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见问题 >> 正文

那我市水产养殖业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发布日期:2022-02-06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第一方面是渔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体现在:1、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在稳定发展常规养殖品种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名特优水产品混、套养生态养殖技术,现已逐渐成为全市渔业发展的主流。特种水产品养殖以河蟹养殖为主,混套养青虾、鳜鱼、翘嘴红鲌等名优水产品养殖的“631”模式养殖面积达20余万亩,各地正在积极引进和开发胭脂鱼、泥鳅、黄鳝、乌龟、鳄鱼、斑鳜、细鳞斜额鲴等品种,不断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2、优势渔业产业群日趋明显。我市通过示范引导和结构调整,促进我市主导品种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产业带聚集。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河蟹、青虾为主的长荡湖渔业区;以团头鲂、银鲫为主的滆湖渔业经济区;以长吻鮠、河魨、鳜鱼为主的沿江渔业经济区和以鲢鱼、鳙鱼、草鱼等为主的天目湖渔业经济区等四大优势特色渔业区。3、渔业产业功能不断拓展。在注重稳定发展渔业第一产业的同时,突破二产,提升三产。据统计,我市现有淡水鱼加企业6家,年消耗鲜活水产品1500吨左右,产值5000万元;共有观赏鱼繁育基地3000亩,观赏鱼市场4家,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大型垂钓中心8个,年营业额8000万元以上;常州环球长青珠宝有限公司,它集珍珠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以加工珍珠系列饰品为主,产品绝大部分外销欧美市场。 
  第二方面是科技对渔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2008年以来,我市坚持走产学研之路,与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省淡水所、上海海洋大学、苏州大学等科教单位密切合作,进行品种更新、技术更新、知识更新,对渔农民进行技术培训,5年来累计举办培训班500余期,受训人员5万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5万余份。将“631”蟹池多品种生态养殖、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常规鱼80:20模式化生态养殖技术等10多项先进的科研成果及时推广运用到生产中去,逐步增加了渔业产业的科技贡献份额。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明显。 
  第三方面是市财政专项扶持科技示范基地。我市加大了各级各类渔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集中财力扶持建设2-3个示范基地,提高示范基地建设档次,加快科技转化质量与速度。目前,全市共建设各级各类渔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点100余个,面积5万余亩,涵盖了我市绝大部分养殖品种。这些示范区已成为渔民引品种、学技术、长见识的场所,在渔业增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第四方面是:渔业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进入21世纪以来,我市渔业处于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重要时期,各级渔业主管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制订养殖技术标准;编制水域养殖规划,组织实施了养殖证制度,至2008年,全市累计发放养殖证2336本,面积43.87万亩;结合换发新兽药经营许可证,从源头抓起,对鱼药经营单位和个人进行岗位培训,在出口加工企业、养殖场开展了质量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与检查监督工作,着力提高经营户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启动实施了渔业经济动态监测工作。凭借常州市渔业手机信息网发送各类涉淦信息8万条次,依靠病防网络,开展病害调查和测报工作,定期交流,进一步提高渔民生态防病、使用绿色鱼药的意识和规范管理的自觉性。 
  第五方面是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市凌家塘、滆湖、上黄等水产品批发市场通过迁扩建,功能更加完善,经纪人队伍不断扩大,交易量稳定上升,2007年,交易额达到9.13亿元,水产品市场在我市渔业产业化中的龙头地位已经确立;至2009年,常州市已有5家休闲渔业基地被列为“江苏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各种类型、规模不等、功能各异的行业或专业协会相继建立,发挥了外联市场内联生产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而使我市渔业产业组织化程度和经济运行质量逐年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