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常州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第015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488/2025-00048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教办〔2025〕79号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生成日期:2025-05-16 公开日期:2025-05-16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常州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第015号
关于对常州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第015号的答复
常教办〔2025〕79号
吴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中小学学生“爱我家乡”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常州市教育局以培育青少年家国情怀为核心,联合多部门创新形式、整合资源,一体推进爱国、爱家乡融入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
  一、整合社会资源,厚植爱国情怀
  联合市委宣传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制作发布全省首份《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地图》,整合了全市6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含国家级3个、省级9个、市级56个),涵盖瞿秋白纪念馆、张太雷故居等红色资源,为青少年提供“按图索骥”的红色学习路线,并通过“常州发布”公众号等平台推广,实现教育资源数字化共享。依托教育地图,联合相关部门组织“百万青少年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学生实地参观红色场馆,通过沉浸式学习、主题研学等形式,将常州本土红色历史转化为生动教材,常态化开展爱国、爱家乡教育实践。
  二、结合主题活动,深化爱国情感
  结合常州解放纪念日和清明节、国庆节等节日,教育局联合宣传部门开展纪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纪念活动,开展英烈祭扫、红色故事宣讲、革命遗址参观等活动,使学生在深入了解地方历史中深化爱国、爱家乡的情感。邀请梳篦、乱针绣、留青竹刻等非遗传承人进校授课,展示传统技艺,学生们不仅亲眼目睹了精湛的工艺,还亲自参与制作,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可。
  三、融合课程教学,彰显家乡特色
  在教师培训过程中,鼓励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常州元素,引导学生品味家乡的风土人情与人文底蕴,理解常州在近现代工业浪潮中崛起的关键历程,勾勒出家乡清晰的发展脉络。鼓励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将家乡文化全方位融入教学。如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依托青果巷文化资源,进一步整合南大街、双桂坊等社区资源,开设文化特色课程,内容涉及传统艺术、常州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遗产、游学、手工制作、朗诵等各方面。此外,依托市档案馆开发的“传承、红色、爱乡”系列课程项目,打造了多种主题交叉并行的综合学习实践模式,为学生生动展现常州的历史变迁,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极大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四、聚合思政育人,丰富实践活动 
  市教育局牵头积极打造“江南燕·行走的思政课”品牌,以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对家乡的探索与体验中,取得显著成效。在常态化场馆参观学习方面,众多学校将参观博物馆、名人故居、科技馆等纳入教学计划,组织学生走进各类场馆,通过观赏珍贵文物,触摸家乡历史脉搏,体验常州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果,增强对家乡未来发展的信心。积极开发20余条研学路线,聚焦历史文化,带领学生走进淹城遗址、天宁寺、青果巷等历史文化遗迹,感受春秋古城风貌,领略佛教文化传承,探寻名人故居背后的故事,体会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聚焦科技创新,组织学生走进常州科教城、石墨烯科技馆、理想汽车、天合光能等企业,了解前沿科技成果,感受新兴产业魅力,见证家乡现代化发展成就,激发了对家乡的自豪感与建设家乡的使命感。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联合相关部门,通过进一步丰富校本课程、拓宽实践路径、整合线上资源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发展成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为常州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有担当、有情怀的优秀人才。
  1.深耕校本课程,厚植家乡情怀根基。鼓励各地各校立足本地本校实际,结合常州地域特色,挖掘本地丰富文化资源,精心打造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类、手工艺术类、生态环境类校本课程体系。鼓励学校采用项目式学习、实地考察探究等方式,组织学生走访常州老街巷、文化场馆,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民俗风情和传统技艺,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赋能多彩活动,激发家乡情感共鸣。策划并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全方位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进校园白名单许可范围内,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家乡传统艺术魅力。结合劳动教育月,开展“常州美食”制作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制作大麻糕、银丝面等家乡特色美食,品味家乡味道。结合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开展红色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讲述革命先辈事迹。
  3.拓展实践路径,构建共育数字平台。充分利用常州丰富的社会资源,加大“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建设力度。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教育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利用“常州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发布常州红色教育基地VR体验、常州历史文化纪录片、地方特色课程视频、专家讲座、常州杰出人物事迹等学习资料,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联合文明办制作发布“享去”小程序,推出300余个校外实践基地和20余条研学线路,推动 “爱我家乡”教育深入开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