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100号建议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840/2023-00111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生态环境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环复〔2023〕38号 发布机构:市生态环境局
生成日期:2023-08-23 公开日期:2023-08-2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100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100号建议的答复

贵委提出的《关于以“无废城市”建设促进常州城市绿色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局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认真研究后,答复意见如下: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常州以“无废城市”试点为契机,以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五大类固体废物为重点,按照“一调、两控、三转”的建设路径,因地制宜、统筹布局,构建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加快打造循环型城市,全市“无废城市”建设走向纵深。截至目前,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95%,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建成区为100%,建筑垃圾规模化处理能力达265万吨/年,全市废旧农膜回收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稳定在90%、95%和98%以上。

一、已开展工作

(一)系统组织,狠抓“无废城市”建设推进

2023年是常州“无废城市”建设的开局之年。常州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将“无废城市”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大行动。强化组织领导。全市层面成立“无废城市”建设专项行动工作组,“无废城市”建设实行“1(即1个工作专班)+23(即23个市级部门)+7(即7个板块)”的作战体系,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共商共建、密切协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强化考核激励。制定《常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评价考核办法》,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纳入辖市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明确相关部门和各辖市区年度重点任务责任清单。建立“无废城市”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共设置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63个三级指标。在全省率先制定“无废机关、无废商场、无废饭店、无废景区、无废社区”等10类“无废细胞”创建标准规范。

(二)科学规划,补齐五大类固废“收储运处”短板

一是提高工业固废利用能力。一般工业固废利用处置能力达到1631万吨/年,总体满足我市需求。开展新北区化工园区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试点,强化源头治理,做好关闭退出企业“两断三清”,落实各类废料、废物的规范化处理处置,有效管控风险。推动滨江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开展“无废园区”建设,编制“无废园区”建设方案,探索化工园区减废降碳路径。

二是深化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动“无废城市”建设与农业循环化改造协同,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推广专用配方肥、缓控释肥、水溶性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全市主要农作物化肥施用量较2020年下降1.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通过全面推广“1+X”秸秆利用模式,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探索形成秸秆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等多种形式利用。大力推进秸秆利用市场主体培育和利用技术与模式推广,推进新北维尔利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武进天绿有机肥项目建设,共建成秸秆离田利用主体15个,2022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量达50余万吨,综合利用率连续3年稳定在96%以上。建立健全由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和县(区)级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贮存点构成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贮存体系,共设置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532个,涉农乡镇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实现全覆盖,2022年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333吨,无害化处置率达100%。整合省、市、区、镇各级财政资金共计452.5万用于废旧农膜回收专项工作,全市2022年度产生废旧农膜2891.75吨,回收2719.27吨,回收率达94.04%。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巩固提升行动,巩固提升57家,1家关停,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认定率100%,全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预计将稳定在98%左右。

三是提升生活源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全覆盖,构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建成区新增425个“四分类”达标小区,覆盖率达75%,新增39个垃圾分类示范村。完善餐厨垃圾集中收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体系,目前餐厨垃圾处理总能力达到540吨/日(食物残余500吨/日、废弃动植物油脂40吨/日),2022年实际处理餐厨废弃物16.24万吨,累计签约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6407家,签约收集率达100%。建立农贸市场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施36座,合计规模56.3吨/日;农村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施100座,合计规模86.1吨/日。满足目前一般厨余垃圾处置的需要。提高生活垃圾处置利用能力,开工建设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续建四期工程,加快推进武进区生活垃圾应急(飞灰填埋场)选址工作、夹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市环太湖流域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完成武进区绿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先行示范区建设并运营。

四是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建筑垃圾治理探索创新,先后建成5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年处理能力达到295万吨,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的处置体系,基本满足我市建筑垃圾治理需求。全面推行绿色建筑,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343.79万平方米,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100%;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超350万平方米,占同期新开工项目建筑面积比为33%。

五是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持续提升危废处置能力,已形成“资源化”利用优先,“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置托底的格局。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危废经营单位85家,处置能力超230万吨/年,处理范围包括《国家危险废物名录》46类中的39类,基本涵盖我市主要危废产生类别。其中焚烧能力为19.099万吨,填埋能力为1.64万吨,综合利用能力为165.5万吨。同时,积极探索危险废物集中收集管理模式。建成9个集中收集点,基本实现收集类别和范围两个全覆盖,累计服务企事业单位4000余家,收集各类危废5000余吨,初步解决小量危废处置难、处置成本高等问题。

(三)未雨绸缪,积极探索新兴固废利用模式

我市正大力建设新能源之都,形成了以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鲜明的产业名片。随着新能源汽车、光伏和风力发电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废弃光伏组件和风机叶片退役潮也在逐步逼近,回收利用千亿级市场逐渐启动。我市发挥产业优势,积极引导相关产业发展。

