率,有效提高了项目落地的成功率。

三、持续优化转、续贷机制。为提升转、续贷效率,该行持续压缩转贷天数,目前平均转贷天数由7天缩短为1.6天。用活用好“周转融”、“周转易”两款专属产品提高了制造业企业转、贷效率,避免企业搭桥转贷,有效降低了企业转贷成本。累计办理转续贷3000笔、近500亿元,惠及企业1300余户。

四、不断优化产品创新机制。为支持不同成长期的制造业企业发展,该行创新推出各具特色的信贷产品满足企业需求。一是创新推出“专利融”和“商标融”。通过“专利融”向具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制造业企业提供专项信贷支持。已累计向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佳灵药业有限公司等9户企业发放“专利融”贷款6020万元。通过“商标融”为合法拥有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企业提供融资,有效拓展优质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累计向江苏赛鑫树脂有限公司,常州博瑞油泵油嘴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发放“商标融”贷款6800万元。二是创新推出“绿能融”。通过“绿能融”向环保和新型能源企业提供融资,为建造分布式光伏电站的企业融资,体现了可持续金融和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累计向常州市国亚纺织品有限公司、江苏一号农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户发放“绿能融”贷款1242万元。三是提供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根据企业生产周期与货款回笼的实际情况,配套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一般2年、最长可到3年。四是创新表外融资模式。2014年以来,该行运用信贷资产证券化腾挪出近30亿元贷款规模用于支持制造业发展;用自有或理财资金对接非标准化融资产品,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逾10亿元资金。

五、构建减费让利机制。该行认真落实“降成本”要求,积极降低制造业融资成本,坚持不收取贷款企业利息以外的任何费用,持续下调实体企业贷款利率,2015年比2014年下调贷款利率0.2个百分点,减少制造业企业融资成本1.3亿元,2016年再下调贷款利率0.65个百分点,减少制造业企业融资成本4.4亿元,有效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成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