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三五”档案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
索 引 号:466000424/2017-00006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转载公开 信息来源:江苏省档案局
文件编号:苏档发〔2017〕15号 发布机构:市档案局
生成日期:2019-11-08 公开日期:2019-11-08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江苏省“十三五”档案人才发展规划
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三五”档案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
苏档发〔2017〕15号
 

 

 

各市、县(市、区)档案局、人才办,各有关单位:

    现将《江苏省“十三五”档案人才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档案局          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41


 

江苏省“十三五”档案人才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人才强档战略,构筑档案事业发展人才高地,根据《江苏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档案工作的意见》和《江苏省档案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本项规划。

一、背景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全省深入实施人才强档战略,加大档案人才培养,提升档案人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服务水平、行业形象和社会评价,初步形成了一支梯次合理、门类完整,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数量规模的档案专业人才队伍。

1.确立档案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加大对档案人才的培养力度,初步形成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为人才建功立业创造必要条件的良好局面。

2.建立高校人才合作培养机制。一是先后与南京大学、苏州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委托南京大学举办三届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140余人结业;委托苏州大学、扬州大学举办档案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研修班,先后开设24场专题讲座,上千人次参加培训。二是联合苏州大学等高校建立“江苏省档案技能实训基地”,全面提升全省档案从业人员业务技能,推进应用型档案人才队伍健康发展。

3.搭建档案人员远程教育平台。开通“江苏省档案人员远程教育平台”,实现全方位开放式档案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截止“十二五”期末,上线课程40门,内容包括档案馆室工作基础、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档案法规知识基础、档案学理论基础、档案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实践、档案修裱技术等,平台注册学员达2万余名,其中已有8000多人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打造了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档案工作队伍。

4.形成档案专业人才评价机制。按照规范化、程式化要求,完善档案专业初、中、高级资格评审制度,规范档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组织编撰了全国首部档案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教材《理念与范式:档案工作新探》,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十二五”期间,全省61人通过研究馆员资格评审,343人通过副研究馆员资格评审,近3000人通过中、初级资格评审,为全省档案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撑。

5.加强档案人才国际交流合作。组织109人次出国培训,学习加拿大、法国、俄罗斯、德国、美国等国家档案工作先进理念、技术和方法。此外,组织近21批次、225人出境交流学习。

(二)形势要求

档案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加快的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步伐,给传统档案管理理念、技术、方法及模式带来了变革性挑战,对档案工作领域拓展和服务能力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档案人才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指出:“做好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省档案人才工作和专业队伍建设仍存在诸多不适应,主要是:档案人才发展缺乏中长期可行性规划及合理性预期,档案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学术型、应用型、领军型人才短缺,专业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不够高,结构不均衡,人才培养专项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尽完善,“建大馆、出大师”的理念和成长环境尚未真正确立。为此,必须以创新思路和务实举措,扎实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在人才理念上实现新突破,在人才机制上增添新活力,在人才环境上提升新水平,努力开创多出人才、人尽其才的新局面,为更好服务江苏“两聚一高”目标奠定坚实的档案人才基础。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档案工作承担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档案人才培养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的重要讲话,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十三五”全省人才发展规划和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档战略,以岗位培训为基础,继续教育为重点,科研攻关、学术研讨、国际交流为支撑,构建人才培养科学体系,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高素质档案人才队伍,为推进全省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二)基本原则

——人才优先,引领发展。坚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入优先保证,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档案业务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各项工作发展。

——优化环境,促进成长。坚持把融入档案事业发展、服务档案事业发展、引领档案事业发展作为档案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优化有利于人才成长与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学术环境和文化环境,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精准施策,激发活力。将骨干人才遴选培养与档案从业人员全员培训相结合,重点抓好领导型、专家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建设,注重基层“工匠型”档案人才培养,把用好用活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三)发展目标

立足“十二五”发展基础,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档案人才发展实现以下目标:

——完善政策环境。制定出台《档案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意见》、《江苏省档案人才“151工程”实施方案》等档案人才政策,不断完善有利于档案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着力宣传档案人才工作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形成关心人才、支持人才发展的氛围。

——建立骨干队伍。落实《江苏省档案人才“151 工程”实施方案》,大力选拔培养全省档案行政、业务和专业技术领域思想政治过硬、工作业绩突出、具有发展潜力,特别是在档案法规标准、收集鉴定、保管保护、信息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和档案学理论研究等六个专业领域成果突出的优秀人才,积极推荐申报全国档案专家、省“333高层次人才”,努力扭转目前缺乏高层次领军和骨干人才的被动局面。

——夯实培训基础。依托江苏省档案远程教育平台,开展线上档案人员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其中,上岗培训各级档案局(馆)人员达100%;继续教育省直及市、县(市、区)各机关专兼职档案人员达95%以上,企事业单位专兼职档案人员80%以上,力争实现辖区范围档案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全省预期远程教育在线学习50000人。

