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091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63x/2025-00055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财政局
生成日期:2025-07-03 公开日期:2025-07-03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关于完善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切实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091号的答复

致公党常州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完善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切实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收悉,我局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开展调研,现形成答复意见如下:

一、常州市农业保险基本情况

(一)农业保险聚焦高质量发展。2020年,我市印发《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常政办发〔2020〕89号),成立由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政府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多部门组成的常州农业保险工作小组,持续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2023年,为更好地发挥农业保险强农惠民政策效应,推动全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市农业保险工作小组研究制定《常州市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三年工作方案(2023-2025)》,提出了我市进一步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作为农业生产“稳定器”,种养业农户抵御风险的“保护伞”,2024年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共12.24万户次农户参保,全年共实现保费收入2.15亿元,为种养殖农户提供68.95亿元的风险保障,农户保费负担率仅为7.92%。2024年全市三大主粮(水稻、小麦、玉米)农业保险覆盖率达92.41%,超过85%的省定目标值。2024年,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和养殖业疫情灾害,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金额共达2.29亿元,其保障功效进一步彰显。

(二)农业保险保障外延不断拓展。全市农业保险险种已基本涵盖我市种植业和养殖业主要品种,保险责任已基本涵盖我市发生较为频繁和易造成较大损失的灾害风险,参保对象已基本涵盖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各类主体。除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险种提供风险保障外,市农险小组支持各承保机构做好商业性险种开发与创新。与政策性农业保险不同,商业性农业保险无各级财政保费补贴,是由保险机构自主开发经营、自负盈亏的农林牧渔商业性保险产品。根据《常州市商业性农业保险创新试点激励政策(试行)》(常财农〔2021〕54号)相关要求,2024年分配商业性农业保险创新试点份额1800万元,各承保机构积极拓展商业性农业保险市场,全年共实现保费收入3934万元,理赔金额达5713万元。2023年,武进区试点水稻收入保险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当年度全国农村改革典型案例。溧阳市青虾养殖气象指数保险被列入省级农业保险创新产品目录。2024年,武进区试点桃气象指数商业险在年度农业保险质效提升工作中受到省农险小组的表彰。近年来,我市各承保机构相继推出水稻连阴雨指数保险、秋熟作物节气气象指数保险等商业性农业保险。上述商业性险种的推出为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提供了有益补充,有效拓宽了我市农业保险的深度和外延。

(三)承保机构遴选政策不断优化。我市政策型农业保险承保机构数量经历了从《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农业保险条例〉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75号)中“每个县(市、区)只能选择1家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到《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遴选工作的通知》(苏财金〔2021〕42号)“引入良性竞争机制”和“组织实施部门应从具有服务能力的保险机构中遴选承保机构,结合辖区面积、保费规模等因素,确定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数量”的转变。2022年,我市各辖市、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本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遴选工作,相关保险机构积极参加遴选招标工作。全市共5家保险公司被遴选为政策性农险承保机构,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也顺利完成由独家承保向多家承保转变。2025年,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常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2025年承保机构遴选工作实施意见》(常财农〔2025〕7号),在保持市场竞争不变的方向下,明确“相关承保机构服务评价结果作为遴选承保机构的重要参考”,将各承保机构基层服务能力纳入遴选的重要指标。

(四)承保机构推进承保、理赔工作标准化建设。根据《江苏省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档案真实性、完整性标准指引》(苏农险办发〔2018〕5号)等要求,各承保机构持续深化精准化承保与理赔管理工作,并进一步健全理赔机制。如人保常州分公司针对大田类农业保险查勘、定损环节容易发生的合规风险,根据种植业保险理赔风险排查管控工作要点,制定《种植业保险查勘定损操作指引》,作为种植业保险查勘定损环节操作标准。紫金保险常州分公司与地方农业农村局建立农业保险理赔协商机制,遇到重大灾害时邀请当地权威专家共同查勘定损,做到精准定损理赔,进一步提高理赔的透明度及公信力,从而减少理赔时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太平洋保险常州分公司开展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线上管理工作,实现承保理赔全流程线上告知、公示等环节,集体投保在村委公告栏进行信息公示,提升与客户之间的互动程度并加强信息披露。

(五)风险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2024年各承保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针对重大自然灾害,通过强化内部控制管理、风险平台预警分析、制定应急预案等手段,提升风险应急处置能力。如国寿财险常州分公司完善农险内控制度,强化大灾应对及风险减量管理。在做好“保前调查、保时审查、保后检查”等基础工作,同时利用“安心防”智慧防灾防损云平台,依托可量化的风险数据、地理空间信息等,做好灾害预警,推送综合灾害预警信息,从源头把控风险,精准防范风险。同时,各承保机构加强基层服务人员配置和服务网点建设,截止2024年底,我市各相关承保机构基层服务站点达83个,网点人员配置充足率达100%。各相关保险承保机构赔付周期缩短至9.16天,相关数据表明我市各承保机构应急处理能力持续提升。

