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市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429/2022-00175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本机关政策文件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政发〔2022〕76号 发布机构:常州市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2022-09-15 公开日期:2022-10-10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市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市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常政发〔2022〕76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常州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常州市人民政府
  2022年9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常州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年)
  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支撑创新发展,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依据《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和《江苏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决策部署,结合《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常州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总要求,以知识产权强市创建为引领,以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促进产业发展为根本,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与运用水平,加快完善“严大快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增强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持续优化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大幅提升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实现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为常州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优先。把握稳中求进、以质为先的总基调,完善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效益运用、高品质服务政策导向,以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知识产权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发展知识产权原生动力,实现政府职能与市场基础性作用的有效对接。
  坚持融合发展。坚持将知识产权发展与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对外开放、风险防控有机结合,强化知识产权政策与科技、产业政策相衔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推动创新成果产权化、知识产权商品化和产业化。
  坚持开放共赢。加强内外联动,深化对外合作交流,积极融入区域知识产权发展网络,构建知识产权区域协作、互惠共享的新发展格局,畅通知识产权供需桥梁,实现知识产权服务资源的集约利用。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6月,实现全市知识产权创造高质量、运用高效益、保护高力度、管理高效率、服务高水平,知识产权事业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更高、结构更优。培育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版权精品,知识产权创造量质位居全省前列。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8件,海外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380件,万企有效注册商标企业达1400家,马德里商标有效注册量435件,新增著作权登记量1万件,植物新品种授权量累计24件,在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八大标志性产业链形成一批高价值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运用市场更活、效益更高。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能力稳步提升。推进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知识产权许可转让贸易额明显增长,技术合同年度成交额280亿元,新增知识产权质押登记担保金额70亿元。地理标志产品年度销售额14亿元。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更强、环境更好。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严大快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机制。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省级“正版正货”示范街区6个,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结案率达92%,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80分以上。
  知识产权服务范围更广、能力更强。培育和引进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辐射作用,促进高端知识产权服务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服务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实施托管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全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总数340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年主营业务收入9亿元。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市知识产权专家库。培训知识产权管理和执法人员、企业知识产权高管、知识产权师等各类人员6000人次以上。
  四、重点任务
  (一)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铸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1. 着力培育高价值专利
  深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围绕我市确定的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碳复合材料等八大标志性产业链,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高质量专利布局,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标志性技术成果,实现相关产业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建立对获得国家或省立项并有资金支持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智能智造龙城实验室等创新主体的专利联络制度,搭建专利审查员进入市创新领军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桥梁,加强对在常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等的针对性督导服务,推动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信息资源、服务资源向重大创新载体和创新型企业汇聚,围绕创新研发活动开展针对性服务,推动重大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高价值专利。(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科技局、市人才办,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健全高价值专利培育机制。实施省、市级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建设计划,建立完善高价值专利培育的组织管理体系、深化相关技术竞争态势分析、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前瞻性专利布局、提升技术创新成果专利申请质量、加强高价值专利的转化运用、强化高价值专利的保护、发挥高价值专利培育的示范效应。加强海外专利布局,重点面向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和RCEP国家,引导企业利用PCT、巴黎公约、海牙协定等途径布局海外专利、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为我市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保障。(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2. 重点培育高知名度商标
