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4年全市档案主要工作情况
2014年,全市各级档案部门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按照上级档案部门的指导意见和要求,大力推进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在市委及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在督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全市各级档案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精神和部署,紧密结合局馆实际,严格执行《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积极落实学习教育、查摆问题和整改落实各环节任务,扎实做好听取意见、开展批评和建章立制各项工作,深化思想认识,明确努力方向,抓住整改重点,提升工作水平,强化队伍建设,局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10月顺利召开了总结大会。
(二)档案馆整体素质又有新提升
以国家级馆复查为契机,着力推进档案馆基础建设,提升档案馆整体素质。2014年9月,市馆顺利通过国家一级档案馆复查,12月,新北区档案馆也顺利通过国家二级馆复查。同时积极推进新馆建设,金坛全面启动档案移交进馆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溧阳市新馆正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占地面积18亩;新北区已将2.6万平方米新馆建设纳入《新北区2015年建设计划》,预计投资1.5亿元;武进区开始新馆建设调研工作。
(三)成功创建5A级数字档案馆
一是至2014年底,市馆馆内应数字化的馆藏档案已全部数字化,馆藏数字档案总藏量达3587万页。二是与北京量子伟业合作研发的“常州市档案馆馆室一体化平台”二期建设项目完工并通过验收,与武进区档案馆实现了互联互通功能,通过了异地查档测试。三是民生档案利用系统开发完成,依托民政系统的“智慧社区”工作平台和常州市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实现“就近查档、就近出证”的一站式服务。四是局馆网站系统和馆室一体化平台通过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其物理、网络、应用、数据安全及系统建设管理等多方面的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五是市馆首次库房智能化改造工程完工并通过验收,提高了库房管理智能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9月26日,市馆顺利通过省5A级数字档案馆评估,成为全省首家省辖市5A级数字档案馆。
(四)档案科技项目获国家一等奖
一是10月下旬,国家档案局在我市召开2014年优秀档案科技成果奖评审会议,我市的《企业历史档案资源整合开发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模式与实践》被评为一等奖,这是我市档案科技成果项目有史以来所获的最高奖项。二是在省档案局举办的江苏省第二届“档案管理与服务创新”十个最佳案例评选中,市档案局、市工贸国资公司报送的《探索抢救、保护和再利用企业档案资源新路径》和市档案局、市民宗局报送的《常州市宗教档案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两个案例均被评为“最佳案例”。三是我局于2011年列入江苏省档案科技计划的《三网隔离环境下区域数字档案馆架构体系研究》课题通过了省级成果鉴定。
(五)打造窗口良好服务形象
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坚持服务高标准、工作严要求。为落实国家关于原国有企业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从教人员的教师待遇政策,主动配合市国资委、工贸国资等单位,及时完成对全市上述千余人员教师的身份认定,得到了查阅者的认可和称赞。天宁馆先后借助《常州日报》,发布《天宁区档案局办理免费代管古书籍、旧照片》、《天宁区档案局免费上门帮助您建立家庭档案》两篇报导,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社会的广泛好评,被区总工会评为“工人先锋号”光荣称号;戚区继续推行“新兰台、心服务”档案利用服务品牌;钟楼假期接待中小学生到展厅基地参观和社会实践活动,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
(六)档案服务大局能力不断提升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档案工作,市局被列入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协调指导小组成员单位,为更好地服务指导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创造了有利环境和条件。持续推进全市宗教活动场所档案工作,与市民宗局联合,制定了常州市宗教活动场所创星计划,国家档案局许士平副局长高度评价了我市宗教档案工作。金坛将村级档案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了金坛市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先进市的考核验收台账资料,取得明显成效。武进继续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积极引导并竭诚服务于“两新”组织建立档案工作,不断扩大民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市民家庭的建档覆盖面。自全省首家宗教系统和旅游系统档案工作五星级单位花落常州之后,2014年,全省园林系统和公交系统首家五星级再次在常诞生。
