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印发《市科技局党组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496/2023-00013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科党发〔2023〕8号 发布机构:市科技局
生成日期:2023-02-13 公开日期:2023-02-21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关于印发《市科技局党组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关于印发《市科技局党组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辖市、区科技局,常州经开区科技金融局,局机关处室,局属事业单位:

现将《市科技局党组2023年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

2023年2月13日


市科技局党组2023年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推进“532”发展战略的关键一年,也是冲刺GDP万亿之城的决胜之年。2023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和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市“两会”、全市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精神,围绕“532”发展战略决策部署,继续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组织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注重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生态环境,加速打造产业创新高端引领、开放创新示范先行、全域创新活力迸发的长三角创新中轴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大力建设“两湖”创新区、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迈入GDP万亿之城贡献科技力量。力争2023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53%,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7.5%。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一)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的主题和主要成果,深刻认识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深远历史意义,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深刻认识党的中心任务和未来五年的重大部署,深刻认识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深刻认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原则,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责任单位:局机关党委,各辖市、区科技局,常州经开区科技金融局。以下各项均需各辖市、区科技局,常州经开区科技金融局落实,不再单独列出)

(二)勇担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职责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要始终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起来,深刻认识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科技部门肩负的职责使命,牢牢把握科技创新正确方向,以实际行动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要始终坚持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全面对标对表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任务部署,加强战略谋划和组织推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速聚集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创新驱动系统能力整合,在新征程上开创常州创新发展的新局面。(责任单位:局机关各处室)

二、实施创新主体“智能”计划,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培育高成长性企业集群,实施创新主体“倍增”行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打造创新型企业发展矩阵。

(一)打造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潜在)独角兽倍增计划,精心培育一批集成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优势明显的(潜在)独角兽企业。建立完善科学的孵育体系,支持(潜在)独角兽、瞪羚等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打造一批创新发展的标杆型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累计超50家、瞪羚企业累计超700家。(责任单位:局高新处)

(二)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利用大数据工具,对全市科技型企业进行网格化梳理、拉网式排查,形成潜在高企申报后备库。完善高企培育工作挂钩联系制度,在做好精准施策、精准挖掘、精准辅导、精准审核“四精准”服务基础上,继续通过智能工具、网上辅导、专人负责以及科财税协同等方式,提高服务精准度、高企申报量和申报通过率。强化科技型项目(企业)招引,做大高企培育“源头活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00家以上。(责任单位:局高新处)

(三)持续强化双招双引制定支持“双招双引”政策,着力解决“双招双引”存在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发动社会力量开展高水平科技型项目和人才招引,支持通过创新平台、创业载体、双创大赛、科创基金、科创飞地等集聚创新主体。围绕科技型企业招引、科技招商,召开全市专题工作推进会。鼓励各辖市区完善相关激励政策与支持措施。加强与市委人才办、市商务局联动,周跟进、月调度,与辖市区协同推进“双招双引”工作,全年招引科技型中小企业600家以上。(责任单位:局创新处、高新处、产学研处、对外合作处)

三、实施创新平台“高能”计划,强化产业创新支撑力

加快推动高新区争先进位,实施创新平台“攀登”行动,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围绕解决产业重大技术问题和培育自主可控产业集群的目标,推进建设一批突破型、引领型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四)加快推动高新园区建设。全力支持高新区科技创新工作,推动高新区争先进位。继续加强与部、省汇报争取,推动溧阳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天宁高新区和钟楼高新产业园争创省级高新区。以金坛为核心区,推动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并通过验收。(责任单位:局高新处、农社处)

(五)加速建设重大科创平台。加快推进龙城实验室建设,联合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等,组建以院士、知名专家领衔的运营和研发团队,集聚50名科研、技术和管理人才,搭建高端数控机床性能测试与服务平台等公共平台,攻克一批制约智能制造领域产业安全的“卡脖子”技术;统筹协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创新资源在常州集聚,推进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开展清洁能源材料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推动创新成果共享应用,积极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洁能源材料技术创新和研发制造基地;围绕城市工程安全,争创国家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围绕晶硅高效电池开展战略性技术研究,推进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责任单位:局产学研处)

(六)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平台。充分发挥在常央企、高校院所等作用,协同推进技术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建设,通过创新政策引导,深入挖掘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探索管理机制与运行模式创新,力争突破一批产业共性技术,打造未来新兴产业。新增江苏省高端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等省级以上重大创新平台超10家。(责任单位:局产学研处)

