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称: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提案第356号的答复 |
索 引 号:014109488/2025-00054 |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
文件编号:常教办〔2025〕86号 |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
生成日期:2025-05-19 |
公开日期:2025-05-21 |
废止日期:有效 |
内容概述:常州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提案第356号 |
|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提案第356号的答复 |
常教办〔2025〕86号 |
许春凤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立高中校与在常高校社会实践教育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常州在课程资源融合、实践基地建设、产教协同发展等方面已有显著探索。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形成覆盖高中与高校的全链条社会实践教育体系。通过“双高合作”、校企联动、数字化赋能等举措,逐步实现“以实践促成长,以协同育人才”的目标。
一、建立双高协作基础平台
成立由高中、高校共同参与的“双高合作联盟”,完善政策支持,推动常态化沟通。发布《资源共享指南》,明确高校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的预约使用流程。建立教师交流机制,每年选派20名高中教师到高校参加暑期研修,高校教师到高中举办4—6次科普讲座。优先在机器人、物联网等常州优势学科开展合作试点。
二、开发实用型衔接课程
共建三类特色课:高中教师主授“学术基础课”(如文献检索);高校教师开设“前沿体验课”(如新能源技术);校企合作开发“实践操作课”(如数控机床基础)。制作课程资源包,包含教学视频、案例库等,通过平台免费共享。将社会实践课程与学科知识相融合,设计主题研学项目,由高校教师与高中教师联合授课。
三、盘活现有基地资源
利用常州现有资源,打造“高中+高校+企业”联合实践平台。将在常高校实验室、实训中心等纳入高中生实践基地目录,制定周末/寒暑假开放计划。开发“实践资源一键通”小程序,实现场馆预约、安全告知、成果提交等功能。推行“企业开放日”标准化流程,组织学生每学期参加1次企业实地观摩,配套开发VR导览视频作为行前课。
四、创新实践成长档案
采用“基础学分+奖励学分”制度,学生完成40小时社会实践可获得基础学分,发表实践报告或获得竞赛奖项可追加奖励学分。建立可视化成长档案,重点记录学生在项目设计、问题解决等核心能力的表现。高校招生增设实践经历展示环节,学生可提交实践报告、作品等补充材料。开展“优秀实践案例”评选,给予获奖者相关优先资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