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印发《常州市卫生健康2025年优化医疗服务十项举措》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760/2025-00041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医疗信息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卫办〔2025〕78号 发布机构:市卫健委
生成日期:2025-05-08 公开日期:2025-05-28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常州市卫生健康2025年优化医疗服务十项举措
关于印发《常州市卫生健康2025年优化医疗服务十项举措》的通知
常卫办〔2025〕78号

各辖市、区卫生健康局,常州经开区社会保障和卫生健康局,各有关医疗机构:

现将《常州市卫生健康2025年优化医疗服务十项举措》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5月8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常州市卫生健康2025年优化医疗服务十项举措

一、总体要求

根据《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国卫医政发﹝2023﹞11号)和《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常卫医政〔2023〕240号)等文件精神,为全面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解决群众就医过程中的难点、痛点问题,现围绕优化服务流程、提升诊疗效率、强化信息化支撑等维度,制定并实施以下十项优化医疗服务举措。

二、重点任务

1.敬老优先,就诊“零等待”。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开展80岁以上老人“零等待”服务。通过设置敬老专区、优化信息系统、开展陪诊服务等方式,在门诊(不含急诊)挂号、就诊、检查、缴费、取药等关键环节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优先服务,缩短就医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2.居家护理,服务“零距离”。全市统一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由专业护士上门为居民提供包括伤口护理、居家安宁疗护、产后康复等在内的37项护理服务,满足失能老年人、新生儿、孕产妇、术后康复患者等行动不便人群的居家护理需求,将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家庭。

3.号源下沉,就医“近一步”。三级医院专家号源按比例不低于30%提前2周优先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机构开放。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优先挂到三级医院专家号。由基层医疗机构指导市民完成挂号,精准对接上级科室,共同做好疾病的转诊、随访,护佑生命全周期。

4.云端存档,健康“随时查”。提供“一人一档一码”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居民可通过居民健康画像,直观查看自身健康状况和最应关注的风险点,并可与AI助手互动,获取个性化健康解读和建议。医生可以通过健康信息互联,全面了解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精准开展诊疗项目。

5.早孕关爱,孕育“全程护”。全面开展早孕关爱行动。全市开设早孕门诊26个,按照拟生育女性、早孕异常女性、拟人工流产女性,分人群做好针对性指导和服务,强化生育全程服务保障。符合医疗救助群体和备孕二孩及以上家庭,经医学诊断需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助孕的,新增免费胚胎冷冻服务。

6.日间手术,省时“更省心”。三级医院全面推行日间手术模式。针对乳腺纤维瘤、白内障等多种适宜病种,通过优化术前检查一站式评估、术后随访智能化管理等流程,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陪护负担与费用支出。7.体重管理,生活“轻盈化”。全市深入开展“体重管理年”行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开设体重管理服务门诊,12家基层医疗机构开设运动健康指导门诊,配备专业的运动评估和运动设备,通过营养科、内分泌科、运动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联合坐诊,为需要控制体重的市民量身定制个性化方案。

7.体重管理,生活“轻盈化”。全市深入开展“体重管理年”行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开设体重管理服务门诊,12家基层医疗机构开设运动健康指导门诊,配备专业的运动评估和运动设备,通过营养科、内分泌科、运动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联合坐诊,为需要控制体重的市民量身定制个性化方案。

8.签约升级,家医“优相伴”。丰富家庭医生签约内涵。组织5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纳入基层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签约居民提供体育运动指导。开展膳食营养培训120人,完成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600人,将中医保健、膳食、运动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非药物健康干预。

9.周末门诊,守护“不停歇”。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推行周末门诊。在周六、周日开放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及检查检验等配套服务,解决上班族、学生等群体“就诊难”问题,通过延长服务时间有效分流患者,提升就医便利。

10.无感预约,检查“少跑腿”。三级医院全面推行医技检查无感预约。患者根据医师开具的医嘱付费后,系统通过患者注册预留的手机号码,自动推送医技检查的时间、检查地点、检查注意事项等短信提醒,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三、保障措施

(一)优化统筹协调。各地、各单位要坚持上下协同和部门联动,推动优化医疗服务十项举措与单位重点工作有机衔接,实现服务提质与机制创新深度融合,促进建立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

(二)压实责任链条。各地、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部署,分管负责人要具体落实,业务部门要联动协作,建立定目标、分任务、控进度、严考核的闭环体系,确保每项任务落地见效。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各单位要通过各类媒体加强优化医疗服务十项举措的公益宣传,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典型带动示范作用,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