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发东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健全全民急救体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
目前,全市共有急救站点42个,其中常武地区27个,溧阳市10个,金坛区5个,平均服务半径明显缩短。截至2024年,全市已完成改造71辆5G智能救护车的改造,实现了“上车即入院”的信息化。依托市七院、市二院阳湖院区、市妇幼保健院和市肿瘤医院4家三级医院在城市东、南、西、北建立4个生命支持中心。与市医疗急救中心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打开了危急重症救治的绿色通道,基本形成“城区14分钟、农村16分钟”的快速急救圈。开展医疗急救体系公共安全能力建设提升行动,通过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急救技能的“强化工程”,重点行业重点人群急救水平的“提升工程 ”,广大人民群众急救知识的“普及工程”,夯实全市各大医疗机构的临床救治水平,提升重点人群的急救能力,普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急救知识。今年以来,重点对全市公安、民警、辅警集中开展急救培训,以提高公安民辅警在日常出警、处突中医疗急救能力,已培训5230人次,持证4762人次。专项行动实施以来累计培训8万余人次,其中2.2万人获急救资质认证,通过急救关口前移实现全民应急救护能力显著提升。
二、下一步工作
急救网络布局优化方面,以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及中医医院构成的三大医疗急救基地,市域的东西南北四个急救支撑基地为支撑,进一步统筹整合各级各类医院急诊科,构建立体化服务网络。推进急救体系向乡村延伸,逐步增加急救站点,今年拟在洛阳卫生院新增1个急救站点,逐步实现乡镇急救站全覆盖,缩小城乡差距和急救服务半径。
智慧急救平台建设方面,目前已建立智慧急救一体化平台,全市12家三级医院已全部接入,实现院前院内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救护车上针对危急重症可启动远程会诊系统,实现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在“我的常州”上线“易呼救”APP,增加文字录入“一键呼救”120的模式。进一步加强警医联动,通过建立微信群等联通方式,畅通救护车送医的绿色通道,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治效率。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常州市院前急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制定《院前急救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手册》(第二版),统一了培训内容及考核方案,依托常州市急救技能培训中心定期开展针对急救医师、护士、调度员及急救辅助人员的规范化培训。下一步计划引入信息化培训考核系统,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平台。依托医联体等形式,组织三甲医院急诊科骨干对基层医疗机构实行结对帮扶,通过开展联合查房、病例讨论,线上会诊等方式,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急救能力。
全民科普培训方面,联合市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通过融媒体宣传、送医下乡、微课堂等多种形式对社区一般人群进行急救知识的科普推广,扎实推进应急救护培训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等“十进”活动,宣讲急救知识,演练急救操作,切实全面提高市民急救知识普及率,提升急救技能。计划到2025年末实现取得“基本急救技能合格证书”3万人以上,培训急救知识达10万人以上。
签发人:程逸文
经办人:刘华联
联系电话:85682566
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6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