一是新能源电池生态链已经初显雏形。金坛蜂巢能源公司成立“常青藤再生资源(上饶)有限公司”,溧阳时代公司依托集团内湖南邦普公司实现了电池废物自我消化,亦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生动范本;溧阳杰成新能源公司1万吨电池梯次利用项目、金坛蜂巢能源公司30MWh废旧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项目及新北厚德公司“MMHC储能与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研发线”(利用退役动力电池2000套及年产MMHC储能站261.805吨、梯次利用电池包610.877吨),有效推动了过程梯次利用。溧阳杰成新能源公司5万吨电池拆解及材料修复项目、厚德再生公司“退役动力电池智能拆解技术研发线”,进一步落实了新能源电池末端循环利用。此外,溧阳塔塔、金坛金为和江环公司自动灌装生产线有效解决了锂电池生产企业废液处理问题,引领NMP再生行业的发展。

二是光伏组件与风机叶片利用实现前瞻性探索。2022年,我市光伏产业实现产值1065亿元,同比增长29.2%,光伏组件产量达到26.07GW,产能达到41.3GW,产量接近全国的十分之一。随着光伏行业的迅猛发展及即将到来的光伏“报废潮”,我市积极研究探索能耗低、污染小、经济可行的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技术。其中,瑞赛环保同步开展物理法、热解法、化学法的技术装备开发与迭代,与常州大学合作申报的年处置2000吨退役光伏组件的高压射流研磨法拆解示范线成功入选常州市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项目。玻璃纤维风机叶片资源化利用成为3D打印建筑材料的技术已经正式立项,并正在与国家能源集团、大唐环境集团洽谈技术合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无废城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百姓期盼,还有很多短板弱项。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以“源头产生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无害处置最优化”为目标,突出项目化清单化推动,以方案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市区统筹,一体推进,全面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一是推动产业绿色升级。锚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主攻方向,聚焦新能源之都,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设备等回收与梯次利用体系。聚焦典型行业,加大清洁循环技术改造力度,将“危污乱散低”整治与打造“无废行业”试点示范相协同。年内推动完成印染企业兼并重组或提升改造30家,实施铸造企业综合整治提升150家,推动涂料企业转型整治33家,实施电镀行业整治提升13家。聚焦多废高废的钢铁、水泥、热电等传统行业,持续推进玻璃钢、地板、汽摩配、刀具等传统优势产业绿色转型,实施“一镇一品”综合整治,推进苏南模式现代化。前黄镇重点打造“无废玻璃钢”试点示范,孟河镇重点打造“无废汽摩配”试点示范,西夏墅街道重点打造“无废刀工具”试点示范,郑陆镇重点打造“无废干燥设备制造”试点示范,邹区镇重点打造“无废灯具”试点示范,横林镇重点打造“无废地板”试点示范。

二是提升固体废物利用示范效应。探索静脉产业园建设,打通固废安全处置、资源化利用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固废产业新生态。聚焦指标体系,加快补齐短板。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有序推进垃圾分类督导员配置,强化垃圾分类长效管理考评,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加快金坛焚烧二期(500吨/日)和夹山焚烧期项目( 1500吨/日)项目的实施和推进。积极开展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调研工作,确定工艺路线,落实实施主体。抓紧实施厨余垃圾终端处理项目,主要是新北区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共两期,总规模600吨/日),落地新北光大,总投资约9000多万元,先建设一期项目,规模300吨/日,2024年建成。完善管理制度,修订《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目录》《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设置标准》,出台《常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同时积极推动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开展园区固体废物综合整治。

三是打造常州无废特色品牌。聚焦新能源,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储、送、用、回”融合发展,培育“新能源无废产业链”,打造“一区一特色”。溧阳市、金坛区重点布局动力电池“无废产业链”;钟楼区、常州经开区重点布局新型电力装备“无废产业链”;武进区、新北区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无废产业链”。因地制宜推进建设厨余垃圾、秸秆、蓝藻等有机废弃物收集转运和利用处置体系,打造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处置常州样板。在武进区“9+1”重点工程基础上,积极开展省达标小区创建工作、全域市场化街道工作、农村垃圾分类示范点创建工作、公共机构可回收物专项收运体系建设工作,并配套形成系列保障措施,进一步确保“一年试点、三年成型、五年成熟”目标全面实现。充分发挥水泥窑固废“终结者”终端处置优势,协同多种固废,实现效益最大化与固废无害化处置双赢。溧阳市和金坛区结合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污泥制砖、铸造砂再生利用产能优势,鼓励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固废水泥窑协同处置。全面推进无废园区、无废工厂、无废酒店、等“无废细胞”建设,计划年底前创建“无废细胞”70个以上。打造“无废细胞”精品路线,绘制调研地图,切实做到“无废细胞”可观、可学、可感,以一个个“无废细胞”“无废单元”支撑起整个“无废社会”。


常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3年8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