  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持续推进一企一标、一社一标工程,提高市场主体特别是“十百千”创新型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注册商标拥有率。支持企业加大商标品牌策划和经营力度,通过自主创新、专利保护、质量管理、市场营销、文化建设等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商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开展市高知名度商标预警监测,发现商标风险,支持企业通过商标异议和争议方式获得驰名商标保护。(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开展商标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完善地理标志培育机制,将地理标志培育与乡村振兴行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相结合,健全农业商标品牌建设工作机制,推进形成农业特色知识产权小镇。深入挖掘地方独特资源,将地方特色农产品和人文工艺品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支持地理标志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行“公司+商标品牌(地理标志)+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发挥商标富农、品牌兴农作用,加强对农民、农村经济组织和涉农企业的商标法律宣传,引导注册并依法规范使用粮油及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形成一批全国、省、市名优农产品和“苏地优品”优质地理标志产品。(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农业农村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提升商标品牌国际影响力。引导出口企业围绕目标市场商标先行,通过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体系开展商标品牌海外布局。加大保护和宣传,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商标品牌。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区位优势、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等,扩大常州地理标志产品的海外影响力。引导鼓励有条件的优势企业打造全球知名品牌,收购海外知名品牌,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3. 大力培育精品版权
  加强版权产业载体建设。提升武进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视觉中国等版权企业核心竞争力,高水平推进常州创意产业园区、捷成华视网聚(常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国家级版权示范园区(基地)建设。鼓励骨干企业争创江苏省版权示范单位,发展以视听作品、软件、图片素材等核心版权作品产出为主的版权密集型产业,形成常州优势版权产业集聚区。(责任单位:市版权局,常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武进区人民政府)
  深化原创作品培育工程。积极扶持一批影响力大、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优秀产业园区、平台、项目、品牌,孵化、引进、落地重大动漫影视等新经济新业态项目,推动动漫原创知识产权的打造,支持动漫内容生产、衍生制作等项目。引导和鼓励创作人员和企业建立全球竞争意识,促进向海外输出优秀版权,提高版权作品国际影响力。加强著作权登记工作,选取重点企业、园区、学校、非遗传承人等,开展“零费用”作品登记宣传,包括免登记费、免手续费、免证书邮寄费等,扩大政策知晓率,提升著作权登记数量和质量。(责任单位:市版权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加强版权内容安全保障工程。推进江苏常州网络视听游戏产业园视频内容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通过与广科院等相关部门合作,为版权内容提供端到端的跨平台、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体系,实现版权内容在制作、传播、播放、销毁过程中的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视频生产、传输、发布全过程通查通识,推动建设成为国家统一的音视频版权内容安全保障体系平台。(责任单位:市版权局、天宁区人民政府)
  4. 支持培育其他高价值知识产权
  推进我市特色植物新品种培育计划。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政结合的特色种业创新体系,推进良种联合攻关,促进科企深度融合,打通上中下游创新链条,形成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创新模式,加快培育和推广高产稳产、绿色生态、优质专用、适宜全程机械化的新品种,推动我市种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落实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财税政策,在芯片设计、封装测试、材料装备等领域加强研发和创新平台建设,做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1. 织密知识产权保护网络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机制。实施好常州市《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落实知识产权案件公开审理、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等工作制度,完善知识产权诉讼保全、诉讼证据、技术事实查明等工作机制。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建立行政执法办案奖优惩劣机制。(责任单位: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知识产权局、市公安局、市版权局)
  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更好发挥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版权纠纷调解机构、律师调解工作站、行业协会商会的纠纷化解功能。推动法院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繁简分流及简易案件和纠纷快速处理,探索在法院立案前先行调解,有效节省诉讼资源和快速处理案件。落实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完善由公检法和人民调解、仲裁委员会等多机构参与的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一站式”综合平台。加强条线业务指导和协调,构建“市-区-园区-市场主体”知识产权链式交叉保护网。(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版权局、科教城管委会)
  引导各方力量参与社会共治。对全市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指导行业协会、商会牵头成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组织企业共同应对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鼓励支持保险机构推出知识产权侵权责任险、专利执行险、专利被侵权损失险等保险业务。完善侵权假冒举报奖励机制,激发社会公众参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志愿者队伍,组织参与知识产权保护活动。(责任单位:市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知识产权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版权局)
  2.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效能
  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实行“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分流审理,依法加强对惩罚性赔偿的合理适用,构建有利于案件及时有效解决的裁判机制。遏制滥用知识产权行为,严肃惩处通过恶意诉讼、虚假诉讼等打击竞争对手、排除和限制竞争、阻碍创新的行为。完善工作通报、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案件协调等协作机制,形成高效、专业、公正的知识产权综合办案体系,有效缩短案件办理周期。加大知识产权刑事犯罪案件侦破力度。(责任单位: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
  提升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效能。建立政府知识产权保护目标责任管理制度,明确行政保护职责分工和年度目标任务。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的新型监管机制,将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主体纳入重点监管。组织开展“剑网”“昆仑”等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对商贸企业聚集区、商业街区、专业市场等侵权假冒行为易发高发区域进行常态化整治和重点监管,依法打击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加强专利商标行政确权与侵权纠纷处理程序衔接,运用远程审理、巡回审理机制,推动侵权案件快速处理。依法处理商标恶意注册、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推进执法装备和手段现代化、智能化,实现“智慧监管”。(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版权局、市农业农村局)
  健全知识产权领域“两法衔接”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的衔接,建立信息共享、沟通便捷、查处及时的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协作机制。开展公安机关与执法机关行政、刑事案件协作。推广海关保护企业联系点制度,加强对重点企业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服务。(责任单位: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知识产权局、市公安局、常州海关)
  加强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执行力度。加强市知识产权局与常州中院、苏州中院的联动协调,推动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案件的执行。对情节严重的恶意侵权行为实施惩罚性赔偿,支持对合理开支进行单独计算,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成本。对于生产商、制造商等侵权源头领域的侵权行为,具有重复侵权、恶意侵权以及其他严重情节的,依法加大侵权赔偿力度。(责任单位:市中级人民法院、市知识产权局、市版权局)
