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在省国资委的关心和指导下,常州市国资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融入全市“532”发展战略和新能源之都建设全局中谋划和推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切实发挥好市属国有企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
据财务快报统计,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市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21855.9亿元,同比增长10.87%,实现营业收入705.9亿元。市属企业资产总额4673亿元,同比增长3.39%;净资产1576.2亿元,同比增长3.07%;实现营业收入272.03亿元,同比增长4.17%;实现利润23.97亿元,同比增长22.42%。
一、服务重大发展战略,勇挑发展“新担当”。
聚焦常州市“532”发展战略。围绕交通中轴建设,交控集团助力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的常泰长江大桥实现全线贯通;投资运营全省首个经营性交通船闸——德胜河魏村枢纽,全年通过单船6.8万艘;联合中远海运打造启用常州东港集装箱区域还箱点,为企业外贸物资出口节约10-15天。围绕文旅中轴建设,晋陵集团高质量建设大观楼止园、季子文化展示中心、塔寺园一体化等20个老城厢复兴项目,总投资约75亿元;高品质运营文化广场、青果巷、红盒子等近10个城市地标性文化载体,接待游客总量超3025万人次,实现营收超1.8亿元。聚力“新能源之都”建设。新能源集团有效提升见桩率、见板率,新投资建设各类应用场景充电设施2085个,占全市增量的46%,累计建成投运公共充电设施3469个。加快布局分布式光伏,已完成32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常畅充”平台接入泊位数21.25万个,注册用户超70万,累计发放充电补贴近4000万元,惠及新能源汽车16.5万辆,平均充电单价全省最低。聚势“两湖”创新区建设。地铁集团建设5号线先行段已完成市政工程,6号线已开工建设,常州地铁进入“双线共建”快速发展期。交控集团推动丹金高速公路启动建设。
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塑造发展“新优势”。
组建数据集团,投资建设常州市智能算力中心,一期建成45P;获颁常州首张“数据产品登记凭证”。投资集团优化打造龙城科创“1+3+X”政府投资基金体系,总规模50亿元的江苏常州新能源产业专项母基金获省战新产业母基金首批出资并完成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支持企业提升主体评级压降融资成本,全市年内新增AAA信用评级国企5家(共计9家)。
三、加快国企改革转型,打造发展“新引擎”。
全面细化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112项、236条改革任务,建立基层企业改革联系点制度督促指导基层改革,打通改革“梗阻”,全市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3-2025年)任务年内完成80%。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强化科技攻关,常柴股份今年已获得23项国家专利授权;纺兴公司研发的T800级和T1000级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原丝喷丝板产品,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持续推进现代公司治理,指导市属企业优化“三重一大”事项、议事规则职权事项、董事会授权事项等事项清单。
四、完善监管体制机制,提升发展“新效能”。
严控企业债务风险,健全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压降融资成本,按季下达融资成本上限,目前市属企业新增融资平均综合成本率3.19%,较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年节省财务费用3.35亿元;修订《市属企业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债券发行管理。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市属企业可出租房产出租率达82%。持续升级智慧国资监管治理平台,并融入全市经济治理信息化管理中共享信息,多维度实时监控企业经济运行状态。
五、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聚发展“新合力”。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覆盖国资国企党员群众超万人次,获市级机关主题宣讲二等奖。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联系督导市属企业及所辖151个基层党支部3040名党员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对年轻干部、新提拔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等重点对象,开展廉政集体提醒153人次。创立“龙城国字号”党建品牌,获评市级机关“单位品牌”。全面配合完成十三届市委第八轮巡察,积极查摆21个具体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完成集中整改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