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上午,市长周伟在市行政中心清风厅主持召开市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纪要如下。
一、会议集体学习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会议强调,要以法治思维筑牢政治忠诚,将学习监察法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树牢“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意识,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履职用权;要以刚性约束规范权力运行,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治,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查处各类顶风违纪行为;要以良好生态护航改革发展,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刻领会为基层减负要求,进一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持续营造干净干事、勤政善政的浓厚氛围。
二、会议听取了关于市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情况的汇报
会议指出,要通过建议提案办理,进一步提升工作覆盖面和精准度,更好呼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牵头部门要加强统筹,倒排节点和任务量,避免“卡点”过关、“踩线”及格,配合部门要往前赶、抓紧办,积极主动提供更多有效支撑;要着力提高办成率、转化率,一件接着一件办,形成更多群众感受度高、企业获得感强的实实在在的工作量。
会议原则通过由市政府办公室提出的关于市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情况的汇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印发实施。
三、会议听取了全市消防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了下一步工作举措
会议强调,消防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的理念,结合安全生产春季行动等部署,抓好三个“再强化”。专项整治再强化,持续巩固深化“一件事”全链条治理,集中解决一批重点领域消防安全隐患,深化“生命至上、隐患必除”等专项治理,坚决消除隐患死角;服务能力再强化,围绕全市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通过优化帮扶指导、简化办事流程、柔性执法检查等集成举措,进一步助力服务全市营商环境;基层基础再强化,突出抓好工作制度化、责任明晰化、监管专业化、防控智能化四方面,加强对基层消防监管机构的统筹调度和业务培训,推动末端治理走深走实。清明、“五一”临近,要坚持防早防小、群防群治,加大值班备勤、巡护巡查力度,落实落细网格化管理,严厉查处打击违法违规野外用火行为,坚决防范遏制各类火灾事故。
四、会议审议了《常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
会议强调,要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出发,聚焦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精准供给政策服务等,通过制度性、集成性、原创性的改革创新,进一步为发展打开空间;要围绕《条例》部署的重点内容,着力维护公平竞争、保障合法利益、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政务服务优化,加强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政企合力擦亮常州近悦远来的好口碑;要强化《条例》的宣传解读、任务分解、跟踪调度、实施评估等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尊商重商的浓厚氛围。
会议原则通过由市发改委提出的《常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五、会议审议了《常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举措(2025—2030年)》
会议原则通过由市教育局提出的《常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举措(2025—2030年)》,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提请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
六、会议审议了《常州市全面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行动方案(2025-2030年)》
会议指出,要面向“1028”产业体系,完善更加科学有效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动“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课堂设在生产线旁”,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要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数字化赋能、国际交流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全面提高常州职业教育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崇尚技能、尊重匠人”的社会氛围。
会议原则通过由市教育局提出的《常州市全面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行动方案(2025-2030年)》,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印发实施。
七、会议审议了《常州市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会议指出,要在“点”上打造标杆示范,探索推广“轻改造”和“微技改”,强化场景和标准建设,着力构建“诊断—改造—评估”全周期服务体系。要在“线”上组织全链协同,开展好“百场千企”产业链融链强链对接活动,支持链主企业联合工业软件企业、智能装备企业等编制数字化专用工具、典型场景建设方案、系统解决方案等,并向上下游企业共享;支持链上企业主动对接,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等环节实现更深层次的协同一致。要在“面”上开展生态培育,加大公共算力、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探索完善“财政+金融+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模式,有效降低企业“智改数转网联”的成本和风险。
会议原则通过由市工信局提出的《常州市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印发实施。
八、会议审议了《常州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4—2035年)》
会议强调,现代水网建设要与高品质生活相衔接,更好融入城乡架构,统筹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河湖水系连通和小微水体治理,充分彰显江南水乡的时代新貌;要与高效能管理相衔接,加快完善感知体系,加强土地、资金、环境等要素统筹与保障,为现代水网建设打牢基础;要与高水平安全相衔接,健全“流域—区域—城市—圩区”一体贯通的防洪减灾体系,切实守护好城市和群众的安全。
会议原则通过由市水利局提出的《常州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4—2035年)》,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印发实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