四、实施双创载体“蓄能”计划,增强创新孵化驱动力

发挥科技创新政策的导向作用,不断提升双创载体的孵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营造科技型创业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孵化更多“创新军团”。

(七)加快建设科创综合体。按照“六度创新空间”理念,联动辖市区与开发园区,推进全市科创综合体创建布局。实施中期评价考核,支持综合体持续提升双创服务能力,引导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向综合体集聚,加速打响以中以国际创新村、常州科教城创研港、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科创港等为代表的综合体品牌。(责任单位:局高新处)

(八)推进双创载体提档升级。强化创业载体提档升级政策、继续实施全市创业孵化载体绩效评价,引导各阶段、各类创业载体运营机构提升孵化能力,提高创业载体建设质量。新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等科技创业平台超20家,其中省级以上超10家。(责任单位:局高新处)

(九)持续提升载体孵化水平。加强省科技创业企业孵育计划组织,推动众创社区与科创载体紧密衔接,进一步强韧区域孵化链条。推荐省创业导师入库,开展市创业导师培育入库,优化提升创业导师队伍,面向载体开展指向性明确的辅导培训、分析研究活动。加强创业孵化从业人员培训,举办创业孵化载体沙龙、创业孵化培训会等活动。(责任单位:局高新处)

五、实施创新人才“动能”计划,激发创新创造强活力

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加强科教融汇协同创新,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创新人才,完善创新人才服务体系,集聚一批战略科学家、领军型创新人才和青年科学家,打造长三角创新人才集聚新高地。

(十)进一步加强引才育才。积极争取承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领域全国赛,探索在颠覆性技术领域举办科创赛事。组织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活动,打响引智“毗陵外专驿站”工作品牌,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来华工作数量达1750人。围绕“海外智力引进、领军人才培育、青年科学家支撑、研发人员集聚、双创人才招引、科技企业家培训”六个方面重点,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科技人才政策,广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来常创新创业,全市科技研发人才总量达8.3万人以上。(责任单位:局高新处、引智处、对外合作处)

(十一)加速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加快壮大战略科技人才力量,加速构建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人才攻关联合体建设为抓手,实施“总指挥+技术总师”制度,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着力引育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以实施省“双创计划”、市“龙城英才计划”为抓手,以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攻关为方向,集聚一批双创人才和团队。国家级人才有更大突破,新增省“双创人才”(创新类)26名、省“双创团队”3个以上,立项项目总数在全省排名保四争三。(责任单位:局对外合作处)

(十二)强化科技镇长团产业支撑。落实《常州市科技镇长团赋能创新“产业强链”工作方案》,推进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5个重点产业链服务组工作,充分发挥各科技镇长团团员专业特长和桥梁纽带作用,依托派出单位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举办常州市科技镇长团16周年创新发展恳谈会,进一步加强与团员派出单位的项目、平台及人才等创新资源的对接。(责任单位:局对外合作处)

六、实施开放创新“聚能”计划,发挥资源要素集聚力

秉持“走出去、引进来、聚资源、国际化”理念,打响“华罗庚”科学家IP,深化国内外科技合作和“揭榜挂帅”技术攻关,加快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创业要素资源,构建高水平的开放创新合作新格局。

(十三)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快实施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一区一名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化中以、中德、中瑞、中日等国际科技合作,广泛开展全球优质科创资源对接。发挥以色列江苏中心等离岸孵化器的作用,积极开展项目合作和人才招引工作,以“海外孵化、国内加速”模式,“带土移植”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各合作园区。组织“科技外交官”常州行、双边多边项目推介会等线上线下国际科技交流活动。鼓励我市企业到海外以并购或新建等方式设立海外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平台、离岸孵化器等离岸创新中心,海外离岸创新中心累计达40家。(责任单位:局对外合作处)

(十四)强化国内产学研合作。科技新长征,创新再出发。“跑”起来、“链”起来开展产学研对接。“走出去”开展产学研对接。持续推进“科技新长征”“创新合作圆桌会”等活动,围绕重点产业技术领域企业创新需求,组织专题对接,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挖掘一批重大产学研项目落地常州。“请进来”组织产学研专题对接。发挥在常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作用,推动在常高校围绕优势学科建设,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建立紧密产学研合作联系,支持在常高校围绕我市产业特色服务科技产业园区、科技型企业。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施5000万元以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个以上。(责任单位:局产学研处、科服处)

