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琳达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提请相关单位成立AED道路使者联盟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
随着社会对公共安全意识的提高,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城市急救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配备成为衡量城市急救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自2021年启动AED地图布局以来,我市已初步构建起覆盖重点公共场所的急救网络。通过“我的常州”AED地图,市民可快速定位最近的AED设备,一键导航,及时就近获取设施。截至目前,AED已覆盖至大部分地铁站、大型商超、学校及部分公交中心站等场所。同时,我委联合多部门开展为期三年的常州市急救体系公共安全能力建设提升工程,对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及社会面普及培训,以提高全民急救能力。截至目前,面向市民开展普及教育超8万余人次,培训急救培训持证人员2.2万余人。
二、下一步工作
为进一步扩大急救网络覆盖半径,结合民生实事,我市今年计划配置500台,我委已联合交通、公安等部门就移动式AED项目的探索上,开展多轮可行性研究,建议重点在巡逻车、出租车或网约车领域进行推广,同时鼓励私家车自愿加入。主要原因如下:1、公交车辆因其线路固定、道路拥堵等情况无法控制,大型公交车辆无法及时到达需要AED的现场进行救援,不符合AED急救所需的灵活响应的特点;2、巡逻车、出租车(网约车)等车辆携带AED,可凭借其高机动性,灵活穿梭于城市复杂路网,尤其在交通高峰期或公共场所覆盖盲区,快速响应心脏骤停事件,大幅缩短急救路径;3、现AED售价仍在1万元左右,配备AED的成本仍然较高,且配备AED的车主需要上传行车数据,还存在隐私泄漏风险。按照计划,先完成部分出租车(网约车)与巡逻车的改造,后续逐步拓展至公交、物流等专业车辆,并向通过认证的私家车开放申请,最终形成“万车千点”的移动急救网络。
在人员能力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对交通运输、公安等系统干部职工开展AED急救培训,同时对于快递、外卖等在移动场景下工作的岗位人员,普及相应的急救知识、AED的使用技巧等,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开展抢救工作,提升患者的抢救率。今年以来,我委已联合市公安局,开展警医同行、救在身边的专项行动,对全市公安、民警、辅警集中开展急救培训,以提高公安民辅警在日常出警、处突中医疗急救能力。
加强宣传。生命救援分秒必争,移动AED网络的构建是城市温度与文明高度的双重体现。我市将以“全域覆盖、快速响应、全民参与”为目标,持续完善急救体系建设,让更多“流动的急救站”成为守护生命的坚实屏障。在此,也呼吁广大车主、企业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织就这张“生命守护网”,为常州筑牢公共安全防线贡献力量。
签发人:程逸文
经办人:刘华联
联系电话:85682566
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6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