——全面提升素质。深入落实《档案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意见》,与中国人民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每年组织1-2期省、市、县(市、区)档案部门领导干部集中培训,五年轮训一遍。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到“十三五”期末,全省具有档案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达1000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10%。完成专业技术继续教育30000人次,高级职称培训1500人次,高评委轮训250人次,出国培训100人次。

三、主要任务

1.建设高水准的档案行政管理队伍。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把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档案行政管理人才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档案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能力的培训,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队伍。

2.创建一支高水平的档案专家后备队伍。在全省档案行政、业务和专业技术领域,选拔10名思想政治过硬、工作业绩突出、具有发展潜力的首席专家培养对象,50名高级专家培养对象,100名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培养对象,组成“151”三个不同层次的档案领军人才队伍。到2020年,通过优胜劣汰,将第一层次培养成我省在国内档案管理、学术和科研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首席专家,第二层次培养成在省内具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高级专家,第三层次培养成所在地区档案系统优秀业务骨干。同时,第一层次作为推荐进入全国档案专家信息库的骨干,第二、三层次分别作为上一层次人才选拔的后备力量,从而构筑起符合江苏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高地,并为江苏档案智库建设积蓄人才。

3.建强推进“三个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围绕“十三五”江苏省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根据建立健全“三个体系”即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和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要求,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培养档案执法人才,充分发挥法治在引领档案事业发展中的保障和规范作用,确保各行各业各领域档案工作规范开展、档案违法得到查处、责任追究得到落实;二是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工程;三是培养档案监管指导、收集整理及面向社会征集和价值鉴定人才,推进实施“大档案”建设工程;四是培养档案保护人才,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内容绝对安全;五是培养档案保管利用人才,熟悉馆藏、全方位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六是培养档案史料研究人才,大力培养江苏抗战史料、南京大屠杀史料、新四军史料、苏北根据地史料、行政机构沿革史料、乡镇企业发展史料等地方史人才,践行“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四、重点项目

1.档案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工程。每年举办全省档案局(馆)长培训班,对全省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干部进行集中轮训。课程设计从理想信念与党性修养、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十三五”档案事业发展战略、科学决策与创新思维、领导能力与领导艺术以及应急指挥、应对媒体等多角度出发,切实培养有学识、有胆识,明大势、想干事、干成事、善共事的领导干部。

2.档案人才“151工程”。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对入选的 “151工程”培养对象,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扶持与培养,通过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资助、鼓励承担重大研究项目、组织开展专题学术交流、协调成果推广应用、导师带培,以及选派到知名大学学习进修、分配名额参加境外学习考察等途径和方式,进行重点培养,推动专家型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出一支在全国档案系统有影响力、在全省档案事业发展中发挥领军作用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3.档案人员远程教育工程。充分依托江苏省档案远程教育平台,开展线上档案人员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满足全省各行各业上岗、转岗、在岗档案人员系统学习档案专业基础理论、档案管理基本技能、档案法律法规以及档案信息化培训需求,力争实现辖区范围档案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全覆盖。

4.档案人员技能实训工程。“十三五”期间,在原有课程套餐基础上,推出《文书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等5门实用课程,编辑出版实训系列教辅丛书,按照线上线下“二元机制”,采取“菜单式”选学和“小班化”教学模式,通过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操作培训,着力强化档案工作者从业技能,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作用。

5.档案中高级人才继续教育工程。一是依托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等全省档案继续教育基地和全省专业技术职务培训基地,组织档案高级职称研修班、高评委研讨班。二是协同设区市档案局,组织针对档案中高级人才的继续教育。教育内容侧重知识更新、补充和拓展,突出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提高档案人员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提高职业素养、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优化和更新知识结构。

6.专项业务能力提升工程。一是发挥短期灵活优势,省及各市、县(市、区)档案部门,每年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针对档案工作重点、难点或阶段性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对辖区各立档单位专兼职档案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二是努力培养造就依法治档和信息化建设人才。按照《江苏省“十三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任务,围绕依法治档战略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对全省各级档案管理人员、履行行政职责和从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人员实行分批轮训,着力提高其公共服务能力、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以及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力。

7.组织好出国培训工作。按照省外事审批规定,争取每年组织一个出国培训团,前往美、德、法、俄等档案工作发展较好国家学习管理理念、方法与保护技术。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本地档案人才工作。各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加快形成档案人才培养使用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强化监督评估。落实档案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实施跟踪考核、动态管理,分析和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对重点档案人才工程实施的评估监控。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档案教育培训条件,提升承训能力;创建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现代化档案教育实训基地;全力打造全省档案远程教育平台,形成线上线下、互为补充的档案培训新格局。

4.营造良好氛围。树立强烈的人才优先发展意识,积极营造档案部门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推进档案人才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保护人才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典型宣传,探索建立档案人才激励政策措施。定期开展档案人才工作和人才成长先进经验交流活动。建立容错机制,鼓励人才干事和担当,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