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我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积极适应服务业市场的新变化、新特点,不断创新服务业态,优化服务产品结构,拓展新兴消费领域,挖掘消费潜力,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推动我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倡导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利用多种途径,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培育诚信、和谐的消费文化。加快调整消费结构,在注重日常生活消费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生活品质、提升人文素质的消费,促进传统消费向发展型、健康型消费转变。引导服务业企业主动适应消费市场形势变化,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和多元化消费需求,深入挖掘服务消费增长潜力,推出差别化、特色化的服务产品,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的需要。(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商务局、旅游局)
二、大力发展餐饮消费。一是加快培育餐饮品牌。充分利用常州浓厚的餐饮文化,把培育打造常州特色餐饮品牌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打响常州“美食之都”品牌。组织开展常州菜评选活动,做精做特常州菜,提升常州菜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大做强常州餐饮企业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常州餐饮的对外吸引力。二是大力发展特色餐饮街区。按照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特色餐饮街区发展规划,提升双桂坊美食街、武进古方路、长荡湖水街、天目湖周边等特色餐饮街区的档次,打造特色鲜明、管理一流、环境优美的美食街区。三是加快发展大众化餐饮。鼓励星级酒店转变经营策略,巩固提升集团消费、中高端消费,积极发展特色化、大众化消费。鼓励品牌餐饮企业进入社区,发展营养、卫生、美味、经济的中式快餐和风味小吃。(责任部门:市商务局、规划局、旅游局、工商局)
三、着力促进旅游休闲消费。一是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促进旅游景区经营由门票经济型向产业经济型转变,扩大购物、餐饮和娱乐等二次消费的比重。加快开发适合假日旅游市场特点的旅游产品,大力开发自驾游、自助游产品,积极发展节庆旅游、休闲旅游、健康旅游、老年旅游等特色产品。二是大力拓展旅游市场。按照“主攻上海,巩固江浙,延伸鲁皖,兼顾中远”的市场战略,以举办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为契机,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促销,积极吸引外地游客来常旅游。加快形成景区、酒店、旅行社以及其他要素企业联动促销机制,努力促进我市旅游由“一日游”向“多日游”转变。三是提升和丰富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办好常州乡村旅游节、天目湖茶叶节等一批特色乡村旅游节庆,推出乡村四季旅游精品线路,拉动城乡消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打造“运河常州”、“龙城老街”等文化休闲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商贸旅游,推进南大街商业街区、通江中路国际商业街区、新天地不夜城等城市综合体与旅游的结合,引导建设一批旅游综合体。(责任部门:市旅游局、建设局、农委、商务局、文广新局、规划局)
四、努力扩大文化体育消费。一是大力发展文化消费。根据我市城市特色、资源优势,优先发展文化娱乐、文化创意等产业,促进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拉长动漫产业链,积极开发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健康益智的文化产品。组织常州大剧院、亚细亚影视城等剧场开展惠民演出,增强群众文化消费意识,以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促进文化娱乐消费。创作编排一批地方特色浓郁、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拓展文化消费市场。二是大力发展体育消费。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办赛、市场运作的路子,精心打造羽毛球、跳水等城市品牌赛事,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有利于提高城市影响力的国内外体育大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在市级公共体育健身场馆实施“健身一卡通”,为市民健身活动提供便利。积极推进“医保健身卡”,鼓励医保参保人员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责任部门:市文广新局、体育局)
五、大力促进农村消费。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加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整合销售资源,开拓农村市场。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产销衔接,支持农产品销售旗舰店和连锁超市建设,组织农产品参加境内外农业会展活动,减少环节,引导消费,搞活流通。二是做响常州农产品品牌。立足我市农业优势,通过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加快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积极发展天目湖、阳湖、长荡湖等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不断扩大名优名牌农产品销售规模,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责任部门:市农委、商务局、工商局)
六、积极发展新型消费模式。一是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以民生消费需求为导向,积极培育和发展汽车消费、健康消费、家政服务消费、信用消费等消费新热点,努力满足广大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二是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鼓励有条件的商贸流通企业建设网上商城,发布商品和服务信息,提供网上消费服务。支持连锁经营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进行网上直销。进一步做大“淘常州”等电子商务平台,完善服务内容,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档次和知名度。三是大力促进节假日消费。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利用节假日闲暇时间多、喜庆气氛浓、群众购买欲望强的商机,以新品上市、换季清仓和特色主题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营销活动,扩大市场销售。支持旅游企业利用小长假、黄金周、寒暑假等假期,开展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提高旅游业对我市经济的贡献份额。(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公安局、民政局、商务局、卫生局、旅游局)
七、推动消费类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在加快服务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紧密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建设一批为服务业提供发展载体的基础性设施项目和产业带动性强的功能性服务业项目,增强我市服务业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完善服务业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在项目的引进、建设等各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确保重大项目早投产、早见效。积极争取我市服务业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省计划,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为提高我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创造条件。(责任部门:市发改委)
八、大力促进民间投资。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鼓励民间投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降低服务业企业设立门槛,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采取多种措施,支持民间资本加大在金融、城乡市场、生活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为扩大消费提供强有力支撑。鼓励民间资本适应市场需要,开发适销对路、群众急需的服务产品,不断增加服务产品供给,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市场和百姓的认可。鼓励民营企业结合我市城市发展特点和广大居民需求,多渠道、多层次拓展服务网络,让广大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民贴心的服务。鼓励民间资本立足常州,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服务一流的常州服务业品牌。(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工商局)
九、落实和完善各项政策。清理涉及服务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收费项目有上下限标准的,一律按下限标准收取。清理整顿依附行政职能的涉企中介服务收费,从严控制涉企培训办班收费。全面落实列入国家、省鼓励类的商业与工业用水、用气同价政策,并轨一般工商业企业用电价格,减轻服务业企业负担。金融机构要根据商贸流通企业特点,制定差别化的授信条件,创新担保方式,有效解决中小商贸企业贷款抵押问题。用足用好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创意产业、市场物流、旅游商贸等领域和项目。抓住“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的机遇,指导服务业企业及时享受相应的税收政策。(责任部门:市发改委、财政局、物价局、金融办)
十、营造放心安心诚信的消费环境。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密切关注消费品市场变化,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市场调控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调处消费纠纷,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交易环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巡查力度,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确保安心消费。(责任部门:市工商局、卫生局、商务局、食药监局)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细化责任分解,落实工作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市政府将对各地区、各部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更好地促进全市服务业经济稳定增长。
常州市人民政府
2013年4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