  3. 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
  加强各地和园区知识产权保护、维权援助工作站建设,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加大维权指导力度,开展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和纠纷应对培训,指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风险预警防范。加强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维权,建立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设立海外维权援助资金,建立海外维权专家顾问队伍,指导企业开展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工作。引导域外参展商建立知识产权评价报告制度,深化商务部“应对贸易摩擦工作站”服务功能,推广服务模式。(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商务局、市司法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4. 推进知识产权诚信建设
  强化知识产权信用监管。推进知识产权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及时归集知识产权司法审判、行政裁决、行政处罚和抽查检查信息,按照失信等级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建立完善市场主体诚信档案“黑名单”制度。落实对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的有关规定,加大对知识产权失信行为的曝光和制裁力度。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规范专利、商标注册申请行为的规定,加强对商标抢注和恶意注册、非正常专利申请等行为的信用监管。全面落实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行政处罚公示等制度,有效提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执法社会满意度。(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深入开展“正版正货”承诺推进计划。支持商贸街区、行业协会、商会和企业积极创建省、市正版正货示范街区、示范行业和承诺企业,指导示范街区制定知识产权商品准入、索证、检查、纠纷调解、信用管理等制度,推动示范行业建立行业知识产权自律监管制度,规范商户经营活动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指导参与企业建立完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制度,落实正版正货承诺内容,不断强化提升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在商贸流通领域形成“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良好风尚。(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三)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水平,增强创新驱动效能
  1. 增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引导企业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和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全覆盖,实现将知识产权管理贯穿到产品市场调研、进货采购、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贸易和资本运营全过程,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开展企业内外部知识产权尽职调查和知识产权预警分析,将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和经营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实现创新水平、规模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全面提升,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加快高校知识产权运营转化。建设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完善专利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搭建高校院所知识产权管理平台,统筹知识产权管理和专利转化,提升高校院所专利商业价值,推进专利技术高效转化实施,创新专利转化运营机制,提升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运营能力。(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教育局)
  推进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聚焦先进碳材料、轨道交通装备等重点产业链,推动国家高新区、常州经开区等建设优势特色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围绕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发展需要,整合产业、资本、知识产权等资源,加工整理产业链专利信息,深度挖掘企业端技术需求,开展精准化专利供需匹配,推动相关专利技术在我市转化实施。依托视觉中国集团等重点版权企业,建设数字版权贸易(常州)基地,引进并发展高水平的图片、视频、音乐、字体等正版内容数字版权交易和数字版权保护平台。推动知识产权军民双向转化,探索知识产权民参军、军转民的有效路径,搭建军民融合发展桥梁。(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版权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高标准建设省专利转化重点城市。实施“专利引入赋能行动”,以产业园区为重点,根据企业创新发展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全国高校院所、国有企业创新资源,加快专利转化应用。支持国家专利技术(常州)展示交易中心(常州市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提高服务能力,为我市高校院所和企业提供高效精准服务。引进和建设知识产权评估机构,构建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网络,提升运营转化整体能力。(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2. 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效益
  促进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实现。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分级分类管理,综合运用许可、转让、专利联盟及交叉许可、合资合股及出资、质押融资、信托、证券化、诉讼等各种手段,促进企业专利产品的生产制造、市场占领,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产出。支持企业、高校院所争获国家、省、市专利奖。(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推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面向产业集群的集合授信新模式。推进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混合质押,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取得突破,引导知识产权评估、交易、代理、法律等服务机构进入金融服务市场,为企业创业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公司上市等提供全周期服务。加快非遗知识产权运营,推动金坛刻纸、乱针绣、留青竹刻、梳篦、蒋唐马灯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打造以知识产权运营为核心的文化景区、特色小镇和传统村落,培育新的文化生态和产业链,提升文化体验,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文旅产品。加强对版权成果衍生开发和转化的宣传和引导,做好版权服务工作,推动版权作品走入市场交易环节。(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版权局、市金融监管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3.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开展知识产权强链护航行动。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开展产业专利导航,分析区域产业发展定位、发展趋势、竞争格局,以及企业技术创新方向和经营策略,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知识产权信息与产业运行决策深度融合、知识产权布局与产业布局高度匹配,提升强链补链的科学性。引导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专利导航,在企业研发项目中,加强与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合作,通过专利信息分析利用,为技术路线选择、专利布局和经营策略提供参考,提高企业研发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围绕重大项目投资、引进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做好知识产权评议工作,掌握项目和人才的知识产权背景状况及产业、技术发展态势,规避可能的知识产权风险。(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促进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施科技创新重点工程,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开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加强知识产权政策引导和服务支撑。支持重点产业专利申请进入优先审查、快速审查通道。加强专利导航与产业规划、财政支持、招商引智、项目投资、科技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工作的有效衔接,促进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推动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促进“链主企业+骨干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之间创新协作和知识产权共享,强化产业链专利布局和运用,通过重点专利收储、交叉许可等模式,构建和运营一批在国内外相关行业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专利池。推动专利与标准的结合,形成一批标准必要专利,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推动联盟内高校院所、国有企业创新专利转化模式,降低中小企业获取专利技术的资金门槛和技术风险。(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版权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四)健全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提升知识产权实力