(六)科技赋能农业保险风险管理。2024年,各承保机构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加快农业保险查勘定损理赔速度,提升理赔的透明度。如国寿财险常州分公司通过移动互联、牲畜脸部生物识别技术、智能称重测距和无人机查勘等技术,切实提升农险承保理赔服务效率。紫金保险常州分公司通过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技术,瞬间捕捉广袤区域的影像信息,配合无人机低空飞行拍摄,受灾情况以高清画面实时回传,定损专员依据影像数据迅速分析,精准算出受损面积。平安保险常州分公司依靠智慧农业生态平台,构建可视化、可校验、可应用的土地资源信息库,同时整合和升级中台、客户、队伍管理系统,建立多系统交互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实现标的按图投保、全周期监测和按图理赔的精准承保理赔作业新模式。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政策宣传与引导。一是财政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在部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上通过专题专栏、政策解读等形式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知识普及,及时更新最新农险政策;二是发动各承保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通过开展直播宣传、现场培训、媒体推广等手段搭建宣传矩阵,线上线下融合发力;三是鼓励承保机构精准定制宣传内容,根据产业特色和农户需求,定制差异化宣传方案,如在经济作物种植区域重点宣传特色农业保险险种,详细讲解保障范围与理赔标准,帮助农户算好“风险账”,激发其参保热情;四是鼓励各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在其他农业政策宣传期间开展联动宣传,通过本地区成功案例分享,让更多农户知晓农险政策,与其他支农惠农政策形成政策合力。

(二)推动保险机构产品创新。一是支持地方政策性保险险种开发。近年来,我市各承保机构因地制宜,开设多个地方特色政策性险种,如金坛区开设芋头种植保险,天宁区开设种猪保险等。2025年3月底,我市向省农险小组申报蓝(黑)莓种植保险创新险种。我市将继续支持各地区农险小组与承保机构开设符合本地区产业特色的地方特色政策性险种;二是支持商业性险种创新。鼓励各承保机构本着利农惠农原则,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种植业和养殖业农户保险实际需求,开发适合地方特色和农户急需的保险产品。支持各承保机构着眼于农产品的品种属性、生产流程、产业结构等差异,充分研究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因素,通过价格、收入、天气等指数化、个性化商业性保险产品设计,更好地满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个性化保险需求。三是支持探索保险险费率动态调整。根据省农险小组《关于制定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种植保险和完全成本保险风险区划并相应调整费率的通知》(苏农险〔2025〕6号),按照“依法合规、科学合理、保本微利、动态调整”原则,我市水稻、小麦种植区被列入中风险地区,保险费率分别下调整至2.8%和3.2%,这将进一步降低财政补贴压力和农户负担。同时支持各承保公司在现有商业险费率基础上,极探索动态保险费率,充分调动农户的投保积极性。如紫金保险常州分公司研发的甲鱼养殖保险,可根据上年度理赔情况,动态调整费率,首年度费率为8%,当年未出险的话,次年度费率下降到7.2%,可充分做到让利于民。

(三)做好新一轮保险机构遴选。2025年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遴选将继续坚持促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质效为着力点,严格按照有关遴选工作要求,坚持依法合规、实事求是、择优选用、公开透明,科学合理拟定遴选方案,客观公正选择资质能力突出、服务水平优良的承保机构。同时,充分考虑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特点和服务需求,在严格确保市场规范有序的基础上,鼓励承保机构适度、合理竞争,提高服务质效,避免因过度竞争、恶意竞争等行为损害农民权益,扰乱农业保险市场秩序。

(四)加强农险服务体系建设。根据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要求,各承保机构基层服务网点已经实现乡镇(涉农街道)、村居(涉农社区)保险服务全覆盖。下一步,将推动保险机构优化完善服务体系,通过加强协保员队伍建设、健全宣传组织架构等方式,真正做到“机构到县区、网点到乡镇、网络到村组、服务到农户”,落实保险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支持各承保机构持续完善保险查勘操作流程,提升公司农业保险精准承保理赔能力。鼓励并支持各承保机构和各地区农险小组定期组织专家进行系统性培训,加强对农业保险查勘、理赔指导,对重大疫情、灾情评估,共同推进精准承保和精准理赔。

(五)提升农业保险监管质效。一是持续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日常监管。2024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被纳入当年度常州市财政局财政监督计划,通过检查发现个别保单承保信息不准确,理赔手续不完整等问题。根据检查发现的问题,市农险小组积极督促相关承保机构开展整改,并形成整改报告上报至市农险小组。下一步,市农险小组将持续关注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规范管理,持续提升保险承保理赔质效水平。二是持续做好承保机构年度评价工作。市级财政继续将服务体系管理(基层网络服务、县区机构人员配置、服务人员充足率、档案管理)、业务规范(规范展业、结果公示、查勘理赔)和工作绩效(理赔兑现、保险保障、农户满意度)等多项指标纳入承保机构年度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要求各地区农险小组将承保机构考评结果作为新一轮政策性农业保险遴选重要依据,持续推动各承保机构规范开展业务,不断提升农户满意度和幸福感。

感谢您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地为我市财政事业出谋划策,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