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13年全市档案工作总结
索 引 号:014110120/2013-00013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档案局
生成日期:2013-12-30 公开日期:2013-12-30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局馆领导班子和全体同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十二五”经济社会和档案事业发展目标,突出重点,服务大局,开拓创新,推进“三个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档案工作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2013年全市档案工作总结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局馆领导班子和全体同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十二五”经济社会和档案事业发展目标,突出重点,服务大局,开拓创新,推进“三个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档案工作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一)服务大局民生作出新贡献

    一是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全市档案部门主动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全力服务全国文明城市复查、花博会、运河(常州段)申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全市重点工作、重大活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大运河常州段申遗档案工作完美收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专家予以高度评价,认为常州为中国大运河申遗加了分;年初,市档案局荣获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卫生局等15家单位联合表彰的2012年度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这也是全省档案系统唯此一家获此荣誉的单位。

    二是多措并举,深化便民服务。关注社会民生,全面实行免费查档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文明服务行为规范,热情高效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全年接待查档2.8万人次,查阅案卷4.5万卷(件)次;积极开展网上档案业务指导和咨询服务,最新改版的“常州档案信息网”在11月正式启用;完成采集本市重大活动新闻视频5438条,制作相关专题视频385条,总计容量达到612G。

    (二)档案规范化建设提升新水平

    一是强化档案法治意识。6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第六个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与监察局、人社局联合制订《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宣贯意见,强化档案法治意识。制定档案行政指导实施方案,使档案行政指导工作成为档案工作规范化的有力抓手。

    二是引导企事业单位规范化建档。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第10号令,扩大档案工作覆盖面,全面开展全市各级企事业单位《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指导修订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市19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和147个市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登记备案和报送工作。至年底有29家单位通过四星级以上测评与复查(其中五星级9家,四星级20家)。

    三是宗教档案进一步推进深化。积极主动地与民宗部门加强联系,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全市宗教档案工作,全市6个市级宗教团体100%完成建档,76处宗教活动场所实现规范化建档,其中有16处寺观教堂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以上档案管理达标单位,占全省宗教场所和团体档案管理达标单位的61.5%。11月,全省宗教档案工作会议在常顺利召开。

    (三)档案馆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夯实基础,复查迎检工作准备就绪。今年,国家档案局将国家级综合档案馆复查测评工作临时取消,改为明年进行,但市馆和新北区档案馆复查迎检工作始终没有放松,认真对照今年新颁布的《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办法》,及时研究新办法,对照新标准,制定任务分解表,逐项分解落实各项测评指标,明确时间进度,落实工作责任,整体推进,确保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随时迎接国一级馆的复查。

    二是合力推进,新馆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市档案局按照“大档案、大整合、大服务”理念,着力推进市公共档案馆建设,积极争取领导的决策和支持。12月,费高云代市长、张云云副市长专门召集市发改委、财政局、规划局、档案局、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负责人,就加快推进常州市公共档案馆建设事宜进行专题研究,明确了项目规模、时间进度等,要求务必在“十二五”期间圆满完成,新馆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四)档案现代化建设稳中求精

    一是全面启动,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数字化工作全面展开,累计完成馆藏纸质档案的全文数字化5900万页,其中市档案馆全年完成745万页,累计完成3005万页,档案密级检查全部完成,共5905卷,其中涉密839卷,异地备份已与省档案馆一起送至湖南省档案馆。

    二是优化完善,数字档案馆进展顺利。推进数字化档案馆建设,重点加快档案资源的共建共联,目前已完成高性能服务器的安装和调试,完善平台性能和功能。《档案库房智能化管理新技术研究与实践》课题获得省档案局立项,进行一期招标,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档案库房各类数据的统一收集、监控和管理。民生档案进社区项目已列入市政府2014年为民办实事工作之列。

    (五)档案资源建设成绩斐然

    一是强化职能,接收工作同步化。贯彻落实两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移交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除接收档案实体、检索工具、编研材料和目录数据以外,今年首次对全文数据开展同步移交接收。截至年底,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档案总量达140.3万卷、98.3万件,资料8.2万册。

    二是创优特色,征集工作系列化。进一步加强城市记忆档案史料征集工作,并形成系列化,分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系列、常州籍两院院士系列、名家书画和名人档案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家谱系列、革命老同志和全国劳模系列等。今年主要征集到:江泽民、王光英、周有光等同志题词7幅;中国科学院院士、小麦杂交育种奠基人蔡旭珍贵档案史料30件;中国工程院院士、加速器物理及应用专家丁伯南珍贵照片30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吟诵”传承人羊牧之、羊汉、羊淇档案史料13件;“提案状元”、 常州“真老卜恒顺梳篦店”第八代传人卜仲宽档案史料及梳篦珍品454件;范书震等书画名家艺术作品,目前,市档案馆馆藏已有190位书画家532幅作品。其中,两院院士档案首次入馆,并于10月举办“蔡旭院士生平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六)档案文化建设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一是编研精品成果丰硕。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今年编研材料14种86.5万字,主要有:《江苏省明清以来档案精品选·常州卷》,杀青付梓,该丛书为省档案局重点文化工程之一;《民国武进商会档案》,图文并茂,呈现民国常州工商业历史面貌,已进入后期排版交付刊印阶段;金坛市编辑整理出版《新四军老兵寻踪》一书;武进区《武进人物》系列丛书《进士卷》编纂初稿完成;戚区编辑印制《画说非遗——戚墅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画册等。在全省档案文化建设精品评选活动中,全市获得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

    二是宣传工作成效明显。信息宣传力度得到新提升,国家级、省市级新闻媒体多次予以正面报道,其中2次在《中国档案报》头版头条刊登,《常州日报》整版报道6次,头版2次;深入基层联系采访,挖掘史料,在《扬子晚报》的“《档案穿越》历史文化专版”刊登史料故事6篇,名列全省第一;举办各类展览活动,参观人员达1.3万余人次。我市档案文化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七)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是改进作风,强化平时绩效考核。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我市三十条实施意见,强化责任,改进作风。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平时绩效考核,制定内设机构和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细化考核内容,规范考核程序,提高考核效果,建立更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各项工作的规范高效运行。溧阳市深入开展“实干清廉转作风,提速增效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武进区组织开展争当“档案工作示范单位”、“档案之星”创优竞赛活动。

    二是注重学习,提升人员素质能力。根据履行职责的要求,结合档案工作实际,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学历教育、资格考试、教育培训等,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档案人才。特邀省档案局资深档案工作者,以文化系列讲座为主,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近500人参加。

    三是竞争上岗,选拔优秀中层干部。积极开展竞争上岗,经过公布方案、思想动员、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素质能力测试、公开演讲、民主推荐、初定人选、组织考察、党组讨论、任前公示、正式任命等程序,市档案局提拔了8名青年中层干部,为档案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武进区档案局通过竞聘上岗完成了8名中层干部的选拔。

    (八)市档案博览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果

    2013年初,市编委正式发文同意设立“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市档案局管理。今年完成单位的注册登记、岗位设置方案和人员关系转接与聘用,并多方协调,二期改造基本完工。

    今年,中心被认定为“常州市社科普及示范基地”,接待省市领导、兄弟单位、社会市民,以及常州工学院、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刘国钧职教中心等学校学生参观,共计7500余人次,查档人员200余人次。《常州日报》从9月4日起,陆续推出常州百年工商之产业篇、产品篇、人物篇,以6个整版的形式生动再现实体经济铸就实力常州的辉煌之路,进一步扩大了市档案博览中心的社会影响力。

                                                                                           常州市档案局

       2013年12月3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