  1. 完善知识产权政策制度
  贯彻《常州市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落实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要求。完善知识产权信用制度建设。探索加强对商业秘密、保密商务信息的有效保护。制定市级新一轮知识产权扶持政策,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激励政策,建立以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加强对知识产权全链条的保护。(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2. 推进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提档升级
  围绕我市“一核两区多园”区域创新格局,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和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示范工作,高水平推动辖市区、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全覆盖。支持试点示范园区和区域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增强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提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促进园区和区域创新发展。统筹城乡知识产权融合发展,推进知识产权服务向乡村延伸,打通乡村知识产权管理“最后一公里”。(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工程。依托省级以上高新区和经开区,建设省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园区。健全知识产权机制体制,构建大保护格局。实施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工程、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工程、知识产权运营提升工程,深化知识产权评议制度,助力产业健康发展。实施知识产权强企计划,强化知识产权源头保护、优化知识产权政策、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综合管理能力、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载体建设,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围绕中以常州创新园产业发展、技术转移、科技交流等建设任务,以“争当中国以色列创新合作领航者”为目标,紧贴中以合作项目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加快推进中以两国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与交流。扎实推进武进国家高新区与常州科教城融合发展,深化园区与科教城6所高校的产学研用合作,强化高校高价值专利在园区运营转化,实现知识产权成果就近就地转移转化。(责任单位:武进区人民政府,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科教城管委会)
  3. 加强知识产权合作交流
  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国际合作。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与欧美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国家知识产权机构加强交流,在知识产权信息、法律服务等方面建立务实合作机制。(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
  融入长三角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实现知识产权信息互联互通、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共享,开展侵权鉴定、证据转移、联合办案等执法协作,完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协同推进机制。(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科技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推进国际知识产权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围绕中以常州创新园、中德创新园等国际合作平台,构建贯通国际研发孵化、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等功能的创新生态系统,探索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有机结合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园区发展方式转变,打造本地自主创新活跃、知识产权产出能力强、品牌企业聚集、名牌产品汇聚、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优良的产业园区。(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科教城管委会、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五)打造知识产权服务优势,夯实创新发展基础
  1. 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常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服务的全国标杆,为企业知识产权快速授权、快速确权、维权援助、预警导航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加强常州商标受理窗口建设,不断提高窗口业务办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稳步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一窗通办”,依托常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常州商标受理窗口,建设常州市商标品牌指导站,优化企业商标管理体系,赋能区域品牌经济发展。建设省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常州分平台,为创新主体和服务机构提供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数据的整合服务,实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与行业、产业信息互联互通。推动成立常州市知识产权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科教城管委会,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加强知识产权服务资源整合利用。引导高校知识产权信息中心、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等社会服务机构参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支持在常高校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常州大学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力争建成国家级信息服务中心。支持佰腾科技建设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华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帮助我市企业提升技术信息检索能力,更快掌握行业动态和新技术信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常州国家高新区通过国家专利局和审协江苏中心专利审查员实践基地,为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与专利审查员对接交流的平台。(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教育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2. 优化知识产权市场服务
