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24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索 引 号:MB1681397/2025-00012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市场监管局
生成日期:2025-02-19 公开日期:2025-02-19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2024年,常州市市场监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以市场监管工作的实际成效助力“万亿之城再出发”。我市连续九年获评省质量工作专项考核A级,省公平竞争审查、知识产权专项考核均获得优秀等次,获批首批国家级市域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我局连续六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保护绩效考核通报表扬,连续五年获评市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2024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2024年,常州市市场监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以市场监管工作的实际成效助力“万亿之城再出发”。我市连续九年获评省质量工作专项考核A级,省公平竞争审查、知识产权专项考核均获得优秀等次,获批首批国家级市域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我局连续六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保护绩效考核通报表扬,连续五年获评市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一)讲政治、好作风,全面从严治党凝心铸魂强党性。统筹推进六项工作。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纪检监察建议整改,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风建设“深化拓展年”活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配合开展市场监管领域基层监管执法专项巡察。持续提升党建质效。以“党建链+产业链”模式赋能高质量发展,擦亮“市监红堡垒·龙城蓝卫士”党建品牌,获评省级党建荣誉1项,市级党建荣誉6项,实现全领域全覆盖。建优建强干部队伍。整合编制“三库十书”,促进系统信息共享、全员学习;抓好干部“选育管用”,加速培养“一专多能”型干部。溧阳局、常州检标院、市场监管局窗口分别获评市模范机关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标兵单位、窗口”,1个分局荣获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先进集体,1人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二)强支撑、促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质量建圈强链。完善质量品牌培育体系,新增“江苏精品”认证企业28家、江苏省质量信用AA级以上企业28家,数量均为全省第二;2条产业链入选“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3个产业链入选省级重点产业链质量提升项目,3个地区入选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库,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标准引领提升。全市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255项,立项地方标准65项,同比增长均超过50%;成立省合成生物标委会、省新能源汽车光储充标委会,全市累计落户省标委会10个,数量全省第一;退役光伏组件循环利用项目获批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检认技术支撑。获批筹建全省首个“国字号”氢能装备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填补长三角地区该类产品质检中心建设空白;锂电池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获批全国试点;3个项目获批省级质量认证创新试点示范项目,占全省总数一半。知识产权护航。开展专利预审服务2633件,同比增长27.01%;完成专利快速授权1542件,同比增长37.92%;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2.45件/万人;成立新能源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助企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联合高校实施“驻企导航员”制度,助力300余家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指导企业成功应对美国337调查,经验做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肯定。

(三)优服务、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发展好生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企业信息变更、迁移、注销登记3个“一件事”改革,企业信息变更办理由10个工作日减至1.5个,颁发全省首张从事后置许可经营活动的“一照多址”营业执照。多措并举助企纾困。高质量承办“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启动仪式,获总局省局高度肯定;市局直属机构减免检验检测费用近4300万元,督促清退各类涉企违规收费230余万元;持续推进“股权出质”“知识产权质押”“苏质贷”“常个贷”等融资模式,解决经营主体资金困难415.64亿元。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引入大数据平台,组建专家人才库,与司法局、人大等建立“三步”“五联”协同审查工作机制;成立公平竞争审查、商业秘密保护2个政策研究中心,设立15家公平竞争审查观察站和 7个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坚持包容审慎原则。依法减免经营主体行政处罚近3000起,既从严执法,又合规指引,较好地统筹了执法力度和温度;深化“信用修复联办协同机制”,全市18个行政部门纳入信用修复协同联办体系,修复材料、办理时限均压缩50%以上。

(四)强监管、稳秩序,构建高效体系推进监管现代化。提高法治监管水平。全国率先出台并实施《常州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地方性法规;出台行政处罚裁量指导意见,编制监管执法口袋书,全面推行“三书同达”工作机制,3个项目获评市法治优秀项目。强化信用激励约束。联合多部门印发“企业信用合规指引”;完善“双随机四+”工作法,全市“双随机”检查总数连续两年下降10%以上,信用风险抽查事项覆盖率达88%;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62万户次。加快智慧监管应用。上线“5G市监小助手”移动应用、“常食安”食品安全监管平台,探索电梯全周期数智化监管新模式,丰富气瓶区块链管理、大型游乐设施智慧服务等应用场景,不断提升数字市监赋能成效。

(五)保安全、惠民生,守牢安全底线提升百姓幸福感。食品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实施网络餐饮“红黑榜”,发布28期外卖“黑榜”;完成食品抽检4.22万批次,问题发现率2.84%;开展食用农产品快检36.8万批次,合格率达99.2%;推动56条餐饮街区开展食品安全质量提升项目。药械安全监管守正创新。全年检查各类药械经营主体、使用单位5900家次,对全市疾控中心、疫苗接种点全覆盖检查,督促整改问题797个;“三医联动”开展全市诊所医药安全专项检查,经验做法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重点。对全市获证企业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督促整改问题459个;组织开展50种工业产品质量抽检;持续推进灶管阀、电动自行车等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整治。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控有力。制发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排查安全隐患8069条,立案171件;完成630台老旧住宅电梯安全评估,实现20年以上老旧住宅电梯安全评估全覆盖,修理改造老旧住宅电梯425台。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全市系统处理消费投诉举报咨询近15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682.5万元;新增线下7日无理由退货承诺企业5088家,累计退货9.57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