(十五)深化揭榜挂帅攻关。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我市重点领域和产业重大技术需求,深入探索实施“揭榜挂帅”产学研合作新机制,组织“揭榜挂帅”重大技术攻关项目20个以上。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引导创新型领军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通过“项目+课题”形式共同申请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开展跨区域协同攻关,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型企业培育和产业升级,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局产学研处、对外合作处、规划处、科服处)

七、实施创新生态“赋能”计划,形成社会创新推动力

制定实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实施方案,通过完善创新机制、优化创新政策、改进项目组织、优化科技服务等方式,激发自主创新活力,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创基金+人才集聚”五位一体的全过程、全要素创新生态链。

(十六)优化创新政策支撑。突出双招双引、主体培育、平台建设、人才引进,优化创新政策体系,优化政策兑现流程,实现创新政策与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快享直达”全覆盖。制定“科技创新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设”专项行动计划,绘制新能源领域创新平台建设生态图谱,筹建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施“7+1”科技计划项目体系,完善科技计划专题和方向,鼓励更多创新主体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投入,在基础研究方面增设青年博士开放创新课题专项,立项支持100个青年博士课题;探索精简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流程。(责任单位:局创新处、高新处、规划处、农社处)

(十七)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出台《常州市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最具活力的科技服务业机构”评选。以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等业态为重点,加强科技服务业主体引进、培育。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00亿元。(责任单位:局科服处)

(十八)强化服务品牌建设。进一步发挥市创新办牵头抓总作用,协同各方力量打响科创“优+”服务品牌,加快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举办2023常州国际创客周,同步举办创新创业者大会,发布国际化创新指数,成立创新常州专家咨询委员会等。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组织科创训练营、“创新常州”公开课等活动,构建新锐创客在常创业的最强朋友圈、生态圈。(责任单位:局创新处)

八、突出政治引领加强党的建设,锻造科技队伍战斗力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保驾护航。

(十九)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把党的领导贯穿科技创新工作各领域全过程,确保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全系统落地见效。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着力提高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能力,确保科技事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压实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一把手”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单位:局组织人事处、机关党委)

(二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突出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学习贯彻,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科技创新重大决策部署的战略意图领会好、贯彻好。紧跟世界科技创新发展前沿,加强对科技发展前沿和创新管理理论的学习培训,努力使科技创新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加强科技领域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主动应对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挑战,加强热点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进一步传播科技好声音、唱响创新主旋律。(责任单位:局机关各处室)

(二十一)着力巩固深化作风建设成效。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巩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紧密联系科技创新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谋实策、出实招、求实效。落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局机关各处室)

(二十二)大力营造清正廉洁干事氛围。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召开全市科技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暨干部警示教育工作会议,加强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从体制机制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严格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有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廉洁自律规范,当好清正廉洁的表率。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推动他律向自律转化、自律向自觉提升。(责任单位:局机关纪委)

(二十三)深化党建业务融合。推动局系统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夯实科技党建基础工作;围绕科技创新指标争先进位,深化“科技牵引力”党建品牌建设,推动“1+4”全域科技党建工作体系和创新园区、企业、平台和人才四类党建联盟建设,积极推进全市先进碳材料产业链党建工作,为全市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责任单位:局机关各处室)


(二十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科技工作者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从严把好政治关、廉洁关,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科技工作者队伍。健全干部成长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启动实施“火炬接力”计划,聚焦服务“532”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干部持续学习的能力、高效执行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和融合聚能的能力。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强化考核激励,激发干部担当作为。(责任单位:局组织人事处)

九、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提高服务发展保障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底线思维,严格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扎实推进法治机关建设,强化科技服务发展保障能力。

(二十五)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及时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深入开展省级以上高新区、事业法人性质科研院所、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安全生产督导工作,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科研攻关、宣传教育、检查督查、隐患排查治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责任单位:局产学研处、高新处、科评处、规划处、组织人事处、办公室)

(二十六)强化法治科技和立法保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加快推进《常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立法。认真落实市法治政府建设部署要求,严格落实行政权力清单,探索加强科技伦理和科研诚信工作机制,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做好外国人工作许可服务和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指导。健全法律顾问机制,规范高效做好政策文件和对外协议合法性审查。(责任单位:局科评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