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关于发布2025年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的通知》,钟楼区推荐报送《银龄友好南大街 智慧适老生态圈》案例,入选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常州市唯一。南大街街道地处全市中心城区,辖区内老年人口数量逐年提升。面对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多样化与传统养老服务覆盖广度不足、服务精度滞后等突出矛盾,街道办事处以建设“智慧适老生态圈”为着力点,依托“幸福管家”平台建立高龄独居老人风险评估体系与24小时智能监护体系,完善“中心+站点+机构+家庭”养老服务体系,织密老年人“15分钟生活服务网”,以科技赋能老年人生活,为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提供坚实屏障。这只是全区深入推进老龄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钟楼区老龄工作以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为突破口,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关爱载体创新、孝老敬老爱老社会氛围营造等方面开展探索实践,促进全区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建设长三角一流现代化城区贡献积极力量。
突出“固底板”,夯实老龄服务“根基”。
将老年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全区民生实事项目,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建成城乡标准化居家养老中心(站)113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7个,老年关爱载体更加健全。强化养老机构提质增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数占比达91.18%,位居全市前列。完善养老机构等级评定,获评省五级养老机构2家,居全市第一,幸福天年、玖玖江南等2家养老机构获评省高品质养老服务示范企业。
聚焦“锻长板”,搭好老龄服务“框架”。
推进特殊对象居家援助服务、80周岁以上老年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等,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理发、家政等多样化服务项目,年均服务老年人2万人左右。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供“一户一策”方案,累计完成改造3600多户,为老年人家居生活提供安全舒适环境。关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镇(街道)老年大学实现全覆盖,引入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等广泛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加强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专项培训,建成省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4个,让更多的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普法教育,引导村(社区)针对老年人群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诈骗宣传,提升老年人维权意识和防范能力,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立足“育新板”,提振老龄服务“势能”。
钟楼坚持民政、卫健、医保等部门联动,全力推进医养融合探索实践,全市唯一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建设单位,玖玖护理中心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建设单位,幸福阳光老年公寓获评“长三角旅居养老地”。将“高品质社区食堂建设”纳入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创新老年助餐服务模式,优化布局选址,拓展“助餐+养老”社群服务场景,建成“人人”社区食堂25家,用一碗热饭、一碟好菜,盛满烟火气与归属感。
从“养老”到“享老”不仅是老龄工作理念的转变,更是民生温度的彰显。下一步,全区老龄工作将更加契合老年人的生活、养老习惯,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智慧赋能与人文关怀双向发力,将更多的关爱服务送到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有效解决老年人的急难愁盼,以“银龄友好”幸福图景展示“幸福养老在钟楼”的生动画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