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常州妇幼保健院综合科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
一是深化医联体核心内涵。我委组建了市一院、市妇保院和钟楼区城市医联体,通过设立联合病房、联合门诊和专家工作室等形式,推动实现医联体内医疗、运营和信息;同时钟楼区通过优质资源、专家坐诊、交流培训、互联网诊疗等多种形式,开发区医疗集团和城中医疗集团分别与市妇幼保健院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在外科(普外、骨科、泌尿等)、中医疼痛科、乳腺科、宫颈科、妇科等专科领域建立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关系,重点在双向转诊、疑难会诊、业务指导等方面上下贯通,推动了市妇幼保健院和钟楼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共育、学科共促、技术共通、服务共链,形成了“区域—基层”协同发展的模式,为提升钟楼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推进区域资源提质扩容。以精准高效为目标,以信息化为技术支撑,钟楼区围绕“门诊、住院双向转诊”等建立区分级诊疗子平台,市妇幼保健院提前2周将不低于30%的专家号源优先向基层开放,使钟楼区居民即可通过基层医疗机构预约市妇幼保健院三甲专家,又可通过分级诊疗平台开通住院上下互转的直通车。这一分级诊疗平台的建设不仅强化了基层医疗机构与市妇幼保健院的双向转诊机制,激活基层医疗效能,更以市妇幼保健院等三甲医院为枢纽铺设“资源可及、数据互通、服务同质”的分级诊疗路径,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三是构建高质协同发展体系。钟楼区公共卫生中心位置紧邻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依托区位优势,以公卫中心2号楼为载体,与市妇幼保健院共建医教研融合基地,打造功能完备的综合性医疗枢纽,重点布局五大功能模块:区域消毒供应中心、技能实训中心、临床医学中心(含医学检验中心、医学病理中心、医学会诊中心、医学影像中心)、医学遗传中心和人才公寓(学生宿舍);另有女性(儿童)康复中心入驻钟楼区公卫中心1号楼,通过资源深度整合、项目稳步建设,形成“资源共享一医疗赋能—项目反哺”的全链条闭环生态,为区域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四是强化能力建设增效扩面。近年,我委持续推动加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龙城强医”诊疗中心项目、“龙城强医”医疗突破关键技术、“揭榜挂帅”临床前沿技术科研项目等重点工作,联合市财政局对遴选出的市妇幼保健院的优势专科、先进技术给予资金的扶持、政策的保障,同时要求院方按照工作要求加强院内建设经费投入。为强化过程管理,我委连续两年邀请上海、南京、苏州等长三角区医院的专家,就市妇保院的临床专科建设及技术开展进行指导和评价,从而帮助市妇保院对标对表提高服务建设能力。
五是落实经费保障支撑。市级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公立医院离退休人员补助、设备购置补助等综合发展需求,并且落实药品零差率补助政策,支持妇保院公卫大楼建设,并将生殖健康“好孕行动”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对卵泡检测、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等进行补助,并于2025年对实施项目进行拓维,新增远程胎心监护费用减免和生育关怀服务,2025年安排“好孕行动”专项资金181万元保障政策落实。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建议,指导市妇幼保健院进一步做好论证,持续加强综合科建设。
一是继续加强医院能力建设。一方面继续利用好市一院综合科室优质医疗资源优势,持续深化市妇幼保健院与市第一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制定有效激励措施,吸纳更多的高精尖人才到市妇保院工作,开设更多综合科室专科门诊,以满足城西人民就医需求;另外一方面妇产医院立足自身建设发展,探索打破原有的医学学科和诊疗科目壁垒,同时积极主动寻求技术突破,充分发挥前期已建立联系的华西二院、中日友好医院、上海新华医院、江苏省中医医院、苏州大学儿童医院等高水平医院及相应科室知名专家的带动引领作用,实现专科能力提升;同时市妇保院也将充分利用南京医科大学常州医学中心以及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平台,加大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是信息化筑基强化过程管理。我委将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方面我委已经打造了“常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子系统”,系统囊括了含市妇保院在内的全市11家西医类公立医院所有的西医类临床专科,通过客观的数据捕获,落实专科建设水平的实时动态监管和评价;二是持续推进“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系统平台,促进市妇保院主动融入本区域卫生建设发展,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三是协同保障持续提升工作内涵。我委将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持续深入推进各项专科技术和人才建设,落实相关资金和政策的保障,进一步提升我市医疗服务水平;加快探索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和创新城市医联体改革路径,推动三级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基层,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签发人:程逸文
经办人:刘华联
联系电话:85682566
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6月13 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