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纪庆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我局已收悉。您的提案分析了常州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与维权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加强对创新保护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对于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根据现有职能,现答复如下:
一、强化法治建设,坚持保护导向
我局会同市法院、司法局、商务局、常州海关、市科教城管委会签署《海外知识产权护航备忘录》,并严格落实近年来与市法院、公安局、文广旅局、版权局等单位自发签署的多个保护协定,在全市建立更为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提升综合保护能力。全面加强专利、商标行政保护,快速查处商标侵权案件、假冒专利案件,提升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效能。组织开展“剑网”“昆仑”“铁拳”等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对商贸企业聚集区、商业街区、专业市场等侵权假冒行为易发、高发区域进行常态化整治和重点监管。
二、实施社会共治,深化纠纷调解
完成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工作,完善我市“行政执法、司法审判、多元调解、行业自律”多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揭牌成立“常州市知识产权纠纷审裁调集约化处理中心”,推动知识产权纠纷调解、行政裁决、司法裁判衔接与配合。在全省率先成立新能源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专业化解新能源知识产权纠纷。常州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入选全省版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调解组织,建立协调联动、有机衔接、高效便捷的版权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机制。
三、优化公共服务,强化宣传引导
推进省、市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建设,专利强链等项目开展。组织开展新能源、合成生物、先进碳材料、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主题培训,首次推广《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ISO56005)》《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要求》两大知识产权管理新标准,增设专利信息检索等实战培训班,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性、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
四、精准深度服务,提升预审效能
助力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型企业抢占市场先机。协助星星充电、中创新航等企业高效构建动力电池关键技术专利池,为新能源企业打通创新向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全链条保护,实现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申请布局,大幅提升我市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强化海外维权,推进海外分中心建设
进一步推动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常州分中心建设,指导企业成功应对一起美国337调查,指导案例入选《国务院信息择报》。帮助我市某自平衡车企业成功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相关工作获得《人民日报》专题报道。针对我市重点特色产业,组建涵盖新能源、合成生物等领域的海外维权专家库。组织开展“东盟投资的知识产权环境和案例”等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培训,提升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和纠纷应对能力。
2025年,我局将紧抓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的时代机遇,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平台等资源优势,优化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公共服务输出。持续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培训课程体系,推广开展“递进式”系列培训,开发新能源、合成生物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知识产权特色课程。全面推进数据知识产权登记预审工作,完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预审相关制度,促进数据资源开放流动和开发利用。
二是提升预审服务质效。探索推行预审服务新模式,为重点备案企业提供专利申请批量预审服务,着力培养一批创新度高、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及组合。依托分中心的全面布局,深化知识产权服务向辖区进一步延伸和渗透,对辖区重点产业企业实现零距离、全覆盖的服务。
三是推进纠纷快速处理。发挥知识产权纠纷化解“一站式”平台作用,持续完善诉调对接机制,为企业等提供知识产权风险排查、纠纷应对指导、侵权判定咨询等知识产权智力援助。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四是高标准建设国家级海外分中心。抓好事前风险预警工作,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动态监测机制,编发涉外知识产权纠纷预警报告。加强事中指导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为海外纠纷提供精准指导服务。加强事后总结复盘,组织海外纠纷应对交流研讨活动,为创新主体海外纠纷应对提供参考借鉴。
签发人:吴小华
经办人:钱 锋
联系电话:0519-88588198
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5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