(七)营造依法治档良好环境
做好行政事项梳理工作,确定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3项,增加1项行政奖励事项、1项其他权力事项,原5项行政处罚事项不变,目前共有9项行政事项,为依法行政、依法治档跨出了重要一步。配合省档案局执法检查组来常对20家机关单位进行实地执法检查。城建馆编制出台《常州市轨道交通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用于指导轨道交通建设的档案管理工作。围绕“6·9”国际档案日全市各级档案馆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常州新闻》、《常州文化播报》、《常州日报》、《中国档案报》、常州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吴网等多家媒体均有报道,收到较好的社会反响。武进区档案局特邀公安、民政等7个部门共同走进《武进政风热线》户外直播节目,面对面问政互动,直接回应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有关档案服务的需求和期盼。
(八)档案资源建设卓有成效
全市各级档案部门狠抓资源建设,市馆严格贯彻落实市两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移交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对全文数据开展同步移交接收;9月,由市两办正式发布实施《常州市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市中级人民法院2万多卷档案首次移交进馆;馆藏退管职工档案总量已达22.2万余份;接收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等政要与名人题词等档案资料640余件(幅);6月,拥有百年历史的世博会奖状及奖章共计10件移交进市档案馆;举办《风雨同舟》签名长卷、《玉壶乾坤》书画长卷捐赠仪式等。档案博览中心步入正常运行轨道,今年整理档案3.7万卷,录入条目4万余条,接收破关企业档案2万余卷(件)。
(九)推动档案文化服务大众
重视档案宣传信息工作,加强与各类媒体的联络与沟通,首次与凤凰网合作。深入挖掘线索,2014年有5篇专版报道见诸《扬子晚报》专题栏目,总报道数量达15篇,为全省最多。关注时事热点,拓宽编研领域,完成《习仲勋、习近平同志与常州》的史料编辑,参与全市抗战史实性资料《常州地区抗日斗争史》编撰等。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完成档案史料展示中心更新改造工程,用档案传播传统文化、解读城市历史、发挥教育功能,4月,“翰墨飘香兰台新·江苏省档案系统首届书画展”在市档案博览中心举办;10月,联手著名摄影家耿荣兴先生举办“65年摄影路——耿荣兴摄影展”,该影展也是“精彩龙城——文化100大型惠民行动”的活动之一。
(十)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在注重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积极修复、抢救馆藏重点档案,添置、更新消毒设备的同时,8月,全市档案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及省档案局的要求,对局馆安全工作进行认真排查,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制和安全责任区,市局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开展安全检查督查,切实加强全市档案安全体系建设。针对市档案博览中心前期建设设施设备配备不到位等情况,向市政府提交《关于要求解决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安全隐患的紧急请示》,经市政府批示,与产业投资集团协调,目前细水雾消防灭火系统、温湿度控制、屋顶改造工程已全面进场施工,初步预算近400万。
(十一)培育树立档案系统先进典型
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引导全市档案工作者向身边的先进学习,推动思想作风建设,提升工作能力水平,3月,在全市档案系统内举办“最美档案人”先进事迹报告会,全市档案系统及市级机关单位档案人员共百余人聆听了报告会。“最美档案人”张敏的事迹还登上了《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以及市委办机关党委道德讲堂。发扬奋力拼搏精神,展示良好精神风貌和竞技水平 ,11月,组队参加在扬州举办的全省档案系统第三届乒乓球联赛,获得男子团体亚军,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其中市委常委、秘书长蔡骏,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李信,市政府副秘书长梅向东参加了男子团体和领导干部单打项目,李信副秘书长和梅向东副秘书长分获男子单打亚军和季军。
(十二)中国首支档案志愿者队伍在江苏常州成立
4月,中国首支档案志愿者队伍“常州市档案志愿者分会”成立,省档案局谢波局长为“常州市档案志愿者分会”授旗,市委常委、秘书长蔡骏到会并讲话,首批档案志愿者进行了庄严的宣誓。接着市档案局在网上发出通告,向社会广泛招募档案志愿工作者。“6·9”国际档案日,首家“档案志愿者工作站”在档案博览中心挂牌,由此拉开“抢救保护常州工商历史档案志愿者在行动”活动的序幕。下半年,先后有500余人次的档案志愿者来到博览中心,为参观者讲解常州工商发展史,与中心一起抢救整理了破关企业档案4.9万卷(件)。市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馆)长李传奇多次带领局(馆)全体人员深入中心,开展对破关企业档案的整理工作。档案志愿活动的开展,弘扬了时代主旋律,凝聚了发展正能量,为促进档案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常州市档案局
2014年12月3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