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转发市信息化办公室常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429/2004-00008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政办发〔2004〕17号 发布机构: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2004-02-27 公开日期:2004-02-28 废止日期:2017-12-29
内容概述:转发市信息化办公室常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关于转发市信息化办公室常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常政办发〔2004〕17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确保我市电子政务工程的顺利实施,市信息办根据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常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二月二十七日


常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各部门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在促进政务公开透明、规范行政审批工作、提高执法监管能力、实现行政管理创新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电子政务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为进一步做好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文)以及《江苏省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苏政办[2002]126号文)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的有效性,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全市电子政务建设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统一规划,加强领导。要制定总体规划,分层推进,分步实施,防止各自为政,避免重复建设。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要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部门与部门的关系,确保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二)需求主导,突出重点。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结合社会公众的要求,突出重点,稳步推进。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着重抓好统一网络平台、统一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和整合。

  (三)统一标准,保障安全。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电子政务标准规范,正确处理建设与安全的关系,一手抓网络互联与信息共享,一手抓信息安全与技术保障。要按照政务公开和国家安全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划分信息保密等级,重点抓好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四)循序渐进,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我市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强整合,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五)引导发展,配套联动。要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对社会信息化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通过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阳光政府、责任政府、高效政府建设步伐,推动社会信息化发展。

  二、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2003-2005年,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

  以规范和创新政府行政行为为主导取向,以加强公众监督和公共服务为基本要求,加快建设标准统一、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使信息共享程度显著提高;实现重点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并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主要业务实现网上办公,为机关、企业和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改善和加强各级政务部门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使全市政务信息化应用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二)2003-2005年,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

      1.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以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网管中心)为核心,横向联接市各党政机关与直属单位局域网,纵向联接辖市(区)与乡镇(街道),形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和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基础网络与平台,主要运行政府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非涉密办公业务。

  2.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包括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管理、社会保障、金关、金税、金卡、金财、金盾、金审、金农、金质、金水等12个重要业务系统,城市地理信息、信用、智能交通、科技、教育及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等重点应用系统;党的工作业务系统建设方案由市委办公室研究确定。

  3.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抓紧设计我市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加快启动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社会保障数据库等一批重要数据库的建设。

    4.稳步推进网上服务。在规范政府各部门网站建设的基础上,构建涵盖所有政府部门网站,同时对包括党委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及各辖市(区)的部门网站进行首页互联的“中国·常州”政府门户网站,为社会提供多功能、全天候、一站式的公共服务

  5.建立健全电子政务运行保障机制。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标准统一的信息更新机制。市、辖市(区)其它部门原则上不再重复建设网管中心,统一由市及辖市(区)的“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为各级政府机关提供统一的网络平台和技术支撑服务。

    6.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要加快研究制定政府信息网络建设以及应用管理办法,保障网络安全运行。合理确定政务信息保密与公开的标准,逐步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全市电子政务CA认证管理中心,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和数据灾难备份基地。

  7.加强公务人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2005年底前,全市机关公务人员必须按规定通过省市统一组织的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知识培训考试。

  三、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施步骤

    2003-2005年,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至20046):由市政府办公室、市信息化办公室会同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常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方案,并与新行政中心同步设计,同步组织实施。同时,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简捷实用、节约投资”的原则,重点抓好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建设。抓紧实施市网管中心与市级各部门和各辖市(区)电子政务网络互联互通,基本完成常州电子政务专网城域网整合建设工作,建设完善市、辖市(区)二级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初步建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基本整合建成市、辖市(区)两级政府统一门户网站,并初步形成新的运行机制;着手开展17个重点建设业务系统的横向互联和各部门纵向网络的整合工作;开展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行政审批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学习型城市VOD系统等方面的应用试点;对实施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建设与建立统一的常州CA认证体系进行调研。

  第二阶段(2004年6-2005年底)在新行政中心构建高速、稳定、安全的电子政务专网;完善网管中心运行机制;以各类综合应用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统一的CA认证,把“中国·常州”政府门户网站建成既是实现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和办公自动化的工作平台,又是为社会提供具备政务信息查询、信用资讯和行政审批等功能的服务平台;政府部门之间逐步实现公文、信息无纸化传输,基本形成快捷、方便、可靠的电子政务运行服务体系。

  四、电子政务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要按照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和省《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常州实际,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市信息化办公室负责研究和协调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市政府办公室、市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制定总体规划,协调、指导和组织实施电子政务建设。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明确责任机构,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建设步伐,并按市的统一要求,与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二)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项目均要按国家规定的基建程序审批,实行项目与设备采购招投标、工程监理和竣工验收制度,由市信息化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全市电子政务基础网络、门户网站、信息数据库等建设,由市政府办公室、市信息化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实施方案,报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各业务子系统和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方案,由市网管中心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经市信息化办公室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成后,由市网管中心统一负责其运行维护工作。市信息化办公室负责提出统一的地址、域名、路由、认证和授权体系、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规范,为各辖市(区)、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创造基础条件。

  (三)稳步推进,讲求实效。要逐步规范业务流程,增加网上业务,加强公共管理和服务。要加快整合分散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现有网络平台条件,防止重复建设。各级各部门在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和业务系统建设的同时,对已经建设的业务系统和网络,要按照统一规划和标准,抓紧调整,逐步规范和完善,实现原有系统与市统一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新建的业务系统,要利用统一的网络平台,避免浪费。

  (四)落实资金,保障投入。市级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资金,从市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资金安排;市级电子政务系统建成后的运行维护费用由市财政在年度部门预算中统一安排。各辖市(区)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市信息化办公室、市财政等部门要研究制定电子政务项目概算标准,保障运行维护和培训经费,特别要合理确定和提高软件费用占项目总投资的比重。积极探索投融资渠道,在确保规范行使政务职能的前提下,吸收社会资金参与电子政务建设。

  (五)强化管理,发挥效益。要正确处理好应用与建设的关系,以应用促发展,边建设、边应用、边见效。要高度重视应用软件开发,深入细致地开展需求调查,科学合理地规划业务流程,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高起点、高标准地组织应用开发;市政府办公室、市信息化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电子政务网络运行管理办法,强化系统应用措施,明确部门应用责任,确保建成的系统能够及时发挥效益。各级领导同志要带头使用计算机,推动电子政务应用工作。

  (六)完善标准,健全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各类标准和规范,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具体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标准实施机制。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市信息化办公室要会同市法制办等部门加快研究制订全市信息化建设特别是财政出资项目建设管理及信息公开、数字签章、安全保障等办法,以保障政务网络的正常安全运行。

常州市信息化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