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提案第310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488/2025-00091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教办〔2025〕133号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生成日期:2025-09-29 公开日期:2025-09-30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常州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提案第310号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提案第310号的答复
常教办〔2025〕133号
郭占涛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启动谋划常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教育局紧抓部省共建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区以及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22〕65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苏办发〔2024〕1号)精神,统筹协调、扎实推进在常院校以提升关键能力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与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院校资源布局,持续筑牢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对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贡献度。
  一、工作举措及成效
  (一)开拓横向融通、纵向贯通新路径。深入推进市域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常州市全面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行动方案(2025-2030年)》,落实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加强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全省应用型、技能型本科高校、省“双高”院校衔接培养,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2025年获批省现代职教体系“3+3”中职与高职、“3+4”中职与本科、“5+2”五年制高职与本科等人才培养项目41个,其中“3+4”项目数和招生计划数全省第一,约占全省三分之一,“5+2”项目计划数较去年增加15个,贯通培养项目中招录取率达100%。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横向融合,探索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师资共享,3所中职学校稳步扩大综合高中班试点规模达900个,中招录取率达100%。实施职技贯通培养,2025年职业学校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学生和社会评价机构2个,累计覆盖率超66%,在全省首创技师学院与在常高校联合开展本科技师贯通培养,支持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举办对口单招、技师学院举办青苗班,建设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技能考试标准化考点,进一步拓宽“学历+技能”人才培养通道。
  (二)构建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推动《常州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条例》列入2025年市人大立法预备项目,深化2个国家级、3个省级、15个市级区域产教联合体和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以及2个国家级、6个省级、27个市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支持在常院校与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协同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习实训、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推动产教深度融合。鼓励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推动中车集团新设常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公办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开展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支持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互选互聘高层次人才1926人次,实现人才在校企之间共享,选聘五年制高职产业教授139名,深度参与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教学诊断等。全面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现场工程师等项目,建设部、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6个,省首批现场工程师项目9个,获评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组合11个,持续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三)塑造内涵建设、特色发展新优势。落实教育部《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推进全市职业学校办学条件100%全面达标。每年推进中高职结对发展,导入高校高端智库提升中职学校关键办学能力,2025年新增第二批中高职“揭榜挂帅”项目16项。实施职业教育教学关键要素改革,系统推进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和实习实训改革,2025年职业学校新增无人机应用技术、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医学影像技术等省五年一贯制高职专业点10个,累计获批省五年制高职高水平专业群5个、省中职优质专业19个、获评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9门、入选国家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门,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5%。支持高职院校申报国家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信息学院整合资源创建具有鲜明信息特色的高水平职业本科学校,机电学院等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溧阳等市(区)。信息学院、机电学院经省教育厅推荐至教育部,拟立项成为第二期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机电学院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材研究基地。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教育局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及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部署要求,采取坚实举措和实际行动,进一步深化常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持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一)实施院校办学能级跃升行动。一是办精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推动全市中职省领航学校、优秀学校100%通过期满考核验收,支持优质职业学校申报国家“双优”计划,推动1-2所优质五年制高职办学单位整合资源或独立升格为高职院校,推动县域金坛中专校成为联合学院金坛分院,加快实现我市联院分院全覆盖。二是办优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支持高职院校建设第二期国家“双高计划”,打造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稳步推进信息学院申本稳评工作,推动机电学院等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升本创大”纳入省“十五五”高校设置规划。支持本科院校转型建设省内领先的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举办职业技术学院或开设职业技术专业。三是提升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推动实施职业教育“101”计划,系统推进、高效组织一流的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一流的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和金基地。支持职业院校紧跟区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要求,加强专业群、课程群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打造数字教学良好生态。
  (二)实施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一是健全产教融合政策体系。研制出台《常州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条例》、修订《支持在常高校产教融合高水平发展实施细则》,探索打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堵点,落实《常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进产教融合建设职教名城的决定》,促进职业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双向融合。二是发挥产教融合头雁效应。建设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库,加强产教融合型企业孵化培育力度,在全市领域内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型标杆行业,推动行业组织深度融入产教融合改革。三是优化产教融合合作模式。支持职业院校建设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重点产业学院以及高水平区域产教联合体、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广泛开展现场工程师、企业新型学徒、订单班、冠名班等中国特色学徒制等人才培养项目,以质量提升促进毕业生优质就业、留常就业。
  (三)实施职教服务能力增值行动。一是提升产业服务能力。推动职业院校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培养高技能人才,立项建设产业服务能力提升项目50项以上,支持职业院校教师在“四技服务”过程中以专利形式创造创新成果,促进科创成果转移转化。二是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推动职业院校服务常州技能型社会建设,职业院校100%建成与办学专业相匹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加强对学生、社会等各类群体的职业培训和学习服务,每年社会培训人次达在校生规模的1倍以上。三是提高国际服务贡献。支持职业院校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开发输出职业教育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和教学装备。加快职业院校与德国手工业行会HWK合作共建长三角地区培训考试认证基地,系统开展德国培训师培训、考官培养、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及考试认证中心建设等,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