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政平委员提出,近年来,我市前瞻性布局氢能产业,精心打造常州“氢湾”,目前常州“氢湾”已有氢能产业链企业36家,涵盖“制储运用检”全链条。武进获评“江苏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氢能)”。但是我市氢能产业仍存在行业规模小、“绿氢”成本高、缺乏龙头企业等问题。
郑政平委员建议
一、扩大新能源产业优势,领跑氢能新赛道。以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降碳需求为引领,分类推进氢能产业科技创新,推动氢能产业从有到优、氢能产业链从弱到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纵深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
二、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带动产业提质降本。要深化应用拓展,加大氢能在城市运营、应急调峰、社区能源微网等领域的应用力度;积极探索在能源供应、工业应用、卫生健康等领域应用场景;大力推进加氢站等供氢保障网络建设,为氢能相关企业用氢需求及其他更多应用领域提供便利。
三、打造低成本绿氢保障,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充分支持现有平台建设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对接引进科研院所及重点平台,推动国家氢能装备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打造氢能高端装备检测认证中心,完善成果转化及示范应用平台,构建全链条氢能产业创新体系。
四、坚持外引内培,全链并进夯实发展新优势。要加大引进力度,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形成集群效应。动态更新产业政策,切实加强精准化支持。精心打造常州“氢湾”,与央企组建氢能专项基金,持续畅通金融“活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