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辖市区教育局(教育文体局、社会事业局),直属各单位及有关学校:
为防范遏制较大以上事故较大社会影响的事故发生,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根据省、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安全生产工作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紧急通知要求,现将我市教育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和防灾减灾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安全生产大检查与防灾减灾综合协调
各地各单位要牢固树立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切实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落实管理业务要管安全的责任、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隐患排查与整治相结合,坚持预案修订与应急演练相结合,坚持安全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坚持常规管理与集中整治行动相结合,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把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当作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加强与民政、国土、水利、地震、气象、交通、公安等部门沟通配合,形成学校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安全稳定工作合力,争取资金、物资、技术、装备等支持,最大限度减少一切灾害事故案件,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进一步做好灾害天气、事故苗头预警和超前防范工作
各级教育部门、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各类灾害天气、各类隐患对学校安全生产和安全稳定秩序带来的不利影响,密切关注汛期、高温、暴雨等灾情讯息,及时掌握灾情预测预报信息。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及时将预警信息发送到人、预警到人。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寄宿制学校值班工作,确保及时、准确上报和处置险情、灾情、事故和案件。
三、着力开展各类灾害风险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
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学校要在前期开展灾害风险、安全隐患排查的基础上,加强与国土、建设、气象、安全生产、环保等部门配合,针对暴雨、高温、滑坡、蹋陷等各种自然灾害,针对学校安全状况,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进一步组织开展灾害风险和事故隐患排查。重点加强对学校危旧房屋、围墙、楼宇、地下室、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区、教学楼、实验室、水塘、泳池、饮用水、燃气设备、消防设施、校车、电梯、建设工地、校园周边山体、水面等安全检查和巡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加强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及其他各项活动安全管理,做到不遗漏一个部位、不忽视一个设施设备、不放过一处隐患。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向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要制定整治方案,及时消除隐患,要转移安置受威胁人员,确保安全。新建、改扩建学校选址要灾害风险评估先行,避免学校建设在灾害风险区域。
四、全力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处置工作
各地各校要认真调研,排查安全风险和隐患并建立清单,加强安全和防灾减灾知识教育,要通过各种现代通讯方式,加强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向学生宣传普及预防灾害风险知识,提高自护自救意识意识和能力,提醒学生家长配合做好学生安全工作和保护好子女安全。
要科学研判各类灾害发展形势,深入排查、辨识、评估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和危险因素,修订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遇有灾害来临,学校可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和上学时间,必要时果断停课,并及时通知到学生和家长,加强对已经到校的学生保护,确保安全。要积极稳妥做好受伤师生救治、安置、复课、灾后重建等工作。
五、加大保障力度认真组织实施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部门职责和主体责任原则,负责本系统本单位安全生产大检查、开展防灾减灾各项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迅速行动,自查自纠自改。学校要根据安全风险和隐患清单,落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整改措施,及时向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综合督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校安全生产督查检查。要将安全生产大检查、防灾减灾与学校领导履行职责、学校绩效考核相结合,与综合督导相结合,加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加强风险防范。
各学校要按照附件1要求填写《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情况统计表》,上报所属教育主管部门。辖市区教育部门按附件2要求填写《各地各部门挂牌督办重大隐患问题和严重违法行为统计表》,上报市教育局。电子信箱:979881178@qq.com。
附件:
1.《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情况统计表》
2.《各地各部门挂牌督办重大隐患问题和严重违法行为统计表》
常州市教育局
2017年7月27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