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19年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点工作
索 引 号:014109445/2019-00104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发改委
生成日期:2019-06-05 公开日期:2019-06-05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2019年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点工作
2019年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点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冲刺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一年,扎实做好明年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19年,全市发改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种好幸福树 建好明星城 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和“重大项目攻坚年”各项工作。

一、一以贯之抓党建、夯基础

加强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组在全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制定党建责任清单,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坚持党务、业务同谋划、同部署,严格落实中心组学习、“固定学习日”等制度,常态化开展“四个意识”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每个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切实守好意识形态阵地。

加强组织建设。严格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落实机构改革任务,配齐配优干部,修订完善“三定方案”,实现平稳过渡。扎实做好机关党委换届工作,同步完善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夯实组织体系根基,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加强“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等制度落实,推动组织生活制度化、规范化、严肃化。

加强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深入细致排查廉政风险点,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组的全程参与、全程监督。科学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充分体现严管厚爱。修订完善并严格执行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确保在“常”“长”二字上步步深化、久久为功。

二、科学统筹抓宏观、拓局面

抢抓宏观战略。全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重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助力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完善《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总体规划》,加快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精华段及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将其打造为走在全省前列的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牢牢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精准把握常州的定位和路径,努力在基础设施、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加速一体化。

科学宏观调控。全面加强形势分析研判,通过优化监测指标、健全监测体系等手段,强化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及时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更高质量的决策参考。优化完善考核办法及相关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及早谋划“十四五”规划工作,深入开展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研究,努力以优质的战略思考助力我市“十四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注重宏观研究。运用系统化思维,自觉站在全省、全市的高度谋篇布局。结合工作实情和发展所需,由委领导带头到基层、到企业、到先进地区实地调查,形成一批有针对性的调研成果。注重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调研成果的科学性、准确性。

三、持之以恒抓项目、强动能

强化项目推进。坚定不移抓牢重大项目这个“牛鼻子”,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按照“扩总量、提质量、做存量”原则,紧密结合我市产业特色和发展趋势,着力在重点领域实现高水平重大项目招引的更大突破,力争全年招引30亿元或3亿美元以上重大突破项目17个。

优化项目管理。管好用好产业项目库和政府投资项目库,突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全周期管理,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层层推进体系,健全重大项目建设领导挂钩制,每季度组织“一巡查、一协调、一督查”活动,推动资源、资本向重大项目集聚,进一步提升重大项目达产见效水平。

深化项目服务。牢固树立“店小二”意识,落实好“首问负责制”,不遗余力为项目跑资源、跑资金、跑政策,从而为项目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动政务服务“一张网”、“双随机、一公开”平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企业投资发展提供更优环境。

四、精益求精抓产业、增后劲

转型提升“昨天产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淘汰钢铁行业落后产能,精准实施钢铁布局调整规划和印染行业发展规划,推动一批传统行业加快提升、焕发青春。高度关注民营企业转型发展所需,千方百计为企业解决好融资、审批等现实难题,真正为企业松绑减压、助力铺路。

壮大发展“今天产业”。按照“成链——闭环——集群”的总体思路,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产业内松散布局,着力在高端装备、先进碳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打造若干具有地方标志、领跑全国的产业标杆。深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分类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服务业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超前布局“明天产业”。勇于摒弃传统禁锢,密切关注产业迭代的新趋势新变化,积极培育“四新经济”的种子,精心布局一批人无我有的“黑科技”“超现代”产业,着力在区块链、空间信息综合应用、大健康、互联网平台等领域夯实基础。高度关注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和利用,全面推动全社会活动绿色低碳化,统筹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解放思想抓创新、添活力

加快模式创新。将产教融合等跨界融合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模式,通过政策引领、产业带动、项目支撑,实现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在产教融合方面,坚持以实训基地建设为重要抓手,深入挖掘、申报一批优质项目,补齐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的短板,力争我市尽快列入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

加快产业创新。以天合光能等一批企业为主体,着力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产业创新中心,推进人才、资本、创新、产业一体发展,有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广泛凝聚市场主体万众创新的力量,加快双创平台、双创示范基地、双创团队建设,高水平举办好2019“创响中国”“创响江苏”活动。

加快金融创新。牢牢抓住“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条主线,积极搭建论坛、峰会等各类平台,鼓励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设立基金、股权并购等方式实现更大发展。持续推动企业债券品种创新,力争打造2~3家AAA级平台企业。大力支持企业合理有序开展境外投融资,实现与目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六、久久为功抓统筹、促协调

统筹区域发展。紧扣三个高质量明星城市建设目标,花大力气推动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更加突出“产”的引领力和“城”的承载力,推进各板块形成区域发展特色,着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高质量推动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加速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做到建一个成一个。加快推进一批重点开放合作园区建设。

统筹城乡一体。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高质量推动乡村布局优化、农村产业发展、优质粮食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等工程,加快重点特色镇建设步伐,推进城乡可持续发展。优化完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通过补短板、促均衡,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统筹人与自然。严格落实“263”专项实施方案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减煤任务。跟踪推进东部燃煤热电整合工作,大力推广光伏发电、天然气、风能等清洁能源利用,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尝试通过低碳基金助力绿色低碳企业发展。科学谋划一批系统治水工程,创新投融资机制,努力在太湖流域治理中实现“精准治水”。

七、不遗余力抓共享、惠民生

大力推动社会事业。深入研究分析社会事业项目推进模式和资金来源,根据项目紧迫性和成熟度,推动医院、学校等一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打造“治价惠民”升级版,扎实推动富民增收各项任务落地见效,进一步丰富公众号应用。有效放大人口发展平台服务功能,推动平台在出台政策、编制规划、布局设施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深入推动经济协作。紧扣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要求,严格落实组织领导、人才支援、资金支持、产业合作等方面要求,确保刚性考核不失分、得高分。有序推动与葫芦岛创新创业合作,充分放大两地比较优势。高质量做好2019年“丝博会”参会布展工作,继续推进南北挂钩合作和共建园区工作。

精心推动扶贫帮困。与结对社区常态化开展共建活动,主动帮助社区贫困居民做实事、解难题。积极推进茅山老区“百千万”帮扶工程,指导老区经济薄弱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项目,努力走出特色发展之路。实施好“阳光扶贫”,确保走访率、定位率、采集率等100%达标。

八、驰而不息抓作风、树形象

始终保持自信的底气。通过持续深入的学习研究增强底气,自信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积极展现“发改人”的时代风采。敢于并善于做“牵头抓总”的工作,在“牵头”中融入发改部门自己的思考,发挥好统筹、协调、督促等作用。进一步提高信息宣传工作质量,敏锐捕捉信息点,更加注重实效性、精准性。

始终保持拼搏的勇气。大力弘扬“勇争一流,耻为第二”的常州精神,对于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创新思路出真招,雷厉风行抓落实,自觉在机关部门中走在前列、当好表率。充分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以务实举措推动“三项机制”落到实处、形成共识,切实解决干部内动力不足和外压力不够的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自觉按照“十带头、十严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禁酒令”、严禁违规吃喝、严禁违规收送烟(卡)等要求规范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到八小时内外一个样。

始终保持团结的士气。牢固树立全委上下一盘棋思想,自觉维护集体形象,有序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严格按要求落实人员转隶、职能划转等工作,确保相关工作不断不乱、规范有序。积极组织好各类集体活动,不断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努力营造“一家人”的浓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