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保险机构,各银行保险社团:
现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3〕35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就做好2023年常州市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深刻领会文件精神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市深入推进“532”发展战略,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各银行保险机构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有关任务要求,按照《通知》要求,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立足市情农情,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加强差异化监管考核
全市要整体实现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级分行要确保年末完成总行下达的同口径涉农和普惠型涉农信贷计划。各法人银行应完成普惠型涉农贷款信贷计划,实现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省内法人农商行在省内异地分行要实现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全市在辖内法人银行整体实现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前提下,视情况对符合条件[1]的单家法人银行机构实行差异化考核。
三、强化重点领域金融供给
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核心,持续加大对三大主粮、大豆油料生产和“菜篮子”工程的金融服务供给。辖内法人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级分行要做好银保监会新增的粮食重点领域信贷统计。各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要持续推动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在金坛区、溧阳市两个产粮大县全覆盖,积极开展玉米收入保险,鼓励扩大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农险产品供给,持续推进生猪“保险+期货”试点。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强化对革命老区及金坛区、溧阳市两个产粮大县的信贷和保险投入,对符合贷款条件且有贷款意愿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做到“应贷尽贷”;各银行机构积极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打造种业创新高地、强化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围绕推进乡村全产业链发展、培育高质量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全面升级,持续提升农民增收共富能力。
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效
各银行机构应广泛宣传普惠金融服务品牌“苏易融”,拓展深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联系,切实提升涉农主体的获得感。各银行机构要巩固深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首贷扩面行动成效,用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全覆盖的成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开展“回头看”,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信覆盖面。相关合作银行机构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推广“苏农贷”“常农贷”等支农专属金融产品。辖内法人农商行要发挥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积极开展“富农易贷”推广提升行动。各银行保险机构要继续深化“银政”“银担”“银保”合作,强化与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业务协作,拓宽涉农主体的获贷渠道,更好满足县域客户金融需求。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探索金融科技赋能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数字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融合,支持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
五、深化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
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巩固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成果,深入总结分析各类创新做法、特色产品,在全市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推动地方政府完善配套支持体系,带动提升更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各银行保险机构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积极共享涉农信用信息,探索保险保单增信机制,打造农村金融“银保兴农”发展模式;各相关银行保险机构要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积极争取总行、总公司政策支持,上下联动,聚焦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重点任务,突出特色,进一步探索产品、服务模式以及相关工作机制创新,努力构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
六、严格落实监管要求
辖内法人银行机构要不折不扣完成目标任务,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要确保完成上级行下达的涉农和普惠型涉农信贷计划。辖内法人银行如选择以还原数据考核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应按备注要求报送普惠型涉农贷款还原情况表。
各银行保险机构要高度重视,完善内部审核程序,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及时、准确、规范完成相关报表和报告报送,确保报表数据真实性和有效性,在上半年和全年结束后15日内,通过正式公文向常州银保监分局报送半年和全年“三农”金融工作报告,电子版通过新金融专网邮箱报送至常州银保监分局普惠金融科。
中国银保监会常州监管分局办公室
2023年4月27日
[1] 原则上,符合下列条件的法人银行机构可向常州银保监分局申请实行差异化考核:一是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常州监管分局办公室关于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常银保监办〔2022〕37号)文件要求完成2022年考核目标任务;二是2022年末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占比高于50%的农商行和村镇银行;三是2022年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30%的法人银行机构。其中条件一必须满足,条件二、三满足其一即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