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常州市国资委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聚焦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重要要求,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优化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着力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常州深入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冲刺“GDP万亿之城”贡献了国资力量。
据财务快报统计,截至2023年年末,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4570.57亿元,同比增长4.62%;所有者权益1518.94亿元,同比增长5.16%;平均资产负债率66.77%,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61.4亿元,实现利润21.46亿元。
一、坚持服务发展,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聚力“532”发展战略。增强市属企业在城市建设、民生服务中的基础支撑功能,地铁5号线获批动工;高质量改建“红盒子”老图书馆、工人文化宫、儿童医院等重点民生项目,其中“红盒子”成为全省首家综合性当代艺术空间;优化科创服务,截至2023年12月末,龙城金谷共集聚各类投资机构1332家,认缴注册资本共计1274.9亿元。聚势“新能源之都”建设。成立新能源集团,加快城市新能源应用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步伐,打造光储充换一体化场站、零碳产业园区和综合能源管理场景。推动市属企业发起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投资母基金。聚合重组效能。组建物流产业集团,加快推进河海联运、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业务,常州东港吞吐量达到3.5万标箱。组建人才科创集团,加快落实人才强市战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发展。聚焦企业价值创造。组织开展对标一流价值创造行动,针对制造业、金融业、大数据、城市服务业等17个主业制定61项对标指标,推动企业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深化国企改革,持续厚植发展根基激发内生动力
发挥国企改革规划引领作用。总结评估全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举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题培训,拟定全市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公司治理。指导市属企业优化“三重一大”事项清单、议事规则,开展企业“三重一大”决策机制运行情况专项稽查,督促企业依法保障外部董事履职行权。培育国企改革创新尖兵。指导纺兴公司入围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投资集团、绿和环境和江环能源入围省国资委综合改革企业,雷宁电磁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调整优化绩效考核薪酬决定机制。修订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以及年度、任期考核细则,引导企业将高质量发展作为生产经营重中之重。推进国企产改纵深发展。联合市总工会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示范带动作用的实施意见》,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三、聚焦保值增值,持续加强国资监管提升监管效能
优化机制方式抓监管。提请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国有企业监管的若干意见》,健全“1+N”国资监管制度框架。出台《市属国有企业合规管理办法》,下发重点合规管理指南,组织开展合规建设三年行动,督促企业提升合规管理能力。建立市属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机制,按季监测分析企业主要财务指标,重点关注债务融资、生产经营、风险管控、重点工作进展等情况。加快推进国资在线监管系统2.0版开发,新上线11个业务模块,有效提升国资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强化源头管理抓监管。国资委通过政府采购公开选聘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审计机构,实行点题式专项审计、审计质量评估、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销号等制度,提升年度财务决算审计质效。实行特别监管类投资项目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由市政府分管秘书长召集相关部门对投资项目形成会商意见后,提交市政府决策。聚焦重点领域抓监管。组织开展固定资产出租、企业混改、国有产权流转、融资性贸易等四项专项稽查;综合运用风险提示、制度规范、窗口指导等监管手段,持续开展贸易业务风险清理排查整治;与市纪委联合开展清风护航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专项监督,通过固定资产出租的“小切口”整治资产处置“老问题”;将市委巡察发现和审计披露的77个问题整改纳入闭环管理,确保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坚持底线思维,持续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
守牢企业债务风险底线。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行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月报制度,强化预算约束刚性。实施企业季度融资利率动态管控,按季精准下达融资综合成本上限。帮助投资集团主体评级获评AAA级,另两家AA+企业主体评级提升工作有望突破。2023年市属企业新发生融资综合成本3.58%,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节约成本1.12亿元。继续强化“易融通”资金周转平台功能,组团供给、集中解决单体企业大额、临时性资金需求,将资金储备规模、时间压降到最低限度。守牢重大投资经营风险底线。修订对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督促企业规范投资行为。加强国有企业参股管理,关注参股企业基本信息、经营概况、投后管理等情况,督促企业解决参股不行权的问题。守牢安全稳定发展底线。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专项行动,出台安全生产专家库、外包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等制度,全面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五、加强党的领导,持续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始终把求真务实贯穿始终,分层分类、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开展线上线下理论学习30余场次,覆盖党员干部万余人次。精准施策、实实在在抓好调查研究、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委党委班子成员先后开展调研12次,发现6个问题,落实整改对策21条。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分层分类以专题培训、国资课堂、班组晨会、车间学堂、网络学习赛等形式,持续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网络。举办2023年全市国资系统首届职工运动会,全方位展示国资系统干部职工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坚定筑牢廉洁防线。开展“一把手带头讲规矩”廉政教育,通过“学规矩、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全面压实国有企业各层级主要负责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