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称: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提案第252号的答复 |
索 引 号:014109488/2025-00044 |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
文件编号:常教办〔2025〕69号 |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
生成日期:2025-04-28 |
公开日期:2025-04-28 |
废止日期:有效 |
内容概述:常州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提案第252号 |
|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提案第252号的答复 |
常教办〔2025〕69号 |
胡静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市教育局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青少年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任务。具体举措如下:
强化实施科学教育。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协同育人,支持学校聚焦思维发展、科学探究、科技人文等主题,形成跨学科学习项目,激发青少年创新探究兴趣。如常州外国语学校引入无人机课程,常州市解放路小学把科学教育的课堂搬进红梅公园,以科学教育助力“双减”落实。天宁区、3所学校分别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目前,全市有省十佳科技创新学校10所,省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30所,省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室81个。
大力夯实保障基础。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每年组织市、区、校三级课程理论学习活动,提升科学教师教学水平。每年开展市级科学多课型课堂教学研究、示范活动十余次,呈现覆盖各年级、各类课型的二十余节课堂教学现场以及跟进式的学校科学教育特色主题宣讲十余次。目前全市31%的小学科学专职教师获市、区级五级梯队荣誉。注重重点项目引领。围绕“科技创新发明活动体系”“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卓越文科人才培养”等方面,遴选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重点项目13个,列入年度预算,予以专项经费支持。
焕新赋能青活中心。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立足环境育人,打造硬件建设与教室设计一体化的专业实践场域,构建“项目课程群+智创融合课程”的“20+”组合课程体系,开发“职业教育启蒙”“艺术影视”“人工智能+”等多维课程,集约实施劳动、通用技术教育。通过“做中学”,大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近五年来惠及15万余人。
积极统筹社会资源。打造“公益+市场”课后服务供给体系,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目前全市106所中小学引入21家第三方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近120门科技类课程参与课后服务,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发展兴趣特长需要。严格按照省市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要求,联合市科协组织各类青少年科技活动。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继续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持续培养青少年创新人才,为城市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