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常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常州市支柱产业推进工作要点》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三年三月十日
2003年常州市支柱产业推进工作要点
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对于常州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今年,支柱产业推进工作要紧紧围绕建设常州现代制造业基地的目标,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以发展新型工业化为主线,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外资民资的有效利用,做大做强重点企业集团,促进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支柱产业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2003年支柱产业推进工作要点如下:
1.保持支柱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03年,四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保持在38%左右,三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比2002年提高1-2个百分点。(责任部门:市计委、经贸委)
2.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步伐。要针对我市支柱产业均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的实际,鼓励市内外社会资本参与企业改革、改组,促进体制、机制的转换。加快规范国有大中型企业资产、股权结构及法人治理结构,处理好人员等历史遗留问题,尤其要将有市场、有盈利、有前景的优质企业拿出来,通过举办投资说明会、建立可交易企业数据库、定期举办公开招标等形式,吸引市内外社会资本参股或控股。2003年,支柱产业重点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改制面达到100%,国有资本比重力争比2002年下降15%。(责任部门:市经贸委、体改办)
3.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围绕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速建立和完善面向市场、依托科技、以企业为中心、科研院所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2003年,重点建设好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三期、常林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一期、罗地亚方正公司稀土电子催化剂、剑湖铁配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中心等一批企业技术创新基地;抓好车载DVD关键技术研究、多功能复合加工数控机床、重组人激肽原酶、高效除草剂PTDL-8、城市事业收费一卡通等科技攻关项目,以及YZ18JT填石路基压路机、NB2025自助终端、SF6气体绝缘变压器、12米低踏步单一燃气城市客车、XH2725/5-10桥式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新产品开发项目。支柱产业重点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8 %。(责任部门:市经贸委、科技局)
4.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集中力量在电子信息设备及软件业、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领域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2003年,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中高新技术产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6%以上。重点抓好新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卫星导航及AV综合系统、方圆制药硫酸依替米星项目、千红新型优势原料药、卓群纳米稀土氧化物项目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责任部门:市科技局、经贸委、计委)
5.多渠道争取资本投入。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资源,积极跟踪资本市场发展动态,对新的融资渠道力争抢先进入。大力发展各种风险投资基金、担保基金,并吸引国内外的各类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来我市投资。2003年,积极推进国光信息产业、江东化工、兴荣高科A股发行工作,力争1-2家企业完成上市,重点推进亚邦制药、华源蕾迪斯等企业规范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责任部门:市体改办)
6.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把握招商引资的重点,充分发挥支柱产业基础较深厚、人员素质较好等方面优势,采用市场细分化战略,多形式、多层次招商,对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要进行重点招商,力争在IT产业、精细化工、工程塑料等方面有所突破,实现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2003年,重点抓好东芝常变合作、现代工程机械增资、依维柯配套等重点合资合作项目和联新半导体的资金到位工作,力争新办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合同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合资项目10个。(责任部门:市外经局)
7.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支柱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排出一批投资规模大、关联度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集中力量促其加快建设。要强化重大项目的协调,从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到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全过程服务。2003年,重点抓好华源蕾迪斯非纤聚酯切片、江东化工PVC、汽车电子视频系统扩能、真空制盐、新港制钢、苏特药业、康美新型制冷剂等一批竣工投产项目;抓好常州依维柯城市客车及底盘技改、柏玛微电子集成电路一期工程、塑料集团PVB膜片、冶金机械厂冶金连铸成套设备技改、旷达集团新型汽车内饰面料等一批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做好汇恒化工环氧丙烷、丰盛公司液晶显示器用板材等一批前期项目的准备工作。(责任部门:市纺工、机电、化轻资产公司、塑料集团、二市五区发展计划局和经发局)
8.着力提高产业集聚度。结合建设特大型城市、确定新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契机,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以工业布局调整为重点,明确内环线以内限制新上有污染的项目,原有污染项目逐步迁入各级工业园区。加强对各类工业园区的协调,对现有的十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和区县工业园区、重点乡镇工业小区,根据基础设施布局及功能定位,制定相应政策,引导其按层次、按产业类别进行错位发展,形成产业梯度,提高产业集聚度。2003年,新批工业基建项目进园区率达90%。(责任部门:市计委、经贸委、规划局、环保局)
9.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加快发展区域经济,是提高我市经济地位和综合实力的关键。金坛、溧阳、武进、新北区等要紧紧抓住我市建设特大型城市和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契机,从各自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把握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主动接受中心城区的产业扩散和转移,逐步形成各自的优势产业。各级政府部门要将注意力转移到引导、规范、监管、服务上来,营造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和环境。2003年,要根据《常州现代制造业基地发展纲要》的要求,进一步细化支柱产业的布局研究,提出区域经济的合理分工,形成各具特色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地方产业群。(责任部门:武进、金坛、溧阳发展计划局)
10.加大服务力度。支柱产业推进工作的牵头部门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思想,在信息资源发布、规划引导、产业政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全力为企业服务。要积极为企业争取国家、省各类资金扶持,组织有兴趣的企业参加与国外企业及国内先进地区的对接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些示范观摩、经验交流等导向性活动。进一步加大支柱产业目标的考核力度,采取月统计、季分析、年考核的办法,对支柱产业进行动态跟踪分析,检查落实。2003年,支柱产业重点企业服务综合得分90分以上。(责任部门:市支柱产业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常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二○○三年三月三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