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市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推进重点项目促进转型发展意见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429/2013-00013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政发〔2013〕10号 发布机构:常州市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2013-01-14 公开日期:2013-01-18 废止日期:2020-11-24
内容概述:常州市推进重点项目促进转型发展的意见
市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推进重点项目促进转型发展意见的通知
常政发〔2013〕10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现将《常州市推进重点项目促进转型发展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常州市人民政府

2013年1月14日

常州市推进重点项目促进转型发展的意见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是适应当前宏观形势、扩大有效投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紧迫任务,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促进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预调微调取向和《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推进重大项目加快转型发展意见的通知》(苏政发〔2012〕93号)精神,现就做好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挥重点项目引领作用,构筑转型升级战略优势

将重点项目作为转型升级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抓手,通过谋划和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动力,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效益,以集约资源利用拓展空间,以健全保障体系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把握全局、着眼长远。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有方向、有重点、有步骤地布局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为我市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前瞻性、基础性支持。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按照转型发展取向,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布局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促进创新驱动为主、扩大内需为主、服务经济为主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要把握先机、增创优势。立足率先发展要求,坚持高端引领、高位谋划、高效突破,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构筑我市转型发展新优势。

二、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本年度155个、计划投资598亿元的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各辖市、区和市各有关部门完成既定投资计划,带动全市完成投资2800亿元。要如期建成一批项目。优化服务、强化保障,确保艾特克工程机械零部件、特瑞斯信力燃气设备、花博园主展区、月星环球商业中心等项目按时竣工。要加快实施一批项目。精心组织、抢抓进度,加快埃马克机床及齿轮、亚邦新型生物医药、富德能源化工甲醇制烯烃、东方盐湖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常州创意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进程,力争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要抓紧开工一批项目。狠抓前期、加速推进,推动华电戚墅堰燃机扩建项目、新誉无人机、绿色建筑集聚示范区一期等一批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各辖市、区和市各有关部门要精心组织、扎实推进,逐月梳理新开工项目,积极开展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全力促进新开工项目投资较快增长。

三、准确把握宏观政策机遇,加大重点项目储备力度

充分利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预调微调以及项目前置审批提速、项目审核加快等有利时机,切实做好重点项目筛选梳理、挖掘储备、申报催批等各项工作,努力形成重点项目建设循序渐进、滚动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尽快组织申报一批。对于列入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及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重点项目,要加快完善项目报审基础条件,推动项目尽快进入报批程序;对于已申报国家、省重点项目,要切实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全力推动常州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华润包装PTA等一批重点项目审批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全力跟踪落实一批。继续加强与央企、大型民企和外资企业的沟通与对接,加大科技经贸洽谈、央企对接、服务业推介等活动成果落地力度,尽快把洽谈项目和签约项目转化为实施项目。要积极谋划储备一批。根据产业政策方向和市场需求变化,结合我市发展条件及特点,及时谋划有利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改善提升民生幸福、协调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项目,充实完善和调整更新各级各类重点项目储备库,不断提升我市经济持续发展后劲。

四、完善多元投入体制机制,激发民资外资投资活力

抢抓国家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发展实施细则陆续出台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出台的重大机遇,引导民资、外资加快投向重点项目,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样化的重点项目投融资体制。进一步完善我市扶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体系,在国家已经出台的铁路、交通、市政建设、卫生、金融等领域,及时梳理推介一批民间投资能够参与的重点项目,推动社会资本以多种途径和方式介入重点项目的投资与建设。各级各类政府引导资金要对民间投资项目给予同等对待,重点支持一批民间投资重点项目加快实施进程。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鼓励外资在我市设立一批营销、研发和结算总部。

五、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作为主攻方向,以重点项目为主要抓手,加快新兴产业增量扩张,推动传统产业存量提升,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实施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企业,全面推进具有常州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发展。围绕金属冶炼、纺织服装、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深入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技改和产业提升项目,引导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不断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围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100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服务业创新百企示范工程”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努力提升服务业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水平。

六、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围绕精品城市建设,以完善功能、提升品质、优化环境为重点,大力实施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全面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要立足完善城市功能,组织实施一批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城市路网、航道整治、能源建设、输变电工程、信息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环境整治和区域供水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切实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要立足城镇化建设要求,大力推进中心镇建设,积极实施一批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重点项目,切实增强中心镇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促进中心镇由“镇”到“城”的顺利转变。要立足增进民生福祉,大力推进实施一批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养老等领域重点项目,加快完善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七、强化重点项目要素保障,努力破解资源瓶颈制约

针对当前重点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创新思路、扎实举措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约束和突出矛盾。在用地指标安排方面,要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用足用好增减挂钩、土地整理等各项政策,继续通过省点供指标、独立选址等途径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安排,确保省市重点项目用地指标落实到位。在项目融资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和创新“银、政、企”合作长效机制,全方位、多层次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银企对接活动;按照国家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合理资金需求的要求,向银行推荐一批投融资平台项目;更大力度推进直接融资,支持和帮助企业发行债券筹资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各类政府专项资金对重点项目建设的保障和引导作用,集聚更多公共资源和社会资金投向重点项目。在优化环境总量配置方面,要创新重大项目环保服务,通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为重点项目腾出资源环境空间。

八、强化重点项目组织领导,健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各辖市、区和市各有关部门要把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重点项目协调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开展重点项目推进活动,研究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建立健全各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做到“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确保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加快落实。

各辖市、区和市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主动协同配合,强化各负其责、密切协作、高效服务的工作机制。投资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做好重大项目筛选、安排、储备和推动工作。要素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明确责任、密切配合,为重点项目设立“绿色通道”,实行高效便捷服务。行业主管部门要抓好行业内重大项目管理和制度建设。全社会要形成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的工作格局,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总结宣传重点项目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合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

各辖市、区和市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重点项目推进督查力度,不断创新督查方法,抓紧建立和完善重点项目督查推进机制、问题解决机制、考核评估机制。要加快制定出台《常州市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全市重点项目监督考评机制,将重点项目按计划推进与责任人激励奖惩紧密挂钩,不断强化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促进重点项目与投资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