  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常州科教城高标准建设省级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发展区,常州经开区建设面向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的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加强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培育和引进,打造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发挥本土服务机构与创新主体沟通便捷优势,促进本土中小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发展。(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科教城管委会,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推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管理规范化试点,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促进专利代理、商标代理、版权服务等机构提升专业能力,打造若干全国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指导我市优质机构规模化发展,鼓励机构到长三角其他省、市设置分支机构,有条件的在境外设置办事机构。推动知识产权托管服务,鼓励服务能力强、社会信誉度高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知识产权托管服务。(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司法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严厉打击无资质专利代理、恶意商标代理、以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信用评价机制,强化服务机构信用意识和责任意识,落实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制度和严重失信主体联合惩戒机制。发挥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职能,推动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推广行业标准,组织开展服务质量承诺和评估工作,将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有机结合,形成相互协调、运转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营造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市场环境。(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司法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3. 构筑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高地
  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加强常州大学知识产权学科专业建设,完善现有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知识产权智库建设,集聚一批高水平知识产权专家。依托在常高校、园区和公益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一批市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创新知识产权人才培育模式。(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
  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面向政府及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及高级管理人员、企业知识产权专员、研发骨干及技术人员等不同群体,开展分层次针对性培训。组织知识产权议事协调机构成员单位知识产权培训,提升知识产权议事协调机构协同效率。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人才能力提升培训,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人才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合作,举办“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培训研修班。(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优化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人才激励政策,将知识产权高端人才纳入常州“龙城英才”计划和各类人才工程。建立知识产权人才信息库,发布人才供需信息,引导知识产权人才合理配置。引导科技型企业普遍设立知识产权总监、专利工程师等岗位。鼓励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积极获取专利代理师、知识产权中高级职称等资格,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培养一批知识产权骨干人才和领军人才,服务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人才办,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五、时序进度
  (一)动员启动阶段(2022年7月—2022年9月)。完善建设工作方案,动员各级各部门抓好抓实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分解、部署工作任务和目标。加强重点工作调研,制定专项推进计划。
  (二)推进实施阶段(2022年10月—2023年12月)。建立责任清单,确定责任主体和工作进度,全面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着力抓好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体系、专利导航城市与产业创新发展工作体系、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提升体系、知识产权运营生态体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知识产权人才梯队建设等重点工作。
  (三)督查评估阶段(2024年1月—2024年6月)。组织对工作指标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科学的中期评估分析,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形成评估分析报告,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案。
  (四)全面完成阶段(2024年7月—2025年6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指标、任务,强化贯彻落实,加快推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实现预定目标。全市各级各部门全面取消对专利申请和授权的财政性资助。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组织、统筹、协调全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完善部门沟通协调和工作联动机制。建立例会制度,落实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各项工作,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年专题研究协调重大事项。各辖市(区)负责本地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的推进工作,全市上下形成合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力度
  市及各辖市(区)、省级以上高新区和经开区财政设立知识产权专项经费,强化各级财政对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保障作用。统筹协调知识产权扶持政策、创新发展政策、产业发展政策,优化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程序,逐步减少对专利申请和授权的各类财政性资助,每年至少减少25个百分点,坚决杜绝重复资助、超额资助、清零奖励、变相资助、大户奖励等情况,直至在2025年以前全部取消。加大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专利导航、知识产权价值提升、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和产业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优化等重点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绩效管理,科学编制年度知识产权专项资金预算,严格资金使用绩效评价。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增加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投入,逐步形成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三)强化监督考核
  建立工作责任制,把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全市相应考核评价体系,做好年度工作任务分解,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加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建立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不得直接将专利申请、授权数量作为享受奖励或资格资质评定政策的主要条件,完善关键指标监测机制、评估体系和考核制度,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优化高质量发展考核和营商环境评价中知识产权相关指标及测算方式,发挥好考核评价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导向作用。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及时发现短板和弱项,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推进方案和措施。
  (四)营造文化氛围
  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开展知识产权进社区、进园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认知度。扩大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中国品牌日、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等主题宣传活动的影响力,加大对重大知识产权成果、典型知识产权案例、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优秀发明人等的宣传。开展常州市专利奖、龙城创新奖评选活动,鼓励和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借助“相聚龙城·创新高峰论坛”,举办知识产权分论坛,研讨知识产权发展形势,凝聚知识产权战略共识。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手机客户端等各类媒体广泛传播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