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重大项目中以国际创新村二期迎来首批入驻企业,标志着这一集科研、办公、生态于一体的国际化创新载体正式投入运营。
4月30日上午,首家入驻企业小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乔迁新居,这是一家依靠中以国际创新村一期成长起来的“标杆”。“从一期‘破茧’到二期‘展翅’,园区见证了我们每一步突围。这里不仅是办公场所,更是梦想加速器。”总经理徐晓辉介绍,公司办公空间从一期的300平方米扩展至二期的800平方米,扩大的不仅是场地,更是创新布局。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领先的航空器回收和无人机应急伞降设备供应商,其自主研发的智能伞降系统,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均居第一。创新还在继续,依托园区技术转化通道,小域智能相继研发了无人机水质探测器、超轻型机载喷火器等,广受市场好评。目前,公司正攻关2吨级整机伞架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安全装置,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
园区的产业生态持续释放“磁吸”效应,让创新村成为企业发展的首选之地。常州鑫祺御机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在考察多个园区后,最终落户创新村二期,“我们先后服务瑞声科技、西电集团等行业龙头。”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张瑶介绍,作为专注节能改造的企业,中以园聚集的新能源、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核心客户形成深度协同,为企业技术落地提供了精准的应用场景。
历经多年培育,中以常州创新园已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创新生态体系。数据显示,园区累计引进以色列独资及中以合作企业288家,促成科技合作项目60个,吸引70家以色列企业申报“共建计划”、其中20家成功落户。通过搭建国内首个驻以创新中心——以色列江苏创新中心、璞跃中国常州国际创新中心、长三角通用决策智能实验室等特色平台矩阵,形成多渠道全球创新对接网络。
“从‘初创苗圃’到‘创新雨林’,我们正完善‘引进-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创新村二期将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目前已储备42个优质项目。新建的4栋载体中,21号楼预租率达70%,配套共享实验室、路演中心等专业设施。同时构建“离岸-在岸”双向通道,为外资项目提供从孵化到产业化的全程支撑。
下一步,园区将紧扣武进区项目“双进”工作要求,聚焦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类脑智能等新赛道,通过政策升级、服务提效、环境优化等举措,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