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国荣等11位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立常州市地产绿色食品公共产销服务平台的建议》,已收悉。
首先,对您及10位附议委员高度关注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并提出具有前瞻性与实操性的建议表示衷心感谢。该提案紧扣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核心问题,对完善我市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升绿色食品竞争力意义重大,现结合部门职能与工作实际,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案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一)市场需求与认知不足
当前,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存在认知欠缺、需求不稳定的状况。对此,我局计划联合市场监管局、商务局,认真制定相关宣导计划。通过线上线下多元宣传渠道,开展“绿色食品进社区”等科普活动,全方位提升公众认知。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构建消费者互动模块,消费者扫码即可溯源,查看产品全流程信息,以此增强消费信任。
(二)产品供应与质量监管难题
我市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呈现规模小、分布散、质量参差不齐的特点,加大了监管难度。我局将依托区块链技术,建立“生产-检测-流通”全链条数据存证系统,实时上传农残检测报告、物流温控记录等关键环节数据,并推动与市场监管局的数据共享,形成联动监管机制。
(三)平台建设与运营的高要求
平台建设需平衡技术投入与运营管理。我局将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第三方运营”模式,引入成熟技术服务商降低开发成本。
(四)物流成本与配送效率问题
针对物流成本高、网络不完善的问题,我局将联合商务局、交通局等职能部门,整合冷链物流资源,打造“区域共享仓储中心”,引入智能配送算法优化路径规划,切实降低物流成本。
(五)品牌建设与推广挑战
相较农产品品牌建设先进区域,常州绿色食品品牌知名度较低。建议以“天目湖白茶”“阳湖水蜜桃”等地理标志产品为重点,利用区块链技术生成“数字品牌证书”,实现品牌防伪与溯源一体化,并联合电商平台开展“常州绿色食品专区”营销活动。
二、对提案建议的具体落实措施
(一)落实绿色优质农产品奖补政策
2025年落实绿色优质农产品奖补资金,奖补2023年11月至2024年9月份前获证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种植业按照每张证书2万元,每个企业不超5万元的标准;养殖业按照每张证书4.5万元,每个企业不超10万元的标准;精深加工每张证书2.5万元,每个企业不超5万元的标准。
(二)质量监管与品牌提升
1.检测认证强化:提升市级绿色食品检测中心能力,对平台产品开展“双随机”抽检,检测结果实时上链公示,确保产品质量。
2.品牌培育计划:将获证的绿色优质补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需进一步探讨的难点
(一)技术应用与中小企业适配性问题
区块链技术存在技术门槛与成本压力,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适配,需探索降低技术应用门槛、减轻企业成本负担的有效途径。
(二)数据隐私与安全风险问题
全链条数据上链可能导致企业敏感信息泄露,需建立健全数据隐私保护与安全防护机制。
(三)利益协调与可持续运营
多方参与平台建设与运营易产生利益分配矛盾,需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保障平台可持续运营。
下一步,我局将以平台建设为核心,深化区块链技术与农业融合,全力破解产销难题,打造“常州绿品”城市品牌。期待与各位委员保持密切沟通,共同推动建议落地实施!
签 发 人:冯旭江
经 办 人:闵小艺
联系电话:81667938
常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