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
根据《市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常政发〔2014〕82号)等有关要求,市政府于4月中旬对各辖市、区2016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现将考核情况予以通报。所有辖市、区均为良好等次,排名如下:溧阳市,金坛区,武进区,新北区,天宁区、钟楼区。
我市工作在全省考核中处于严峻的位置,请各地务必瞄准全国、全省先进地区,认真组织实施“十三五”考核方案,进一步落实工作要求:加强重点监控用水户监督管理,规范取水许可证录入和发放,制定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和计划用水管理办法,全面落实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开展用水审计、水效领跑者、合同节水管理,完成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等工作。要明确工作重点和突破口,突出工作创新和地方特色,加强宣传,为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相关规定,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对各辖市、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通报中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各地要在2017年9月15日前提出整改方案上报市政府,并抄送市考核办(市水利局),有关整改落实情况将作为2017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附件:各辖市、区2016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情况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8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2016年溧阳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情况
一、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市委、市政府重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较好地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良好,水源地综合保护有力,水功能区达标率有所提高。在水资源统一管理、规划水资源论证、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河湖治理保护等方面成效显著。
二、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
1. 加强水功能区管理,继续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将水域纳污能力或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作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依据;
2. 加强水资源费征收,做好溧阳自来水公司、御水温泉度假村取水许可验收等工作;
3. 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的创建工作,提高节水型载体覆盖率。
2016年金坛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情况
一、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良好,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功能区管理、加强河湖治理保护等方面成效显著。
二、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
1. 按时序推进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加强水功能区管理,继续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将水域纳污能力或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作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依据;
2. 加强节水机构和能力建设,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的创建工作,提高节水型载体覆盖率;
3. 加强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2016年武进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情况
一、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良好,节水型社会建设持续推进。在地下水保护,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资源利用效率、太湖水环境保护等方面成效显著。
二、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
1. 加强水功能区管理,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2. 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的创建工作,提高节水型载体覆盖率;
3. 加强滆湖备用水源地管理与保护。
2016年新北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情况
一、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区委、区政府重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在用水总量控制、节水载体建设、水源地保护、水环境整治等方面成效显著。
二、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
1. 年内完成《水功能区达标整治方案》编制,落实水资源综合监测任务;
2. 加强长江魏村水源地管理与保护,推进达标整治相关工作;
3. 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的创建工作,提高节水型载体覆盖率;
4. 增加水资源管理专业人员。
2016年天宁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情况
一、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区委、区政府重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在用水总量控制、节水载体建设、水环境整治等方面成效显著。
二、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
1. 加强水功能区管理,继续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2. 年内完成《水功能区达标整治方案》编制,落实水资源综合监测任务;
3. 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的创建工作,提高节水型载体覆盖率;
4. 增加水资源管理专业人员。
2016年钟楼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情况
一、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区委、区政府重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在用水总量控制、节水载体建设、水环境整治等方面成效显著。
二、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
1. 加强水功能区管理,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2. 年内完成《水功能区达标整治方案》编制,落实水资源综合监测任务;
3. 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的创建工作,提高节水型载体覆盖率;
4. 增加水资源管理专业人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