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429/2012-00233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政办发〔2012〕58号 发布机构: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2012-04-20 公开日期:2012-04-27 废止日期:2017-12-29
内容概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通知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通知
常政办发〔2012〕58号


溧阳市

2012年

92

51

24

2

10

5

引导性指标

2015年

95

51

25

2

11

6

引导性指标

武进区

2012年

92

54

30

3

0

5

引导性指标

2015年

95

52

32

4

0

7

引导性指标

新北区

2012年

92

54

34

2

2

0

引导性指标

2015年

95

53

36

3

3

0

引导性指标

    注:分领域利用率是指该领域利用量占秸秆总量的百分比。

    附件4:

    全市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任务分解表

    单位:面积(万亩)、还田率(%)

地区

年份

指标类型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还田面积

全年还田率

还田面积

全年还田率

还田面积

全年还田率

还田面积

全年还田率

还田面积

全年还田率

金坛市

10

14

44

9

14

43

9

14

43

9

13

41

9

13

41

引导性指标

溧阳市

17

19

40

17

19

40

16

19

38

16

19

38

16

18

37

引导性指标

武进区

7

10

38

7

10

38

6

10

36

6

9

33

6

9

33

引导性指标

新北区

10

11

62

10

11

62

10

11

62

10

10

59

9

10

56

引导性指标

全市

44

54

44

43

54

43

41

54

42

41

51

41

40

50

40

引导性指标

附件5:

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重点项目表

一、秸秆肥料化利用重点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资金来源

投资额

(万元)

年利用秸秆量

(万吨)

建设年限

1

秸秆机械化还田

  每年新增(报废更新)大中型拖拉机100台,秸秆还田机100台,带切草装备的联合收割机150台套。

省市财政

1500

46

2011-2015年

规划期内对全市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给予每亩10元补贴。

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示范推广现场观摩及考核。

2

秸秆覆盖还田

对秸秆覆盖还田田亩给予相应补贴,每亩补贴5元。

省市财政

250

3

2011-2015年

秸秆覆盖还田技术示范及培训。

3

秸秆生产有机肥

年利用2万吨以上秸秆生产有机肥企业5家。

以企业自筹为主

3000

10

2011-2015年

总计

4750

59

二、秸秆能源化利用重点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资金来源

投资额

(万元)

年利用秸秆量

(万吨)

建设年限

1

秸秆沼气发电

3×150KW

以企业自筹为主

1200

0.5

2012年

2

农林生物质气化发电与高效综合利用

1500KW

以企业自筹为主

500

17

2012年

3

沼气发电工程项目

3MW

以企业自筹为主

11900

2.5

2013年

总计

13600

20

三、秸秆基料化利用重点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资金来源

投资额

(万元)

年利用秸秆量

(万吨)

建设年限

1

秸秆培养食用菌

改造现有秸秆培养食用菌基质场地,增添稻草粉碎机、搅拌机等相关设备。

以企业自筹为主

400

8

2011-2015年

利用秸秆发酵作机插秧育秧基质料,替代熟土育秧。

2

秸秆生物反应堆

开展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试验。

以自筹为主,省市财政补贴为辅

330

3

2011-2015年

布20个点示范推广。每个点补贴10万元。

开展技术培训

总计

730

11

四、秸秆收贮运体系建设重点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资金来源

投资额

(万元)

年利用秸秆量

(万吨)

建设年限

1

秸秆收贮运工程

秸秆打捆机100台,每台补贴2万元;秸秆粉碎(制粒)机,每台补贴1万元。

以自筹为主,省市财政补贴为辅

3650

2011-2015年

  按照2000亩规模,堆放场地1000平米。每个收集点补贴5万元。

运输车辆50辆,平均每辆补贴2万元。

  收集秸秆给予每吨20元的补贴。

总计

3650 

    附件6:

    效益分析

    一、综合效益

    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需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农村地区的稳定可持续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有利于节能减排、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对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效益

    规划重点项目实施后,年综合利用秸秆超110万吨,农民增收逾亿元。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既可增加土壤肥力,减少使用化肥,又能实现粮食增产增收。秸秆能源化、秸秆发电,能利用天然的、可再生的原料,综合效益明显,且相对其他清洁能源如风能、光能等,经济上具有较大的竞争力。

    三、生态效益

    积极推进秸秆肥料化还田及综合利用,有利于杜绝农村秸秆露天焚烧、弃置等现象,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对增强土壤肥力,避免水体污染,减少有毒有害气体排放等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规划实施后,通过秸秆肥料化利用,制成的有机肥每年可替代7万吨左右化肥的施用;通过秸秆能源化利用,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4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硫500吨。从长远来看,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对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效果将十分明显。

    四、社会效益

    秸秆综合利用拓宽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空间,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又有效杜绝了秸秆露天焚烧、弃置现象,同时可为社会提供大量工作岗位。综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降低了农业成本,减少了农业化学投入品,促进粮食生产;二是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三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的优化、农村多种经营和农村加工业的发展;四是提供了清洁的燃料,促进了生物质的综合利用,保护和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五是提供了优质环保工业原料,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